2023.12.6
上周日,一个学生给她妈妈说,我上课讲得东西对她没有用,反倒是课下问的问题,对她帮助比较大。课后问问题是一对一是肯定有帮助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课上讲得内容没有帮助,这就要好好反思一下了。
有时候我能感觉到有些内容对有些学生没有用,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比如,对于那些学习差的学生,我讲的一些难题他们就听得不太懂,课后几乎都掌握不了。那么这部分内容,对他们来说就是几乎没有帮助的。尤其是这部分题比较难都需要很多时间讲解。对他们来说确实是在浪费时间。
还有对于那些在学习学得都已经很不错的学生,在这里有大部分内容对他们来说意义也不大。因为大部分内容太简单,只是简单重复一遍已经会的内容不仅没有学会新东西,还浪费了难得的休息时间。
这两种现象都是存在的,而且有的班级还存在比较严重的浪费。关于这一点我该怎么解决?
首先是分层,这当然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有时候分不到那么细,又该怎么办?
还是得多留一点课后时间,留一些问问题的时间。上课只讲一些比较典型的共性问题,尽量为每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准备相应的练习。该怎么执行?该怎么重新思考上课形式?
老师一定要在讲台上喋喋不休吗?一定得是2个小时吗?怎么做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呢?共性问题集体讲,个性问题单独讲。
学生为什么要补课?
因为学校的东西听不懂了,基础太差,既然这样那就是重新讲一遍基础课,然后把不会的一对一讲懂。
想拔高,那基础就毫无意义。那每周至少应该学2道压轴题。
中等生呢?把关基础内容,见识难题。
我想闯关确实是最好的方式,但是怎么进行?试图闯关,但是标准是什么?有几次做基础计算训练,最后看着大家都做了,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学生的计算没有练好。
不应该一大块,一大块练习,应该一小块一小块闯关。
一张卡片一张卡片闯关。卡片上有不同难度的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关键还得有知识地图,什么样的学生闯关到什么级别?沿着什么路线闯关?这些都很重要,老师必须得非常清晰这些路线,而且必须非常善于判断一个学生的层次。
以后上课,应该允许,2小时,左右30分放学。也就是说可以提前30分放学,只要完成了上课任务。
课件要准备不同的题,有些题有些学生可以不用做。课后作业也是如此。
每个人每周都必须问1-2道题,也就是必须解决1-2个小问题。基本上解决一个学生的问题差不多要10分钟,也就是1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为每一个学生解决一个问题。这也是很不错的方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