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问题是经不起被追问的,它们被提出,然后折叠在一起,变成一些含糊不清的概念,这就像中国古代模棱两可的中庸之道。
中国人在这样的礼数之下,其实是害怕选择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本身就是农耕确定性的礼数,连丰收或是洪灾,都一并需要确定性的归罪。
反过来看,一旦天灾,天子就要发罪己诏,其实也是一种城民将自己的责任撇清给到了天子。
再提中国崛起的时候,儒家思想被藏起来了,但是我们拿什么文化去输出?
当下摒弃神权,摒弃信仰,摒弃旧思想,那么什么是新?
在《流浪地球》里面,带着地球去逃亡的家文化,天下大义,还是抖音里面属于新时代的内容?
但是承载中国文化可能出口的抖音上,我们到底刷到了什么?。。。
30秒如何表达深刻?
如何在公众普世的平台上看到更多的独立思考者?
昨天万维钢的日更上面在怼王东岳,在说基础逻辑的错误。
我的第一闪过的,不是批判性精神,而是这个一直追逐外国先进书籍转述的逻辑男竟然需要没落到怼民科来蹭流量了。
并不是说王东岳的理论是否有漏洞,只是逻辑之上,除了外国人的先进思想和批判性思维,谁敢于探索讨论,并让更多人看到,而不是仅仅享受他人的思考?
有些深刻是一种状态和态度,是一种探寻,结果并不重要。
哥白尼为了真理而死,但是这个真理最终也被推翻。
如果纯粹理性,我们应该忘记那些早期的人,而用最新的理论,但是我们纪念那些人,不就是因为他们的状态吗?
深刻并不一定是来自于结论,而来自于一种状态。
——照相机先生2020070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