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一个喜欢“提前预想”和“回首留恋”的人,常常拎不清每个阶段的首要选项,导致自己活得比较混乱。
询问了一些同龄人,得到的反馈都是上班后比读书复杂多了,我自己现在也亲身验证了这句话的真实性。
十八岁以后,觉得上了大学就是人生最大的自由,四年插科打诨过去,原本的自由却成为毕业时的束手束脚。
大三时,室友问我:“你准备考研吗?”我支支吾吾,不敢果断应允一句“我要”。
大四那年,室友决定考研,有了自己的研友结伴同行。虽然中间曲曲折折,持续性的焦虑和间接性的自我怀疑接踵而来,有过消极懈怠,但她最终踏浪前行,成功考上了。
我们俩开始不同的人生走向,赚钱的大多时候还是快乐的,因为你有工资了,开始有自食其力的能力。
可多数时候,也有遗憾和不甘,因为好像没有给自己再冲刺一次象牙塔的机会,就早早弃械投降,投入就业的大潮。
这种失落感在工作压力大时更甚。
过年走亲访友时,难免要经历他们的轮番盘问,在这种问题上我爸一般比较理解我,所以他通常会巧妙替我回答。
在对待未来规划这件事上,我的父母不会有太多强势的态度和干预,他们对我的唯一要求,是不要放太多的时间在更多无谓的事情上。
“要怎么组未来的拼图,先走好每一步”他们对我是很了解的,我是属于那种一做选择就很容易三心二意的人。
每次只要一加班,我就会跟我读研的同学倾诉: “工作真累,压力好大,我真的好羡慕你呀。”
每当固定日工资入账,囊中偶有富余,能有几次挥霍的机会,内心又会产生小小的满足感。
这样的我是很矛盾的。
毕业后的人生突然像一个加速器,周围的人群赶着完成自己人生的进度条,有工作有对象有业绩,一切有条不紊进行。
只有我看似很自由,实则是散漫度日。一直还没能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工作像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又可惜。
多数时候走马观花似的深思熟虑,以为是“自省”,其实只是没有意义的自我搪塞。没有具体目标的作为,好比无用功。
❤
不久前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为什么90后的跳槽率如此之高?”
很多80后和00后也加入了讨论,大家的看法褒贬不一。
有人认为,90后是比较有想法的一代人,他们喜欢多尝试、多体验。另外一些人觉得,90后是独生子女最多的一代,他们当中有很多人眼高手低,所以频繁换工作也就不足为奇了。
各持其说,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以偏概全。
之前同公司的有个小姐姐,某天突然辞职去考研,我多嘴和她叨念了一句:你这么匆忙准备,都已经十月份了,你有把握吗?
她朝我笑了笑,不置可否。
其实我当时的潜台词是想说,你现在辞职去考研,相当于孤注一掷,如果没考上,不就得不偿失?
还有一个小姐姐,像极了生活中大多数的“我们”,有“趋避冲突”的心理,既不愿脱离目前的工作,又对现状不满。
刚开始是新人,受到一些区别对待可能在所难免,毕竟总要慢慢走上去的,但公司好像只是在一味耽误她,承诺的升职加薪迟迟未履行。
家人好言相劝,你辞职吧,再找一个好个工作,她却始终下不了决心,因为害怕自己这两年的成果付诸东流。
没有褒贬的意思,出于个人视角,我很明白和理解每个人的压力和顾虑,但相比之下,会更为欣赏明白自己所要之人。
“要怎么组未来的拼图,先走好每一步”❤
我长这么大,会令我产生景仰的对象,都是那些懂得及时修正自己路线的人。
他们比别人有更高瞻远瞩的目光,比别人更坚定追求的方向,比别人更无惧流言,不卑微,不祈求,不退缩。
这样的人,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懂得及时止损,晓得顺势而上,而不是在犹豫和踌躇中错失改变的时机。
前不久的某天晚上,我在将近十一点的时候收到朋友的胁迫消息。
“你快去给张远投票…… 快快快,我要送他出道。”
接着她甩了一个链接给我。
时隔多年,小叔叔张远带着一首《侥幸者》又回到了大众视野,他在舞台上唱着:
我不是失败者,侥幸的唱着歌。我生命也有几分饥渴,值得大声的被歌颂着。
我不是胜利者,骄傲的在高歌,我不稀罕那昂贵的资格。
带着点声嘶力竭和老男孩的狂野,惹得像朋友一样的追星女孩好像又回到了很多年前的那个夏天,那个属于快男的时代。
他在采访的时候说 :
“我错过了错过我的时代,我希望这个时代不要错过这个时代的我。”
一句话,是历经千帆的轻描淡写。
❤
“要怎么组未来的拼图,先走好每一步”。
第一步是要接受自己的不够好,第二步是能迅速也有勇气做出判定,判定自己要做什么和想做什么,第三步是无畏踏浪前行。
很多时候,你的焦虑和顾虑根本不是问题,只是你不愿逼迫自己面对。
每个阶段,不管生活不管如何变化,还是要认清自己要做的事,把那些朦朦胧胧的实际困难都化作具体去解决。
未来的拼图,每一块都至关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