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究竟什么是情感?它的本质又是什么?
来,让我们一步步地对它进行分析:
01.本能
什么是本能?什么样的能力属于本能?似乎还存在争议;
简单来说,作为本能起码要满足两个条件吧:
- 是不是天生就拥有的
- 是不是一种“能力”
可以认为,生物的本能,归根结底都是为了“生”,也就是:“生存和繁衍后代的需要”;
也正是因为拥有这些天生的能力,使得现有的生物,能够生存繁衍至今;
植物也有本能,当它向着阳光长出枝叶;向着沃土伸出根茎;以适时适当的方式播撒种子,这便是植物本能的体现;
动物的本能则比较复杂,一般的程序是:当外界地刺激,被视、听、嗅、味、触等感官接收,传送信息至大脑运算处理,发出指令给神经、器官,调动血液、肌肉等,完成的一系列动作,都属于本能;
但这只是从物理运动的属性来讲的,只是本能的外在形式;换句话说,光有流程是不够的,还得有一套运行机制(逻辑);这样人们呀才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不然即使有运动,那也是一直在重复着的机械运动对不对?
所以除了“硬件”之外,我们还必须得有一套“软件”的,这套软件就称把它之为生存机制吧;
经研究发现(网上搜了一下),生存机制大致的运作如下(有没有道理自行判断啦):
-
当需要得到满足时,比如吃饱了、暖和了,我们的身体会分泌一些物质(Dopamine多巴胺),使我们感觉到“愉悦”;也就是说,生存机制在告诉我们:你做对啦,帮帮哒,再接再厉哦~(毒品可能就是钻了我们的系统漏洞,绕过登录流程,直接在后台启动愉悦程序);
-
当需要得不到满足时,比如饥饿、寒冷,我们的身体会分泌一些物质(未查到),使我们感觉到“难受”;也就是生存机制在告诉我们:这样不行的哦,你可是肩负着我们人类生存繁衍的重任的哦,警告你一下,赶紧干活去~
于是,有了这套机制,我们才能够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才能够更好地生存繁衍;也才能够让我们知道,如何能更好地去“配合进化”;
02.进化
不难想象,在大自然的进化迭代进程中,想要生存,仅仅依靠先天的老本,显然是不够用的;每一个生命,在生下来之后,都还需要后天不断地“学习”;
这种“学习”能力,也就是生物们“调整自身行为,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也可以称之为“进化的能力”;
这与生俱来的能力,的确是一种本能,甚至可以说是生物赖以生存繁衍不被自然淘汰的最重要的能力,没有之一;
03.感觉
动物,捕食和逃避捕食都是生死攸关的事情,为了生存:
- 一方面需要采集更多的数据进行处理计算以求作出准确判断;
- 另一方面又要求实时的作出快速反应,越快越好;
这是一对矛盾,怎么办呢?
这就要说到动物的另外两个重要的本能:“感觉”和“记忆”的能力;
动物从孕育、诞生开始,便有了感知环境的能力;将感知到的环境数据以及自我身体的感受(包括愉悦、难受等身体内部的感知),也就是“感觉”,一并存储了起来,便是记忆;
人脑不像电脑,感知到的不是数据,而是一幅幅影像,通过这一幅幅影像的对比,才得出或大或小、或远或近的判断;这也是我们很难做到很精确、准确的原因;
在记忆不断叠加的同时,我们会将一些环境数据与调用身体的系列动作、感觉,通过反复迭代和优化(训练),形成强关联,也就是“潜意识”、“下意识”、“直觉”,最终达到快速反应又相对准确的目的。
生存机制会让我们不自觉地去进行“训练”,当达成目标时,会给予我们奖赏,产生愉悦感(游戏会上瘾的原因)。
于是,当外界的刺激信号,与我们的强关联记忆点匹配上时,就可以不经大脑运算(或少量运算)地快速调动身体一系列反应和行为;
感觉使我们可以记忆和优化环境信息,节省有限的大脑空间和带宽,以便在遇到危险时,快速调动一系列行为,来适应生存的需要。
04.情感
了解了本能和感觉之后,我们再来看看情感,举个栗子:
当婴儿饿了的时候,饥饿感、难受感越来越强烈,发出哭喊声(本能);
婴儿的哭声(不是唯一)触发了母亲的本能(当乳汁得不到释放时会感到难受);
母亲前往哺乳,最终完成了一次母子之间的协作,母子双方的需求都得到了满足。
婴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与环境不断地互动中,感知到了自我的存在;随着感觉不断地更新迭代,产生自我意识,相对稳定之后,形成了性格;
那情感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所谓日久生情,时间久了之后,我们这种“自身需要与情境(由于人的社会属性,主要地是人与人之间)产生的强连接”,便称之为情感。
情感与感觉有什么不同呢?
情感是感觉衍生出来的,是有了自我意识之后,以及在与身边的“亲密关系”的不断互动中发展出来的;
打个比方:感觉是单机版,情感则是联网版;
由于感觉会对重要连接不断强化地作用,以至于在连接断开之后,生存机制便会出来制造难受;有时,为了缓解这种难受人们会把情感寄托在其他人以及其他事物上;
情感是人类产生交流、协作的基础和纽带,所以,也是人类文明、文化、社会等事物诞生和发展的“基础设施”。
05.社会
通过观察我们会发现,动物也是有情感的,但相比人类的情感则要简单的多;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类的情感,在经过漫长时间的群居、社会化生存,历经了无数的交流、博弈、迭代、升级、进化之后,已经变得非常复杂,主要的特点如下:
-
对社会协作系统的绝对依赖;
得益于协作系统,人们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生存升级为生活,“文化”由此诞生。 -
被他人认可,意味着能获得更好的生活资源、以及安全感;反之,不被认可,则意味着生存会受到危险、威胁、不安全;
由此生理需求衍生出了心理需求、精神需求。 -
生存(生活)环境变得更为复杂;
由人与低等生物的博弈对抗,变成了人与人的博弈对抗为主。
福祸相依,我们在享受社会系统带来好处的同时,却也不得不面对它带来的一些负面的影响:
-
大脑工作量越来越大;
由于生存环境的复杂性(人性的复杂和不确定性),以及需求的增加(生存升级为生活之后增加的心理、精神需求); -
“判断出错”的几率越来越高;
越来越频繁的“连接失败”、“连接断开”,导致越来越多的负面情绪产生,在生存机制的作用下,身体长时间处于紧张、焦虑等不良状态; -
负面情绪会像病毒一样,感染新生成的感觉,如果得不到及时地释放和缓解,就会产生心理问题从而损害身体健康(生存机制的作用);
严重的会导致“系统崩溃”,也就是我们说的“精神病”(据说是本能里的自我保护机制);
以上就是精神问题、情感问题、心理问题的根源;
本质上是由于自我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又执着地想要满足,放任或无法控制地让生存机制不断地“惩罚”自己;
这肯定是我们不愿意接受的结果;
06.同步
好在,我们作为高级的智能生物,是有能力去改变地;
前面说过,我们具有“适应环境变化,调整自身行为”的本能;
既然已经看清问题的本质,那么就可以也应该通过“理智”来控制“情感”,使身心保持良好的状态;
也许,“想开点”,才是与进化“同步”滴正确操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