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寿光八景”“寿城八景”及其他

“寿光八景”“寿城八景”及其他

作者: 卜祥山 | 来源:发表于2020-10-20 23:18 被阅读0次

我所居住的寿光市,历史久远,底蕴深厚,又是东夷文化的发祥地。历史名胜、民间传说更是脍炙人口,津津乐道。

最有名的还是“寿光八景”,和“寿城八景”。“寿光八景”的范围大,指的是寿光境内比较有名的八处风景名胜,“寿城八景”指的是寿光县城里的八处名胜古迹。

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寿光八景”历经天灾人祸,早已淹没在了历史深处,也只能依靠文字记载来想象曾经的辉煌了。

历经千百年,文字最倔强。

现在的寿光八景,“宋台神釜”的呙宋台还残存这遗迹。“星落石臼”的星落村也已划归了青州市,石臼状的陨石也已消失无踪。“王高银刹”的王高塔上世纪那个疯狂年代炸毁后,前几年又复制了一个。千年古寺“宁国寺”,只有千年古槐还见证着过往,伴着远去的晨钟暮鼓,诉说着沧桑……

这几年,我所居住的寿光市,经济发展迅速,城市规模也越来越大。各种地标性建筑也层出不穷……我有个建议,是不是应该征集、整理弄个“寿光新八景”了呢?

不管是“八景”还是“十景”,其实就是一种宣传方式,类似于现在所说的“城市名片”吧?古人都懂得“城市营销”,今人更该发扬、传承。

(以下资料摘自网络)

我国历史上,从京城到州、府、县,都有当地的八景或十景,如北京的“卢沟晓月”,济南的“佛山倒影”、“明湖秋月”等等。我们寿光历史久远,人文荟萃,八景之说也不例外。“八景”也罢,“十景”也罢,有些地方的确名副其实,也有些地方牵强附会。但是它却表现了人们对乡土的深情、对家乡的热爱。   为何独多八景?据传:北宋有个大画家叫宋迪,河南洛阳人,进士及第。他善画寒林松石,尤其擅长平山远水。他将湖南的名胜绘成八景,即:“平沙落雁、远浦归帆、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取名为“潇湘八景”,是他平生得意之作。画成后,令当时的画家和诗人为之倾倒,认为此佳作天下无双,并为“潇湘八景”,逐景配诗,一时轰动朝野,名噪南北。各地群起效之,蔚为风尚,风景以取八景之数为多。后来,元、明、清各朝无不受此影响,我国各地名胜独多八景,即由此而来。   

寿光人常谈寿光过去有八景,到底有哪八景呢?经过查考史志和走访耆老才初步弄清楚。寿光八景有“寿光县八景”和“寿城八景”之分。   

【寿光八景】   分布在全市范围。历代骚人墨客多以此为题,赋诗作画。1755年(清乾隆二十年)纂修的《续寿光县志》卷首有寿光八景木刻图,并配有文人诗作。   

熙台秋月 在旧县衙内(今武装部院后面的城垣上),俗称“熙熙台。台名取自老子:“众人熙熙,如登春台”句意。仲秋时节,清月映廓,古城如画,登台赏月,景色最佳,清人李振栝有“溶溶月色照熙台,为爱清秋玉宇开”的诗句。   

望海崇台 在道口镇西黑村侧,俗名黑冢。此台处汉平望县故城,俗名圣母台。《方舆纪要》:“望海台,秦始皇所筑,盖升以望海者,或命名所由也。”清人李登龙有“祖龙东幸日,望海起崇台”的诗句。   

仓颉双井 在旧城大西门外仓颉墓前,东西各有井一眼,在今建委院处。清李振栝有“千秋胜地结灵光,古井双开依墓旁”的诗句。   

宋台神釜 在孙家集镇呙宋台村附近。呙宋台上有庙,庙神像座下有大锅一口覆盖一深井,传说深井即海眼。明张馔有“神釜镇海眼,恍惚难解惑”的诗句。   

周疃海市 相传在今大家洼镇周疃村附近,每当霜晨烟夕常有“海市蜃楼”在空中出现,称为奇观。明张馔诗有“海市变怪多,周疃沧溟侧”的诗句。   

雾现霜城 霜城在清水泊附近,久已陷没,后来雾天水面常有亭台楼阁出现,人称奇景。清李振栝有“薄雾连天逼早行,郁葱佳气一时生。空中楼阁惊存没,眼底封疆乍灭明”的诗句。   

王高银刹 塔在王高村东南高地上。塔高32.3米,七层,用石块和大型青砖砌成,塔体八棱方圆,底部周长 35.5米,严冬雪后,古刹银装玉琢,矗立高地,洁净傲然。清李振栝诗云:“古塔峥嵘百尺高,六花装点脱尘嚣。光芒十里摇银海,皎洁三冬碎玉毫。”   

星落石臼 在寿城西20公里的星落村(古属寿光,今划归青州市)。村旁苇湾内有一巨大陨石,状如石臼,因系罕见,称为一景。清人李振栝诗云:“海宇村名系落星,幽人选胜此留停。谁操玉杵回天象,似借高舂揭地灵。”   

【寿城八景】   史志并无明文记载,只是在群众中盛传,成为约定俗成的八景。有些说法也不太一致,比如有的老人说,八景中有“八杈松”无“熙熙台”;有的说,有“南门夜雨”无“宁国寺”。但多数在清末民初亲自游览过并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老先生们一致赞同以下几处为“寿城八景”。   

熙熙台 即“熙台秋月”。在北城墙上,台基高耸,台顶平坦,建有一亭,飞檐翘角,十分美观。农历八月十五夜里,月光照下,亭四面有阴影,称为奇观,士人多去游览。   

仓颉墓 在旧县城西门外(今建设局院处)墓地面积10余亩,四面环以青砖花墙。外溪水环绕,垂柳成荫园内种松柏槐柳,有坟墓封土、石碑、启秘亭、双井等,游人不绝。   

放生池 位于南关南端,是一大荷塘,水面广数十亩,池北面影壁上镶有石碑,上书“放生池”三字,笔势飘逸,硬如瘦松。池内遍生萍藕,夏日荷花盛开,波光粼粼,景色宜人。   

温 泉 位于旧城西南角,今林业局处。泉池周长10米,用砖砌成八角形,池内水面平静,水微温,冬不结冰。泉如串珠,自西面淙淙流出,曲折北向,流入护城河内,池西面泉额上砌有石壁,上书“泽润生民”四字。池周围白杨垂柳成荫,是众人游览之地。   

斗鸡松 在九巷村前潍高路近旁,双松对峙,势如两鸡相斗,风吹树摇,远望犹似雄鸡奋翼相啄,生动劲健,称为奇观。此树相传是400年前,邑人张烛任甘肃华亭县县知事时,自甘移来,建国后尚枝荣叶茂,并生竞秀,“文革”期间被毁。   

石马桥 位于原西关大街西段,跨南北流向之小溪上。桥宽4米,长6米,桥身及栏杆均属石料砌成,桥四角各有石桩一块。其上各雕石马两匹。姿态生动,或卧或立,或奔或伏,攒蹄蜿颈,交错成对,是为景观。   

卧虎碑 俗言“石马桥紧对卧虎碑”。自石马桥缘溪南去200米处,有一大池塘,水中有一土台,台上有石碑一块,碑面宽90厘米,厚40厘米,高出台面70厘米。面向东,正面刻虎一对,虎身伏卧,凛凛如生,立碑年代不详,相传为秦朝。1975年拆除。   

宁国寺 在小东关东端,原名普提禅院,建于北魏孝文帝承明元年,面南坐北,有山门、大殿、东西两厢房、塔林。唐贞观年间改为宁国寺。寺内有唐懿宗咸通十一年立的佛经幢,呈八棱形,高2.75米,幢帽三层,为小宝塔型。寺内有古槐一株,状如虬怒,势若龙蟠。“张飞勒马看古槐”之说,即指此槐。


宁国寺古槐 王高塔旧影 宋台神釜的呙宋台 民国寿光县志中的仓颉墓 民国寿光县志中温泉

相关文章

  • “寿光八景”“寿城八景”及其他

    我所居住的寿光市,历史久远,底蕴深厚,又是东夷文化的发祥地。历史名胜、民间传说更是脍炙人口,津津乐道。 最有名的还...

  • 城市记忆‖聊一聊寿光的“古八景”和“新八景”

    关于寿光八景,我以前写过多篇,今天打算把寿光的“古八景”“新八景”掺和着一块聊聊。 说到“八景”,就要先说“八景”...

  • 寻访“熙熙台”,欣赏街边公园的遗存……

    熙熙台,寿光名胜,今已无存。“熙台秋月”作为寿光的古八景之一,一直为人津津乐道,脍炙人口。 关于“熙熙台”,民国寿...

  • 城市记忆‖“八景”的由来及寿光八景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名胜古迹和历史风物,再加上当地骚人墨客的诗画渲染,也就逐渐有了能代表本地历史文化底蕴的风景名胜。...

  • 罗定八景之“牛石仙踪”

    罗定八景之“牛石仙踪” ——立群 罗定八景从明朝中叶至今,先后有“泷江八景”或“罗定老八景”、“罗定新八景...

  • 潭头八大景

    “八景”之说,古来有之,著名的有洛阳八景、关中八景、燕京八景等。据说燕京八景各景点的名称还是由乾隆皇帝最终确定的。...

  • 涿州八景

    涿州八景亦称涿州古八景,涿州八景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涿州人民文明远扬的艺术瑰宝。八景中即有古代建筑被...

  • 古代八景应是哪八个景?凑的不算!

    提示:本文你将看到: 传统八景为何是八景?应该是哪八景? 八景与八卦是什么关系? 国人为何一千年误读苏东坡?(最后...

  • 潮州一日游记

    潮州八景 潮州八景旧时有内外之分,内八景是指于古城街巷之间,而外八景则指城外韩江两岸。由于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内八...

  • 济宁太白楼

    【济宁古八景】系列之——太白晚眺 济宁(任城)古八景:铁塔清梵、太白晚眺、墨华泉碧、凤台夕照、灌冢晴烟、南池荷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寿光八景”“寿城八景”及其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wwj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