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一旦微博被封,曾经的微博内容就无法查看了,所以,接着以前《那十年,微博都曾发布了些什么?》这篇内容,整理出来,以防被删。
3月9日 08:20 来自 微博
与陌生人擦肩而过,我就像冲破她那道注视目光形成的屏障。
3月9日 12:07 来自 微博
从不看抖音快手的人,确实在某些流行音乐方面要落后。
比如,那首蜜雪冰城主题曲,我是在商场听到改编曲后,觉得余音不绝、音质纯美,于是找到了原曲。原来,都已经是发布于大半年以前了。
3月9日 12:23 来自 微博
论网络的不靠谱。比如王勃的这句诗“游丝空罥合欢枝”,搜索项前十个都把“罥”误为“绢”或“冒”。
“罥”的意思是“挂、缠绕”,这意思能一样吗?可以说,纸质书胜过了电子书。
3月9日 15:39 来自 微博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才是最大的内卷,颜色每人各有所爱,偏要说青色胜过蓝色。
3月9日 16:46 来自 微博
《史记》的语言真是简练精确,生动有力。
比如张良给老人捡鞋那段,“欲殴之”,三个字展现一个画面感。
再比如司马相如娶卓文君,“饶于财”,看在钱财的面子上才娶了她,一语中的。
3月10日 16:23 来自 微博
无意间发现汉字极具深度和意义,“命”和“死”,同音的只有一个,似乎祖先在告诫我们,生和死只有一次,好好珍惜。
3月11日 08:12 来自 微博
梁山泊每次去攻城抢粮时,晁盖要下山,都被宋江软禁,以“山寨之主不可轻动”劝住,宋江独去建功。
唯有要攻打曾头市,晁盖下山去,宋江却一言不发,读之不寒而栗。
3月11日 14:45 来自 微博
人生只会经历一个夏天的黄昏,其余的是为了和它作比较。
少年时期的那个夏日黄昏,不记得是暑假还是放学归来,只记得最后一抹夕阳还舍不得收拢,昏黄亲切如来我家的外婆时那么记忆深刻。
3月11日 17:20 来自 微博
本来正好今天办公室就自己一个人,可以安安静静写一篇散文。灵感没有被激情催生,写起来很是痛苦,眼睛竟然开始迷迷糊糊的。
3月11日 17:51 来自 微博轻享版
宋江每一番权诈之后,都必有李逵言语击破。读了金圣叹点评本,枯燥的传统小说也可以开怀一笑。
3月14日 12:17 来自 微博轻享版
午后阳光从窗角溜进来,在座位上看着以前是泾渭分明逐渐变成朦胧不清的熟悉场景,感受着时间的流逝,时间啊,不经意间带走了岁月,留下了焦虑,带走了芳华,留下了遗憾。
3月14日 22:23 来自 微博轻享版
用腹肌轮,汗水流得就像从头上浇水差不离。
3月15日 17:19 来自 微博
昨晚没睡好中午没睡着,古人说人有三魂七魄,到了下午如同丢了一魂少了一魄,睁不开眼,大脑迟钝得浑浑噩噩,原地做几个俯卧撑也救不了。
3月16日 11:03 来自 微博
《诗经》说:“好色而不淫。”对男人来说——喜欢美好事物(美女)但不到淫荡下流的程度;对女人来说——是美女而不是艳女。
有一种最美的女人,就是明明长得很美,却不知道自己很美。
3月16日 14:54 来自 微博
在文学上方面,有人写成了一本书,喜欢在扉页上标明献给某某人;有人喜欢写无题诗,比如李商隐的那些爱情诗。我们却永远不知道李商隐写给谁的。李商隐绝对有写作的对象的。
真正的艺术作品,它都有着写作者的秘结,只是秘结无人知晓。

3月16日 19:43 来自 微博轻享版
《明朝那些事儿》中这样写到:“(对朱棣来说)这似乎是一种宿命,生于战火,死于征途的宿命。
六十五年前,在战火硝烟中诞生的那个婴孩,经历了无数风波,终于在行军归途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获得了永久的安宁。”
这就是哲学上说的“两极相通”吧。
3月16日 20:47
明静的露水,滴绿了路边小草。豆棚瓜架密叶间,透出蝈蝈清凉的叫声。
好一幅农家小院向往图。
3月17日 07:11
金圣叹只点评了《水浒传》前七十回,再读后五十回时--
本来像施耐庵、金圣叹与我围坐于茶前灯下,欢晤夜话:听着施耐庵侃侃而谈,听着金圣叹吹捧着施耐庵并自卖自夸……
后来,金圣叹溘然长逝,三人变二人,少了一个人欢愉。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