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随笔-生活工作点滴
问答:成为带着野性生命力的自己

问答:成为带着野性生命力的自己

作者: aec5938eccf0 | 来源:发表于2019-07-08 07:18 被阅读0次

    | 一周小结

    这一周,我们讲了三个心理大家关于自我的理论。

    周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他认为,一个人的人格是由本我、超我和自我这三部分组成。本我是先天本能欲望,遵循享乐原则;超我是道德规范,遵循道德原则。本我和超我是冲突的,自我在其中做协调,遵循现实原则。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中的自我,英文是ego,对应的是提摩西·加尔韦的自我1,即头脑和意识层面的自我。

    本我,也可以视为“内在小孩”,而超我,则可以视为“内在父母”。但相对而言,本我和超我的概念,比“内在小孩”与“内在父母”的解释范畴要大一些。

    周二: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罗杰斯说,“我”是一切体验的总和,而要理解一个人的“我”,就需要理解这个人的体验所发生的“现象场”。

    现象场,即一个人的体验和体验发生的时空背景的结合。我常说的一句话——成为你自己,也是罗杰斯的概念。

    周三:英国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的自我理论

    他是弗洛伊德的学生的学生,但却和祖师爷的观点截然相反,他认为父母应当鼓励孩子活出本我,提供抱持性环境,让孩子的本我得以滋养,这样孩子会在成为他自己的同时,也会是一个有道德的人。温尼科特和罗杰斯有同样的结论——成为你自己。

    不过,所有的精神分析大师都懂得人性的复杂,他们不会像人本主义学家那样认为人性善,所以这两个“成为你自己”,还是非常不一样的。

    我读书时喜欢人本主义,进入社会后,对人性理解越来越多后,更喜欢精神分析了,但无论如何,我都喜欢这个说法——成为你自己,这也是我们的专栏宗旨。

    我认为,学心理学不是为了成为一个神智正常的人,而是为了成为带着野性生命力的自己。

    | 本周问答

    问答1

    本我、超我是两个极端,野性、规矩也是两个极端。既然都存在,就说明其合理性。在培养孩子时应该如何把握好一个度?让抱持不会成为溺爱,让孩子不会成为野兽?野性中如何保有文明?中庸之道是否是种圆滑的处事?

    武志红

    一旦涉及到“这个度该如何把握”时,我们都可以说,你也许陷入了一个辩证法的逻辑,其实,谁也不能真正的把握住一个度。那么,该如何回答你的问题呢?

    我想是这样的,当持有“一个人最好的发展是成为你自己”时,其中是有一个假设“你自己”是值得信任的。罗杰斯和温尼科特都深信,一个成为自己的人,同时也是有道德的。

    所以,父母不需要把握一个度,而是相信孩子的“自己”是值得信任的,我们以后也会不断论述这一点。

    但如何不把孩子养成一个自私自利的、自我中心的野兽呢?其实也很简单,父母也要在和孩子的关系中做真实的自己。

    在孩子幼小需要帮助的时候,父母要给孩子提供抱持性环境,但随着孩子的能力不断增长,父母就需要给孩子逐渐设立一些界限。其实很简单,就是说,我鼓励你伸展你的生命,活出你的野性,但我不会接受你严重攻击我。

    还记得温尼科特的那句话吗?别忘了他开头是这么说的:“需要一个不报复的人”,他说的是父母,而语境主要也是指的小孩子,小孩子有时会攻击父母,父母身体会疼,心理上也可能会受伤,这时需要制止孩子的攻击,去向孩子反馈你的真实感受,让孩子知道,他和别人之间有界限。

    你可以带着孩子去观察真正的野兽,比如有个动物纪录片《我们诞生在中国》,可以去看看雪豹母子和熊猫母女,它们是如何互动的,豹子妈妈和熊猫妈妈就是既有抱持,也有自己的兽性。

    问答2

    “抱持”这个词太好了,我对自己和身边人都有很高的要求,所以感觉到他们都不快乐和积极。反而对待同事,我却能用抱持的态度对待,保证他们的积极性。这是为什么呢?

    武志红

    这个问题是中国家庭的一个普遍问题,特别是父母对孩子、夫妻之间,都会是有过高要求、过低耐心的问题,而对外人,就好太多。

    这个问题其实很复杂,我现在的理解是,这主要是权力因素,在自己家里,所谓要求高,是为了贬低对方,以保证自己在自己的地盘上说了算。

    但在单位里,如果不是领导,那都会知道,这不是自己地盘,并且每个人权力意识都很强,都不好惹,所以最好乖一点。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自恋,身边人都是“我”的延伸,“我”的一部分,所以我希望身边人都能达到“我”的预期。

    问答3

    “需要一个不会报复的人,以滋养出这种感觉——世界准备好接纳我的本能排山倒海般涌出。”这个不会报复的人指的是谁?父母、朋友、老师?

    武志红

    温尼科特说这句话的时候,主要研究的是母子关系,所以这个“不会报复的人”,首先指的是妈妈,而后指的是家庭。

    当然,这可以延伸到各种权威身上。但我们不能期待太高,因为离开家,进入到社会熔炉中后,“报复”比较容易发生。不过,如果孩子在父母那里获得了抱持性环境,那会让孩子的生命有了韧劲——我可以在这个世界上做我自己。

    这是一个种子,也是一个练习,练习充分的话,孩子会进入社会后,也会学习在复杂的社会中,保持做自己的基础。

    问答4

    老师所说的野性,是生命的张力?还是不理智,感性的行为就叫野性?自我超我可以这样理解吗?――我们儿时都是野生动物,然后慢慢长大就变成驯兽师手下温顺乖巧的动物,或者动物园里没被驯服却被环境压制着的动物。那么野性也分情况吧?感觉不能所有的野性都要释放,那样太可怕了……

    武志红

    野性,是有危险的,但一点危险度都没有的人,又有什么意思。现代社会,没有人愿意被说“你人畜无害”吧。当然,每个人都需要有现实意识,如果环境明明不允许,你还非要野性,那就可能是自找苦吃了。

    这个世界上野性的人非常多,我相信你身边就有,你可以观察一下,他们真的那么可怕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问答:成为带着野性生命力的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xag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