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历山苦郎
三毛的散文写得真好。三毛的爱情真地很传奇。
1967年,24岁的三毛孤身前往西班牙,她是到马德里文哲学院求学的。这一年的圣诞节之夜,她在朋友家里邂逅了一位英俊潇洒的西班牙小伙子——荷西,一个正在读高三的学生。这个比三毛小了整整6岁的小弟弟,竟然一见面就被三毛乌黑的头发、黝黑的眼睛所打动,鬼使神差地爱上了这个东方姑娘,而且是爱得疯狂,爱得执着。在这期间,荷西利用一切空闲的时间,约三毛一起散步,踢足球,打雪仗,骑着摩托车兜风……有一天他们一同散步的时候,荷西突然深情地对三毛说,Echo,你等我六年,我要念四年的大学,还要服兵役两年,六年一过,我就娶你,好吗。我的愿望是拥有一栋小小的公寓。我外出赚钱,Echo在家煮饭给我吃,这是我人生最快乐的事。三毛说,我们都还年轻,你也才读高三,怎么就想结婚了呢。荷西真诚地说,我是遇到你之后才想结婚的。当时,三毛是把荷西的话当作玩笑的,她并不想嫁给他。除了荷西只是一个高中生不说,就凭六年这么个时间的变数也太难以预测了,谁也不知道六年后会是什么样子,这也是谁都等不起的一个六年。
三毛看着这个英俊可爱的小弟弟,不由地笑着说,好啊,既然这样,我们就疏远一点,不要常常见面好了。可是荷西是当真的,他把三毛的笑语当成了一个承诺。他笑逐颜开地,手里拿着一顶从未戴过的法国礼帽,一边倒退着跑出门外,一边开心地挥着手说,Echo,再见,Echo,再见。就在两个人之间的距离越拉越远的顷刻间,天上突然下起了飞飞扬扬的鹅毛大雪。那一刻,三毛感动得几乎要流出眼泪来。这次分别以后,他们俩都很信守承诺,相互再也没有联系过。
在三毛与荷西分别后的六年时间里,追求三毛者不一而足。但都以悲剧告终。1972年,三毛再度远走西班牙。但是,她并没有想到会再次遇到那个,当年常常站在宿舍楼下或者大树旁,痴情地等着她的荷西。一天,三毛的朋友给她打来了一个电话,说是有急事让她赶快到家里来。三毛赶到朋友家里后,朋友就神秘地把她迎进客厅,还让她闭上了眼睛。突然间,一双有力的手臂将她拥抱了起来。三毛睁开眼睛,发现竟然是荷西站在自己面前。荷西欢快地揽住三毛在地上兜起了圈子。三毛在惊喜的叫声中不停地打着荷西,紧接着就忍不住地捧住荷西的脸亲吻了起来。
这可真地是缘分了。六年,那个憨憨的学生娃已经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人。他爱上了潜水和航海事业,但他却还是一如既往地,把心里那块最重要的位置给三毛留着。就这样,三毛和荷西在撒哈拉结婚了。
撒哈拉沙漠的荒凉,并不能改变新婚后丰富多彩的甜蜜,因为有爱人陪伴的日子就是人生最大的温馨。三毛与荷西婚后的生活是极具浪漫与传奇的。这在三毛的好多作品中都有极其脍炙人口的记述。
1979年的一天,三毛偶然遇到了一个占卜师,这位占卜师告诉她说,你家可能会失去一个对你很重要的人。这句话使三毛立感毛骨悚然。在通常情况下,作为潜水员的荷西,每次出去工作时,三毛都要提前为丈夫祷告平安。可是仅有一次她忘记了祷告,噩运就光顾了她。这一年的9月30日凌晨,正陪着父母在伦敦旅游的三毛突然收到了一个噩耗,她的爱人荷西在潜水中意外身亡。当三毛急忙赶回他们居住的拉芭玛岛时,已是三天以后了。但是,三毛不相信死去的人真是她的丈夫荷西,她一定要亲自看到才会相信。朋友们对她说,那你去看吧,但是你一定要勇敢。三毛在荷西的停尸间门口,把所有陪伴她的朋友都挡在了门外。她说,如果是他的话,那这就是我们夫妻的最后一个晚上,我要给他守灵。当三毛走近棺材,看到棺材里面躺着的人真地是她的丈夫荷西时,她没有大哭大叫。她似乎平静地看着,仍然穿着他那身心爱的潜水衣的荷西,一边轻轻地拉起他的手,抱着他平静地说:“荷西,你不要害怕,一直往前走,你会看到黑暗的隧道,走过去就是白光,那是神灵来接你了。我现在有父母在,不能跟你走,你先去等我”。当三毛对荷西说完这一段话后,已经死去多日的荷西,突然就从眼角流出了鲜血。三毛后来说,她在一边擦着自己的眼泪,一边擦着荷西的血泪时,她突然觉得她是他唯一的人,他也是她唯一的人。关于这一段奇特的故事,我在多年前,听到过三毛生前一段被公开的录音。在录音中,三毛用她天使、又如孩童般纯净的声音,讲述了这一段真实而又离奇的故事。对于这个故事的离奇,至今也没有人能给出一个合理而又能说服人的解释。
荷西的死对于三毛来说,打击是毁灭性的。她在《不死鸟》中说过这样一段话:“许多次午夜梦回的时候,我躺在黑暗里。思念荷西几成疯狂。相思像虫一样,慢慢啃着我的身体。直到我成为一个空空茫茫的大洞”……
王洛宾的歌写得真好,特别是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
1939年7月,王洛宾随同郑君里摄制组到青海藏区,拍摄电影《祖国万岁》。他们进驻到美丽的金银滩草原,就住在千户长同曲乎的家里。这位千户长家里的三小姐,叫萨耶卓玛,是一位美丽漂亮、情窦初开的17岁少女。在拍摄藏族游牧生活的片子里,卓玛扮演牧羊姑娘,而王洛宾则扮演卓玛的牧羊助手。因剧情需要,王洛宾与卓玛必须同骑在一匹马上。尽管王洛宾十分拘谨,但卓玛却不予理会。在一次拍摄中,在卓玛一时兴起,纵马狂奔时,猝不及防的王洛宾本能地抱住了卓玛的腰。卓玛在狂奔了好久之后,把缰绳递到了王洛宾的手中,靠在王洛宾的怀里不再撒野。黄昏时分,卓玛将羊群赶入栏中拦好。这时候的王洛宾一直在痴痴地看着夕阳下亭亭玉立的卓玛,在晚霞余晖的映照下醉人的侧影。当卓玛感觉到王洛宾痴痴的眼神后,就红着脸转身面对这个26岁的汉族青年,举起手中的牧羊鞭轻轻地向王洛宾的身上打去。然后转身狂奔而去。王洛宾一边抚摸着被卓玛打到的痛处,一边痴痴地望着卓玛消失在夜幕之中。
在摄制组完成拍摄任务,要离开金银滩的时候,千户长一家和全村的人都到村外为摄制组送行。卓玛骑着马跟随着王洛宾,送了一程又一程。但一路上两个人都默默无语,谁也没有说话。等走到要翻越一座山岗的时候,王洛宾转身,劝卓玛不要再送了。当王洛宾看着满脸挂着晶莹泪珠的卓玛,依依不舍地打马回身远去的背影时,突然思如泉涌。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就像行云流水般地从他的胸膛里飘了出来。关于这一段送别,我更喜欢另一个版本的传说。说是,当王洛宾离开金银滩的时候,他在送行的人群里怎么也搜索不到卓玛的身影。他怀着郁郁遗憾的心情,任由骆驼驮着他离开深情的金银滩,向沙漠深处走去。当他心事沉重地,转身想最后看一眼金银滩的时候,他突然发现在一个沙丘上面站着一位姑娘,是卓玛。他心潮澎湃地盯着沙丘上的卓玛,任由骆驼驮着他前行,一直到再也看不到那个沙丘,一直到卓玛的身影消失在身后的地平线上……倏然间,一首惊世的情歌,从他的胸腔里奔放而出: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她的身旁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
1988年,歌曲杂志第一次署名发表了《在那遥远的地方》,从此,王洛宾就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在那遥远的地方》是王洛宾所有歌曲中传唱最广的一首。不仅是在中国,而且也传向了世界。世界三大男高音多明戈、卡雷拉斯、帕瓦罗蒂,还有美国的黑人歌手戴安娜罗斯,都用华语演唱过这首歌曲。现在,《在那遥远的地方》已是我们中华音乐宝库中最经典的一首歌曲。1994年4月3日,82岁的王洛宾在联合国总部大厦,为一百五十多个国家的代表演唱了《在那遥远的地方》。演出结束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当即就授予王洛宾“国际音乐大使”的光荣称号。同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他“东西方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从此,他的作品《在那遥远的地方》,就被誉为20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艺术里的珍品,皇冠上的明珠。并被选作电影《小城之春》的插曲。
美丽的金银滩草原,是王洛宾与卓玛创造传奇爱情的地方,也是王洛宾音乐艺术创作的源头。在王洛宾一生搜集整理的1000多首经典作品中,就有50多首是在草原完成的。如今,在广袤无垠的金银滩草原上,矗立着一座全国规模最大的音乐艺术馆——王洛宾音乐艺术馆。在艺术馆正面呈便签纸造型的纪念墙上,是那首传唱于世的《在那遥远的地方》……
据说,多年后,王洛宾又回到金银滩草原,去寻找曾给予了他至深爱情的卓玛姑娘。可惜,金银滩上最美丽的姑娘卓玛已英年早逝。
三毛从小就特别喜欢王洛宾的歌。王洛宾的好多歌曲她都耳熟能详,但她最钟爱的还是那首红遍全球的《在那遥远的地方》。这位走过撒哈拉沙漠的文艺女神,竟然春心萌动,爱上了天山脚下唱着情歌看夕阳的一代歌王王洛宾。这是三毛在丈夫荷西撒手人寰后,唯一的一次爱的涌动。1990年4月,三毛独自走进了王洛宾的家。这时候的王洛宾只知道三毛是一位台湾著名的作家。至于她出名到什么程度,他一概不知。至于三毛都写过一些什么书,他连一本也没有看过。但是,出于礼貌,王洛宾还是十分热情地接待了她。说来倒也奇怪,这两个从来没有见过面的人,竟然会一见如故,谈吐与交流惬意而投机。更奇怪的是,他俩的帽子竟然是一样的颜色,一样的质地,一样的款式。王洛宾家中一盏蒙着纱巾的台灯,竟然也与远在台北的三毛房间里的台灯一模一样。王洛宾说,三毛是一个热情、开朗、洒脱、无羁的女人。当时,三毛为王洛宾唱了那首她自己作词的《橄榄树》,王洛宾则为三毛演唱了他自己创作的《高高的白杨树》。当王洛宾激情地演唱到:孤坟上铺满了丁香,我的胡须铺满了胸膛时,三毛伤感地哭了起来。这一年三毛47岁,而王洛宾已是77岁的老人。不知是什么原因,王洛宾并没有接受三毛对他的示爱。在三毛离开王洛宾之后的第九天,三毛给王洛宾寄来了一封信。信中她向王洛宾表明,年龄不是爱的界限。并直率地对王洛宾说:闭上眼睛,全是你的影子……你无法要求我不爱你,在这一点上,我是自由的。
王洛宾曾受媒体之邀,写过一篇《海峡来客》的短文,发表在全国政协的《团结报》上。文章一经发表,就引起了许多文学评论家迷蒙而又惊叹的评说,一个77岁的老人居然能写出这样不朽的动情之作。王洛宾在《海峡来客》里有几句话是这样写的:“是谁在敲门,声音那样轻,像是怕惊动主人。打开房门顿吃一惊,原来是一位女牛仔。模样真迷人——镶金边的腰带,大方格的长裙,头上裹着一块大花巾,只露着滴溜溜的一双大眼睛……客人开口:洛宾先生吗。是,请进。我把客人引进客厅,端水返回时,她正摘下礼帽,打开花巾,对着钢琴上的镜子一甩头,弯卷的长发披满了肩头,简直是神话中的仙女动作”。在对视中,王洛宾立马灵感突发,随即为《掀起你的盖头来》添加了第五段歌词:掀起你的盖头来,美丽的头发披肩上,像是天边的云姑娘,抖散了绵密的忧伤……
在此后的三个月里,三毛和王洛宾的往来书信多达十余封。三毛对王洛宾的炽热情爱跃然纸上。可是王洛宾还是写信给三毛,向她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彷徨。1990年8月,三毛再次飞到乌鲁木齐,住进了王洛宾的家。三毛不远万里,如醉如梦地追寻王洛宾,是以她特有的如歌如戏,如诗如画的浪漫风采,为自己心灵深处的所爱,而做出的一次巨大的努力。她这次来见王洛宾,还特意按照王洛宾《在那遥远的地方》中,藏族姑娘卓玛的形象,在尼泊尔订做了一套十分精美的藏族衣裙。把自己打扮成卓玛当年的模样,以期能抚平岁月在王洛宾身上留下的伤痕,唤起他久远的记忆,而使他的心永远年轻。但是这一切的用心,还是没有能打开王洛宾的情窦之门。9月7日三毛带着她盛满衣物的手提箱离开了王洛宾。三毛知道,她这番忘年情爱,除了她自己,恐怕任何人也不会理解了。12月11日,三毛给王洛宾寄出了最后一封信。她在信中说:“洛宾,我走了。祝福我未来的日子平静、快乐……谢谢你,也祝福你”。三毛在寄出这封信后的第25天,也就是她第二次离开王洛宾之后的第121天,她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在台北自缢身亡。这一天是1991年的1月5日。王洛宾是在收音机里听到三毛自杀的消息的。这一刻的王洛宾犹如晴天霹雳,悲痛不已。他在门厅的前台上摆放了一张三毛的大幅照片。同时摆放在台案上的还有,三毛上一次离开他时,悄悄地留在他的乐谱中,用白绢裹起来的一缕秀发。王洛宾自从得知三毛自杀身亡的消息后,便开始狂饮烈酒以麻醉自己。他突然觉得愧对三毛,有负于三毛对自己的一片痴情。就在三毛去世后的第四天,王洛宾在伤痛与悔愧中,写出了他有生之年最后的一首情歌:《等待》。他还为这首歌加上了一个副标题:“寄给死者的恋歌”。王洛宾在他人生最后一首恋歌《等待》中的歌词是这样写的:“你曾在橄榄树下等待又等待,我却在遥远的地方徘徊再徘徊,人生本是一场迷藏的梦,请莫对我责怪。为把遗憾续回来,我也去等待,每当月圆时,对着那橄榄树独自膜拜。你永远不再来,我永远在等待,等待等待,等待等待,越等待,我心中越爱”。
《等待》的背后是一代歌王王洛宾与作家三毛的旷世绝恋。
王洛宾对人生“美好”的残酷,使他不敢消受来自三毛的人间真爱。当他回过味来的时候,也只好任由心里流血,任由自己的灵魂飘往她的香花儿之地了……
1996年的3月14日,一代歌王王洛宾也驾鹤西去了。这一年他83岁。
爱情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在爱情面前,谁都会走过青春懵懂,走过历练成熟,走过沧桑淡然。但是,无论如何,爱情总是会陪伴在有情人的身边。对于三毛与王洛宾的这一段传奇的情爱,人们更多地还是给予了他们以同情和惋惜。有人倍怀遗憾地著文说:但愿在另一个世界里,无论是对于王洛宾还是三毛来说,是爱还是等待,都不要再伴着痛苦,刻意地去隐忍这么一个爱的难题……
题外后话
三毛和王洛宾,在人们的心目中均是功成名就、事业腾达的光显形象。可是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他们其实都是命运坎坷、人生多舛的人物。
三毛的幼年,是在一片战火中度过的。在三毛的记忆里,童年只是战火纷飞、哀嚎遍地的苦难。等到走进学校的年龄,却又遭受到老师的歧视。在她刻苦勤学,取得好成绩时,不仅遭到老师的质疑,还被武断为抄袭对她进行惩罚。并在她的脸上画上了两个零蛋以羞辱。在同学们的嘲笑中,孤独和悲哀一直伴随着她。使她的性格越发孤僻,甚至落到休学的境地。等到三毛情窦初开的年龄,她第一次爱上了一个叫舒凡的男孩子,但她在她的初恋中,却爱得很卑微。当舒凡厌烦地拂袖绝然地离她而去的时候,她是在歇斯底里的吼叫声中,结束她人生第一段爱情的。此后,三毛还追求过台湾著名诗人周梦蝶,但被其拒绝了。当三毛游历欧洲回到故乡后,她结识了一位姓邓的画家,并与之相恋。她奋不顾身地接受了这个画家的求婚,可是,就在即将要结婚时,却发现对方是一个有妇之夫。再后来,三毛又爱上了一个德国教授,她认定他是值得自己托付终生的好男人。可惜命运又给她开了一个不折不扣的玩笑。就在他们要举行婚礼的前一天,这个男人突然死在了三毛的怀里。这个突然的打击,使三毛决意结束自己灰暗的人生。她一口气吞下了一整瓶的安眠药片。庆幸的是,最终她还是被人从死神手里抢救了回来。后来,三毛在回忆起这位德国教授时动情地说:德国未婚夫死在我的怀里,使我有了一种永远的印象。他的死造成了永恒……
1923年王洛宾只有十岁。因他父亲醉酒后,当街骂了“贿选”总统的曹锟,他便与父亲同时被押进局子,关了五天。这是王洛宾人生中的第一次牢狱之灾。后来当他对人讲起这件事的时候,还感慨地说了一句“我与牢狱有缘”的话。
1934年夏天的一天早上,王洛宾在骑车去五塔寺时,遇上了三个日本浪人欺负一个山东老人,他路见不平就与这三个日本人打了起来。结果被抓进警察局。尽管他在局子里只待了几个小时,但他终究是被抓进了警察局。所以后人也把这算作是王洛宾的一次“牢狱之灾”。
1941年4月的一个上午,王洛宾准备到兰州车站坐车回西宁。在黄河边上被两个中统特务无缘无故地抓获。最终以他与共产党人塞克、萧军到西北宣传赤化为由,以通共罪在沙沟监狱一关就是三年。在这三年里,王洛宾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没有人知道他到哪里去了。因为在这三年中,中统既没有对他进行审判,也没有对外公布。就这样,王洛宾在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中向沙沟监狱吼叫着,“我没有罪,放我出去”的无奈中,度过了他的第三次牢狱劫难。
解放后的1952年2 月,新疆军区军法处以“散布谣言、长期逾假不归”为由,判处王洛宾劳动改造两年。这就是人们为王洛宾计算出来的第四次牢狱之灾。
1960年4月,王洛宾因“特务嫌疑和历史问题”再次被逮捕。期间,在被揪回文工团批斗时,团里专门选出15个人来,作为政治任务,每人必须要批判一条王洛宾的罪状。这期间他是在“打倒王洛宾、砸烂王洛宾的狗头”的怒吼声中熬过来的。1961年的3月13日,在一次正式召开的“公判大会”上,王洛宾被审判长庄严地宣布:“判处反革命罪犯王洛宾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20年”。于是,王洛宾被戴上手铐,在一片激越的口号声中被投入新疆第一监狱……1975年5月22日,王洛宾刑满释放。这时候他已是一个62岁的老人。他是带着满身伤痕,与满心的痛楚走出监狱的。在他一生最长的这次牢狱之灾中,他究竟经受了些什么,他没有说。只是人们看到,他左手的中指和无名指的骨节都已是内曲45度的畸形了。不仅如此,从他走出监狱那一刻起,他就成为一个居无定所的无业游民。为了生存和他挚爱的音乐,他干的都是一些挑沙子、搬砖块、运石头,拉板车之类的笨重劳动。1981年7月6日,王洛宾被平反,并恢复名誉和军籍。这一年他69岁。后来,王洛宾在北京举办音乐会时,谭友林将军为他题写了“坎坷人生,辉煌事业”八个字。
比起三毛来,王洛宾的人生更惨,简直可以说是劫难。在他有限的年华中,就有19年是在牢狱中度过的……
笔者之所以想把本文立意之外的一些话告诉给读者们,只是想让朋友们,通过对三毛和王洛宾的坎坷人生,能去更好地解读他们传奇爱情的秘笈。能更好地体味他们光鲜成就之背后,鲜为人知的另一番“传奇”。以启发读者多一些对社会的思索,对人生的启迪,多一些对他人的理解,多一些对自我的勉励……
在拙文行将收笔的时候,我想借用佚名的《人生的感悟》一诗来慰藉三毛、王洛宾的在天之灵,同时,也与“有幸”能读到此篇拙作的读者朋友们以共勉:
残年向尽万事空,一场春梦醒无踪。悲欢离合风飘絮,多少遗恨会秋风!文墨有迹成追忆,敲罢暮鼓撞晨钟。人生有尽情无尽,穿越春夏复秋冬!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