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参加工作时开始练字,初习硬笔书法,到后来也弄来笔墨纸砚,像模像样地临摹碑帖,虽是热血来潮没坚持多久,但在这期间,有缘接触许多著名的碑帖。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是一幅草稿,全篇涂涂改改,但它却是颜真卿成就最高的一幅书法作品。喜欢这部作品,不仅仅是喜欢那些字,更喜欢通过书法彰显出来的民族气节。
公元七五五年,唐朝爆发安史之乱,八年时间,山河凋零,民不聊生。在与叛军作战中,颜真卿家族一门忠烈,三十多人战死。
颜真卿的哥哥叫颜杲卿,在常山战役被安禄山俘虏,拒不投降,指着安禄山的鼻子破口大骂,最后是被千刀万剐;最惨痛的是安禄山当着颜杲卿的面,在城头上砍了他儿子颜季明的脑袋,后来颜真卿到常山找他们的尸体,最后只找到侄子颜季明的一颗头颅。
颜真卿对着装有侄子人头的棺木,强忍悲痛挥笔写下千古名篇《祭侄文稿》。《祭侄文稿》里的每一个字,写得都是他当时的心情。
第一部分是回忆侄子的生平,侄子很小的时候就很聪明,像珍贵的玉石一样,像美好的香草一样,让整个家族,都倍感欣慰。
这个时候书法的线条舒缓优美,就像一首悠扬的小提琴演奏一样,轻易地勾勒出忧伤而美好的回想。
到了第二部分,颜真卿又一下子回到了现实,从“常山作郡,余时受命”开始,笔触突然变得浓重起来,如同战鼓沉闷的锤击之响。写到孤城围逼,父陷子死的时候,是全文用墨最多、最重的地方。这时颜真卿想到哥哥和侄子惨死,心中大悲,落笔力透纸背,令人触目惊心。
到第三部分写他带着侄子头骨回家,“携尔首榇回家,及兹同还。”这时候他的情绪纷乱迷离,好像还在怀念侄子童年,抚摸那个小小的身子,“抚念摧切,震悼心颜,”可悲的是我侄子你连个尸骨都没有,只剩下一颗头颅。这个时候他自己就不是在写,而是在哀哭悲泣。墨点好像是从心底下冒出来的泪滴,线条就是内心悲怆的长叹。
写到最后,颜真卿的情绪是越来越复杂,字迹也越来越潦草,“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带着叔父的一个慈爱,嘱咐侄子的亡灵,你不要在外面漂荡的太久,你要快点回来呀。
这几句书法写的是干笔飞白,轻细的线条,就像一缕飞起的灰烟一样,仿佛是颜真卿的心魂。他是照着自己的心魂写的字。写到最后一句,“呜呼哀哉,尚飨。”他已经悲痛的不能自已。
《祭侄文稿》没有任何刻意的安排,这个时候讲书法是没有用的,书法已经完全忘记了,技法已经完全忘记了,不需要技法,他只是随笔、随着性情走,随着自己的感情走。他把自己心里的悲愤一点点抽出来,落在了笔墨的线条上。
这幅《祭侄文稿》,最打动我的,不是它的笔法,而是写了人的动情,写了人的悲怆。一个老英雄,一代书法宗师,在那样一个盛世崩塌的时刻,把半生血泪,挥洒在一张薄薄的纸上。
公元七八三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又起兵叛乱,这个时候颜真卿七十多岁。他再一次奔赴战场,去劝降叛军。他被叛军威逼,依旧铁骨铮铮,誓死不降。他对着叛军怒喝,你知道我哥是谁吗?我哥哥是颜杲卿,说完慷慨赴死。
古往今来,我们的民族不乏有颜真卿这样的人,他这样满门忠烈的家族,每每在我们国家危难之际,舍身取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