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发展太快了,而且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互联网+、O2O、互联网思维等,餐饮管理系统越来越被商家喜爱,各种新的词汇让咱们捉摸不透。互联网模式下的校园外卖,让下课回寝室就吃到热腾腾的饭菜不再是麻烦事儿。以前周末宅在寝室的时候,许多人都会囤积一点泡面在寝室,如果没有囤积泡面,不想去食堂或者错过了饭点,就会打电话给餐馆,点一份外卖到寝室。
打电话点外卖的效率是很低的,而且总会遇到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你打电话的时候,正好餐厅老板很忙,匆匆接完电话没有手抄记录,忙完之后,早就忘在爪哇国去了,可怜的你在寝室等了半天,却被告知没炒。或者老板记得你的外卖,但是堂食的人太多,忙不过来,导致配送效率极低,等给你送过来的时候,可能都一个多小时过去了。电话点餐不但学生觉得麻烦,餐厅老板一样觉得不方便,不好管理,也不好结算配送员的工资,单子太少成本又太高,不划算。
除了学生,对外卖依赖较多的恐怕就是上班族了。多数写字楼里面是没有食堂的或者有食堂,但是不好吃,价格贵,除此之外,咱们解决吃饭问题的方式是自带干粮,或者点外卖,当然也有公司会提供餐饮。过去点外卖和学校一样,就是打电话,几个人统一订餐,不但方便,还可以得到餐厅的优惠,但是对送外卖的餐厅来说,就不是那么方便了。通过电话来的单子,各种信息都需要餐厅自己手抄或者录入管理系统,单子较多的餐厅,都需要配备专人接单,不但麻烦,成本还高。所以互联网也趁势进入点餐领域,现在主要有三种模式,一种是餐厅自己搞得网页、微信、手机app订餐平台,一般是依托三餐美食这类餐饮管理系统或者自主开发;第二种是外卖平台,相比前者,后者的有补贴,客流量大,但弊端是客户认平台不认餐厅,而且排名完全被平台操控,部分餐厅受益,多数餐厅利益受损;第三种就是自主和平台共存,大平台引流,然后导入自主平台。
团购是一个必将消失的模式。有关团购,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看电影了,团购的电影票足足便宜了一大半,唯独不爽的是电影院通过团购招揽了大量客流之后,就把团购价格提高了,相比选座也没什么优势。其次消费最多的应该是吃东西,比如西餐、干锅、烤肉之类的,要么是团购,要么买代金券,两者的优惠力度都比较大。客户都是如何去消费团购的呢?第一种是在团购网上挑选,看评价,看销量,和淘宝购物类似,最终去的都是排名靠前的,三四页之后的餐厅,销量小的可怜。第二种是去自己熟悉的店家,但是到底之后不是点餐,而是买团购和代金券,在做完这一套流程之后,才开始消费,如果餐厅不做团购和代金券或者团了之后也没优惠多少,那么客户下次就会转移阵地。看到这里大家也都明白了,团购对商家来说,就是蘸了蜂蜜的老鼠药,蜂蜜吃完了,可就要了命。大餐厅活的滋润,中型餐厅利润降低,小餐厅要么彻底沦为团购网站的厨房,要么死翘翘。平台不是慈善家,羊毛出在羊身上,消费者获利,商家肯定倒霉。
淘宝在我们国家占据了电子商务很大的一块市场,而同样是互联网大国的美国就截然不同,各种垂直电商多如牛毛,也没见全死掉。同样,这几年,垂直电商在我国也开始有了很大的起色,比如各个手机厂家的在线商城,典型的如小米网,交易量一样不小。那么我们凭什么认为团购平台就可以一统江湖?餐饮本身就不同于网购,而是有很强的地域性,一个餐厅多数服务的都是固定的客户,而这些客户也必定是以餐厅为圆心的一个圈子。所以餐厅行业做自助订餐平台更容易获得成功,现在为什么没有获得成功呢?很大原因是餐饮行业的从业者对互联网营销模式并不在行,也没有现成了例子可循,还有就是没有自己的技术力量,各方面的原因导致餐饮从业者只能给互联网企业打工。
微信餐厅,智助点餐。餐饮行业使用餐饮管理系统并不是没有先行者,前有大型餐饮公司建立自己的网上点餐平台,但模式是传统的电商模式,所以没怎么发展起来。随着微信的普及,让餐厅又看到了另一个方向,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微信餐厅,或者关注餐厅的公众账号,然后进入微信餐厅,总而言之,顾客通过微信餐厅点餐就更方便了,这样就达到了节省点餐时间和人力成本的问题。反正餐厅的主要客户都是常客,只要维护好这些老客户,比接入平台吸引新客户来的更实在。最重要的是,餐厅也担心这些外卖平台会如同团购一般,成为巴在餐厅身上的吸血虫,总是被平台欺压,利润也低。
只要咱们把客户吸纳到自己的平台上面,通过微信进行社会化营销,在保证利益的前提下,给客人提供优质的服务,使用三餐美食餐饮管理系统又能怎样?能得更多收益,何乐而不为之呢?关键现在还能用三餐meihsi建立自己的生活平台和生活配送,不局限于外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