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的过程,人之智愚之别,其关键而重要的原因是人学习主观能动性水平的高下。《学记》有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这里以玉类人,提出了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够致知、明道的命题,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指出人必须经过主观的努力才能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获取知识,明白事理。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学记》)美味佳肴虽然存在,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知识道理虽然存在,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奥妙。这里以“嘉肴”喻“至道”,强调人只有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认真学习,才能够汲取知识,获得真理,踏上求真向善的光辉道路。
《学记》云:“大学之教也,时(按时)教必有正业,退息(下学及放假)必有居学(居家休息时所进行的学习)。”“正业”与“居学”相辅相成。善于学习者能“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时刻怀藏着学习的心愿,不断研修学习,休息和闲暇时也不荒废)“藏焉修焉之,谓正业专习而志不分;息焉游焉之,谓居学养纯而义愈熟”(清.方苞)。
学习是一个开放、交流的活动和过程。学生要与人交往,在交往中获益,在集体中获益。“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进而“相观而善之谓摩”(相互观察学习而受益,叫观摩),否则“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但交友应是益友而非“燕朋”,“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轻慢而不庄重的朋友会使学生违背师长的教诲,轻慢邪僻的言行会使学生荒废学业)。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古代的学者,善于比较同类的事物,做到触类旁通。丑,比)用建构主义心理学解释,就是图式的重建或改造。
“蛾子时术之”(蚂蚁之子虽极小而弱,但专心致志、力行不辍、持之以恒,终于在其穴周围堆成大土堆。蛾,通“蚁”。术,学习;时术,时时学习)。学习者要效仿蚂蚁衔土不息积土成堆的勤奋专恒精神。正如孟子所言:“有为者辟如掘井,掘井九韧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亦如荀子譬比:“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19.01.17《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