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二例会,花姐在评价大家的案例时,说道:
你的潜意识深处蕴藏着特别了不起的一些智慧和方法。
只不过,过去你只埋头拉车,没有抬头看路,没有结构化地总结提纯出来。
对很多同学来说,这句话有种一语点醒梦中人的感觉。
梦醒了,对还没报选题,或是报了选题还没理出头绪的同学来说,可能会想:
临近期末了,我咋还没挖出自己的宝?
都改了十多个选题了,怎么感觉还是不对劲?
……
花姐提到的这个“总结提纯”还是很有难度的!
可是,很多同学在“探宝”阶段就卡住了,更别提“总结提纯”这一步了……
那么,该从哪里入口?该怎么入口?可能是大家面临更多更实际的问题。
关于“入口”的问题,将是我们“杀花”第三招需要解决的难题。
答案就6个字:
讲故事,答问题。
Why?——为什么是这6个字?
避免自己的知识诅咒,让别人帮你找发光点。
先来看几个案例。
案例一:
1组的张寅在做《民航飞行员思维模型》准备时,刚开始不知道定什么主题,就给组员们讲了自己关于飞行的一切,通过组员的无情拷问得出了飞行员“如何保证安全”这个主题。
在最初,他觉得自己能在危急情况下做出正确判断是“本能驱使”,到最后被追问出“训练使然”——长期的逆境反向训练,引发的危机关头的程序折叠。
案例二:
5组上台的案例《医者思维模型》,最初被排在小组3个备选案例之外。
在他们的明星案例无法推进时,李宛霖对组员们说了一句话“你们怎么不听听我的故事呢?”拯救了整个小组。
李宛霖本身对自己的思维模型没有太多的想法,但她愿意把自己的故事讲出来,回答组员提出的疑问,调用全组的力量帮忙澄清,梳理提炼,最后夺得第二。
案例三:
5组的李婷做分享。
从最开始的《为什么爱豆的门票被炒成天价还能秒空?》到《如何买到一张平价明星演唱会门票?》,内容都没有太硬核的交付。
倒是通过几次打磨的沟通,不断地让她讲:她遇到了什么困难?应对这些困难,她做了什么?
发现她在预算极为有限的情况下,仍然能把大型活动组织得有声有色,最后定下了《如何花小钱办大事》的题。
上面三个案例,都有一个共同点:
分享人说出了自己经历的事,
并,回答了别人问出的问题。
What——这6个字是什么?
讲故事,就是说出自己经历的事。
答问题,就是回答别人对自己故事的疑问。
翻译成“人话”:
【讲故事】
想报选题时,先不着急着说,我有几个好用的方法要交给你。
而是邀上组内小伙伴或是班主任,来听你讲故事。
讲一讲你或你行业的牛事、糗事、奇异事。
【答问题】
在你讲故事的过程中,大家一定会有好奇的想法,或疑惑的地方。
请大家尽情地向你提问,即使问题尖锐,即使问题复杂,你都要想方设法作答,不能逃避。
当场回答不上的,下来做了思考、研究了再答。
How——如何做到这6个字?
对于如何做,可以参考以下清单:
【素材准备】
○故事类型:牛事、糗事、奇异事
○故事内容:有困难困境、有解决办法
【心理建设】
○具体:不要把故事抽象化,讲具体有细节的事
○开放:对别人提出的问题,不管温和还是尖锐,都能说Yes
【沟通过程】
○时刻为问题出现做准备
○允许听众随时打断提问
○放下辩解,尽量用自己的经历事实来作答
在你想做选题时,可以用到这招“讲故事、答问题”。
甚至是你选题已经有了头目,但遇到推进困难时,也可以用这招帮你理清分享的内容。
如果你暂时没有听众,也可以尝试一人分饰两角。这时,请注意当你扮演“提问者”时,记得给自己一些灵魂问题:
我遇到的困境,别人会不会遇到?
我的解决办法,是只有我能操作?还是适用于大家?
我深藏的高手秘诀,是不是讲出了精髓?还是只停留在表面,大家都知道的常识?
……
不管怎样,请一定去实践。
“知”、“行”合一,方能成事。
在一遍遍的试错过程中,运用“自适应分配策略”,找到自己的宝藏~(p.s.不知道‘自适应分配策略’的同学,请找王飞同学补课~)
最后,祝愿咱们班的高质量分享爆棚~
老规矩,一张知识卡片,方便大家存储查看☟

杀手之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