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言道:“人生唯一问题,就是如何拯救自己的灵魂。”这里的“灵魂”,就是中国人讲的“心”,孟子有言:“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如此看来,孟公和托翁有着某种相通之处。
茫茫黑夜,只有一样明亮之物,那就是天上的月亮,月光铺洒开来,辉映了大地之水,此时整个天地仿佛就为这月、这水而存在。一月印一切水,一切水印一月,面对这天地之大美,许多人难捺心中的感慨和激动,写下了多少令后人为之摇神、为之动容的清词丽句,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张若虚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探求诗旨,其间无疑包含有对生命的叩问和灵魂的追寻。
![](https://img.haomeiwen.com/i26042573/44ac4efae07790ec.jpg)
心如秋月,是多么令人欢悦,寒山有一诗写道:《七言.众星罗列夜明深》
众星罗列夜明深,岩点孤灯月未沉。
圆满光滑不磨莹,挂在青天是我心。
今天的夜晚既明亮又幽深,众多星星就像陈列在棋盘上的棋子。那尚未西沉的月亮,像一盏孤灯,点亮了崖顶。月亮圆满的光华,像一面铜镜,不用打磨,,也那么莹莹剔透,挂在天上的不是月亮,是我那颗明亮的心。
此诗妙意: 最妙在岩点孤灯月未沉。岩字点明了与尘世的隔绝,岩点孤灯,此灯为心灯。心灯孤明、长明与天地星月同在,念天地之悠悠,照万世星空。这是唐代高僧寒山大师的一首悟道禅诗。佛门中人末悟道时修道自渡,悟道后言传身教以渡人。大师在这个时候已经达到了一尘不染,不磨自华的境界。所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人生于世,儒家大师朱熹说过一句话“已随物,还是物随已。”意思是说,是你自己去随万物?还是让万物来随你。这在人世已经是很高的修为了。寒山大师的“圆满光华不磨莹 挂在青天是我心”已经是臻于物我两忘,无人、我、众生寿者相,法界通化的佛家至高境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