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刷小视频,刷到凌晨一点。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熬夜了。
小视频的内容主要是电视剧《天道》的部分剪辑。这部剧拍的太好了——这是我的个人感受。
因为电视剧,准备去读它的原著《遥远的救世主》。之所以喜欢,可能是因为在男主角丁元英身上看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那种能力——一眼看穿事物本质的能力。
在阅读器上看到有位书友对丁元英的分析,觉得超棒,所以在这里分享一下。
丁元英的个人优势,主要有两点:一是能够一眼洞察事物本质的深刻思想力,二是能够主动摆脱低效事件的效率行动力。
前者决定了他的决策能力,后者决定了他的执行能力。恰恰正是这两点,是当今社会所谓成功人士的核心能力。能够做出有效决策,进而有能够以高效率执行力推动决策,是我们这种时代所谓成功人士的必备能力,也是成功与否的决定性条件。
谈思想洞察力,做起来不易,说明不难,那就是一眼看穿一件事情的本质。故事中丁元英一开始在德国操作私募基金,割大陆人的韭菜(在内陆跟他打配合的就是好友韩楚风),这就是他一眼洞穿大陆金融的本质,所以能够一再得手(这种事情在九十年代不少)。后来丁元英操作王庙村和格律诗音响,也是通过资料研究,一眼洞穿市场真正竞争对手是林雨峰,利用并隐藏王庙村的真正优势,断定林雨峰会冒险跟进格律诗的市场策略,从而进入自己布下的市场死局,完胜林雨峰。
丁元英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在和芮小丹的感情局中也得到精彩体现。他一开始所以拒绝芮小丹,是自己不想再结婚,而芮小丹还不一定。等到芮小丹清楚了他的这种打算,仍然飞蛾扑火不计后果,他就选择了接受。但他和芮小丹彼此心知肚明,他们没有以后。所以对于芮小丹的赴险,他痛而不劝(当然也不可能劝住)。芮小丹也选择了自己计划中的死亡(选择做刑警本身就已经预备了这一天的到来),恪尽职守死在自己的战场上。在她和丁元英约定的时限(丁元英待满三年给芮小丹一个奇迹,帮助王庙村脱贫)来临前,还丁元英以未来的自由,给自己以永恒的解脱。
所谓洞察事情的本质,换个角度,其实就是理解一件事情的目的。比如做生意,本质是什么?本质就是钱从哪里来,进了谁的口袋。比如搞政治,本质就是权力从哪里获得,谁在掌控。比如谈恋爱,本质就是谁在爱,谁在被爱。
战略上,能够洞察本质者主动,不能洞察者被动。战术上,洞察本质,搞清楚目的,过程会怎样,结果会如何,清晰如画,一目了然。
丁元英的行动效率上,主要体现在他会做减法上。真正的执行力高手,没别的,就是一点,认清前进方向,不受任何干扰,像坦克一样无所畏惧,不知疲倦的前进。
所以丁元英在家事上认清自己的方向,那就是为老人养老送终(在德国资金被锁非常艰难的情况下提前为父母准备一笔钱交给妹妹,并且申明雷打不动),但是不掺合家庭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冲突,邻居亲友的是是非非的矛盾。他不受任何干扰,拒绝任何干扰,为了达到自己这种理想的存在状态,他不惜离婚,独居追求自己的生活(做事,听音乐,研究学问)。
这样一个人,他的人生效率和精神生活品质是非常之高的。所以也就可以理解他吃早餐,老板忘记他付过钱了,再给他要他二话不说再给一次。因为解释会产生长时间的无效争论,不要说几块,几十几百块也不值得论争。同时也可以理解刘冰出那么低的价格收购他的进口音乐碟片,他连要求增加都不要求,只是多看了贪婪的刘冰一眼,二话不说就成交了。更可以理解后来格律诗遭遇他预料中的恶战时,面对刘冰一伙自作聪明的逃避(也就失去了他们未来更大的利益),丁元英二话不说一律同意他们的要求。因为解释和争论没有意义,只会无谓的耗费精力和时间,降低他的人生效率及精神品质。智慧者不会和聪明人争论,聪明人不会和普通人计较。
正是在这里,也就恰恰显示出欧阳这样的人简单和善良,以及肖亚文的这样的人的聪明和善于把握时机。简单和善良,聪明并且善于把握时机,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但是他们都更容易获得比一般人更多的成功。
因为,简单和善良更容易凭借直觉的做出正确决策,聪明和善于把握时机则更容易依靠经验和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换言之,这是他们具备一定决策力的体现。同时,这两种人,也和丁元英一样,追求人生效率和品质,不大愿意在无效的事情上耗费时间和精力。所以欧阳因为格律诗的公务出差,不关心音响却居然抽时间去学习饭店菜品。肖亚文则面对格律诗的机会时,敢于放弃很好的工作和竭尽全力的借债入股。
在当今时代,无论是个人还是商品,谈竞争时,必不可免的就意味着你有什么优势。无优势,就无竞争,也就更谈不上竞争力。这就是竞争理论的核心为什么叫做“优势竞争”的原因。这是丁元英的优势对于他个人的意义,以及对于其他人的启发所在。
反过来,一种优势往往也必然造成一种劣势。这就是世俗所谓:优点即缺点,生门即死门。比如丁元英因为思想决策力直达事物本质,一般人理解不了,容易被鄙薄大忽悠,大骗子(比如马云曾经的遭遇)。而其由于追求更高效率的人生和更高品质的精神生活,容易被一般人批评为不近人情,看不起人。
总得来看,丁元英这个人,仍然是一个纯粹的唯物论者。所以他上五台山,与其说是去问道,不如说是去打擂。以自己的哲学感悟应证宗教思想,进而在其世俗的选择和竞争中得到一种平衡,进而以一种更加理所当然问心无愧的力量,无所畏惧的去爱去生活,去勇敢去存在。
换言之,当他的所思所想能够获得宗教的道德的承认时,就意味着丁元英思想中的天道境界的完整和完善。这种境界,对于丁元英而言,在于完整的平衡和解决了商业上的利与弊,社会中的对与错,道德上的善与恶。商业上的利弊关系和道德意义上的对与错早已经完成平衡,前者的体现在于操作私募基金牟利而并不自以为非,后者的证据是根本不以其兄为代表世俗人物的批评为介。惟一没有完成平衡的主要是道德上的善与恶,而道德境界最高的世俗存在代表,莫过于宗教精神。这就是为什么丁元英一定要上一次五台山的原因,他必须补完这最后一块自我思想的精神拼图,从此以一个通透的觉悟者的形象存在。
在五台山,完成了个人天道拼图的丁元英其实还是很得意的。所以他禁不住对老和尚自诩佛祖的窄门和基督的道,都不是自己的归宿之途。这就是说,对于他而言,佛祖也好基督也罢都不过是观察的对象,并非自己的终点。
此时的丁元英像谁?很像歌德笔下的浮士德。
平心而论,世人凡多少具备点超脱智慧者,又有几个不曾在浮士德的迷梦中徘徊踯躅过。所以,肖亚文把丁元英形容为是人人也是魔,并不过分,也不算是夸张。与魔鬼同行的智者浮士德,本身就是人与魔的合体形象。世俗中的智慧者,谁不曾有过这样的内心的困惑,和现实的踯躅经历呢。
这里还有一个小小的讽刺,得到芮小丹的死讯后,丁元英居然吐血三声。他自以为已经超脱无碍的得道境界居然不过是个幻象,他仍然是一个尘俗中人。即便越过了名利生死的大门,却依然在有情境界里彳亍而行。这真是一个绝大的讽刺呀,使得他自己也忍不住大吃一惊。因为这样,故事也就把我们引进了人生更高的省察境界?
在这个充满着名利权情,命运多舛的尘世生活里,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安放我们的欲望?我们的精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