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是自然界一种奇怪的东西。
想想也挺奇怪,静静的空气,从哪里跑出来的能量让它变成风到处走呢?
气象学上,将空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太阳光照射在地球表面上,使地表温度升高,地表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而往上升,附近低温的冷空气随即会横向流入,这种空气的流动就是风。
看不见,摸不着。如果不是微风拂面,或者吹动树枝,我们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然而,有时它又携万钧之威,横扫一切。如台风、飓风、龙卷风等。如果不是当今科技的进步,我们预测不到它从哪里来,要到哪去?
春天,风是大自然的友好使者。春风送暖,百花盛开。“春风又绿江南岸”,“吹面不寒杨柳风”。人们都是喜欢春风的。像小学的课本里,“春风来了,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吹来了燕子,吹醒了青蛙……”春天里组织的各种活动,我们都想将它与春风相连。
夏天的风,给我们送来的是清凉。想起年少时候,风扇都少,空调更是连见都还没见过。盛夏的夜晚,燥热的季节,吃完饭后,乡亲们总会走出家门,坐在屋旁空旷的地方,手摇葵扇,谈天说地,心里却在渴望着凉风吹来,将那燥热的空气吹跑,给那烦躁的心送上缕缕清凉。
秋天的风,虽然略有萧瑟之感,却给我们送来许多收获。它吹黄了银杏,吹红了柿子,把田野吹成金灿灿的。它像一个贪吃的娃娃,吹熟了众多香喷喷的水果,如苹果、柿子、雪梨、柑橘、葡萄等等。所以人们又常常笑称秋风送爽,收获之喜悦让人直叫爽。
冬天的风,也许是唯一不受欢迎的风。寒风凛冽,让人唯恐避之不及,难生思念。“北风卷地寒侵骨,冻雪连山鸟不飞。”读来就不禁让人瑟瑟发抖。“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又让人无限惆怅。大多数冬天里的故事,是悲苦的。
其实,风一直是风,本质未曾改变。变化的,只是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温度,不同的陪伴物。我们讨厌冬天的风,只是因为它跟天寒地冻相连,风却是本身没过错的。万物皆冷之时,不仅仅是怪风吧。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虽天寒地冻,却也别具美景。当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却也幸运地凑巧听到差役密语,逃过一劫。
《六祖坛经》第一品《行由品》记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天,慧能法师来到了广州法性寺,恰巧碰上印宗法师讲《涅槃经》,寺前高高地竖起了幡旗。正当所有人都在坐禅静思时,忽然吹来了一阵风,把挂在门口幡旗吹得飘舞起来。这一幕被两个和尚看到了,其中一个说道:“是风吹动了旗帜,幡旗本身并没有动。”而另一个和尚却说:“你说的不对,现在根本就没有风,那幡旗是自己在动。”两个僧人为此争论不休,慧能禅师对他们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此话一出,四座皆惊。
抛开里面的佛语与哲学思考,曾经,古时的高僧,也是曾为风辩解过的。
中医上,将风、寒、暑、湿、燥、火成为六淫,即六种外感致病因素。而风,则为六淫之首,又称为百病之长,因为它能带动或兼杂其他五种因素。说起来,有些风,也是需要注意防范的。
说文解字中说,风从虫、凡声,风动虫生,故八日而化。看起来还是挺深奥的。繁体字的“风”字,确实就是一个“凡”字里面加一个“虫”字。在今天的微观世界里,风里面确实会包含很多的微生物,有的甚至是致病的。所以,不得不佩服古人造字的智慧。
从人们用风字组的词,也可以看出,褒贬不一、爱恨有之吧。
风雨同舟、风雨无阻、风调雨顺、风度翩翩、风和日丽、风华正茂、风流倜傥、风平浪静、风声鹤唳、风雨漂摇、风云变幻、风烛残年……
反正,风就是风,不管别人怎么评说,它一直都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