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筷子‖春天不是读书天

筷子‖春天不是读书天

作者: 柳和梁 | 来源:发表于2017-10-01 21:21 被阅读0次

                            春天不是读书天

                  ——探索历史、记忆的《东北游记》


            作为情人节的礼物,当我收到kindle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既然是,今年的阅读量估计可以破百了。随后到3月初的半月时间里,我往进塞了97本书,基本都是在豆瓣标记过想读的书籍。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3月份还剩5天的时候,我统计了下,结果是,一月半的时间里,在kindle上,我完完整整读完的只有两本书。但前一本讲了什么,我基本已经忘得一干二净,所以严格意义上讲,只能算读了一本。

            只读了一本,只读了一本,只读了一本。

            当我在为这个结果惊讶的同时又开始寻思最近的节假日网上是不是会有大甩卖,要不要把特别想看的纸书再买一遍。这样的结果与当初媳妇送kindle让我少买无用书籍的目的背道而驰,也与我提升阅读量的初衷不符。幸好,这唯一的一本书,在豆瓣评分8.4,我个人也是非常的喜欢,算是弥补了我这个月的遗憾,要读好书。

            非虚构写作和海外中国研究是我这两年的主要阅读方向,出版方译文纪实从何伟开始,出版的几本书籍几乎每本都可以称之为经典,当然这本也不例外。如果碰巧看过作者的上一本著作《再会,老北京》,会对老外这种独特视角的非虚构写作风格印象深刻,无论是梅老师还何伟。但这本口碑尚佳的著作却有个俗到烂的书名《东北游记》,要是不注意作者是迈克尔.麦尔的话,我会把这样书名的书本直接扔进乌苏里江,相对来说我更喜欢台湾八旗的书名《在满洲:探尋歷史、土地和人的旅程》。

            作者迈克尔.麦尔,中文名叫梅英东,95年至97年作为和平队成员在四川内江教书,97年后去北京,住进了胡同里的四合院,根据这段经历写出了他的第一部著作《再会,老北京》。熟悉何伟(彼得.海斯勒)的读者面对这份履历是不是感觉很眼熟?何伟在96年至98年也作为和平队一员在重庆涪陵师专教书。98年后去北京,住进北京郊区的三岔村。这段经历成就了他的中国三部曲《江城》、《甲骨文》、《寻路中国》。现在谈起中国的非虚构写作,绕不过去的人物就是何伟,对于梅老师的这本“游记”,何伟这么说:“梅英东唤起昔日书写中国农村生活和大地伟大文学传统。他寻遍边关东北农民生活的轨迹,以及转换至农企的不确定性,其内容丰富又深沉的程度,就如同这片传说中的大地。”

            《再会,老北京》写的是城市的变迁,《东北游记》记录的则有乡村的发展。为什么是东北,又为什么是荒地?这得从十七年前说起(以现在时间点应该是二十年前),梅老师约了一个妹子,跟她跑回辽源的老家见父母,妹子的奶奶给梅老师叨叨不休的说着一个小村庄,说她就是在那里把妹子拉扯大。奶奶说“环境老好了”,梅老师就给妹子说“我想去那个村子看看”。那个村子就是荒地,那位妹子就是梅老师的媳妇“丹”,也是书中的主角之一“弗朗西斯”。

            荒地是媳妇的故乡,梅老师这位东北女婿也就入乡随俗。在荒地村租平房住,睡热炕头,上户外茅房,还学会了地道的东北话,和弗朗西斯的亲戚、乡亲们打成一片,被三舅称为“山炮”。介绍自己除了身高一米八六,属鼠,还得回答为什么老大人儿了还不要孩子,梅老师说“我们俩异地,我留守”时,总能博得深有体会的同情。

            中国“城市中国”和“农村中国”是截然两个不同的世界。媒体上看到的中国,尽管是更重要、更有新闻价值的城市,但那真的只是中国的一半,另一半也在进行着剧烈的变化。在荒地,私人企业“东福米业”越来越像触手无处不伸的政府型庞然大物,侵蚀着传统的农业生活,社会转型迫在眉睫,商业入侵谁都无处遁逃。“我很清楚,在东北,能够对中国的过去一探究竟。但没有料到,在荒地,我能一瞥这个国家的未来。”为什么在这个国度,关于命运和未来,当事人永远不能自己选择。

            在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像东北那样具有地域认同感,从没有其他地方的人会说自己是东南人、西南人、西北人,也很少见那个东北人说自己是吉林人、辽宁人、黑龙江人。同时与中华大地的其他地域相比较东北又是最没历史感的地方,但同时又是近代最饱经沧桑和屈辱的地方。正如梅老师所说“相比之下,东北的历史还不算那么遥远。你乘坐的火车可能行驶在以沙皇命名的铁路上;你漫步而过的建筑不是佛教古寺,而是洋葱圆顶的俄罗斯东正教教堂;你走过的大道两旁种着日本赤松;树木掩映之下,是殖民时期各国政府的办公楼,散发着浓浓的旧时代气息;你还可以去参观溥仪的“傀儡皇宫”,看看二战时期日本关押盟军战俘的地方;你站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军飞行员俯冲轰炸过的大桥上,就是站在中朝边境上,跨越了鸭绿江。”跟随着梅老师在哈尔滨、清原、满洲里、长春、舒兰、大连游荡,只要探寻就能找到过去的遗迹。

            而生活在这片土地的当地人,弗朗西斯的父母、三姨、三姨夫、三舅、关老师、关先生,每个人的故事串联起来就是解放以来的历史缩影,就是历史洪流的走向。

            按传统二十四节气,白山黑水的传统生活方式濒临消失,历史、自然、农事、人物,循环与中断,确定与不确定,此刻的东北,正是今日中国的缩影。

    筷子于柳和梁

    2017.3.29

    《东北游记》[美]迈克尔.麦尔/[译]何雨珈/上海译文出版社/豆瓣评分:8.4


    图片筷子摄于柳和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筷子‖春天不是读书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xga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