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随笔的初衷是偶然在翻看QQ空间的时候,看到了一位曾经的研友,现在在教育的一线工作。她是一名90后,我们没有见过面,但是在教育一线的岗位上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不能让我们所接受的应试教育在当今的孩子身上体现出来。从她的言辞和交流中发现,我们对待应试教育的态度是一致的。我们没有深恶痛绝应试教育,但是我们的孩子不能像我们当年那样接受教育。孩子不是教育的奴隶,不是由冰冷成绩来判定。我们喜欢孩子上课是活泼的,他们可以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言论和心情。无论对错,让孩子说出来。可是在工作中,不难发现,有的孩子害怕说错,当教师提出问题的时候,孩子连举手都会是一个问题。我顿时有种自己当年接受应试教育的感觉,我们应该像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但是她们身上应试教育的特点,是我们所应该摒弃的。成绩不是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尺,也不是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尺。在现在的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还有应试教育的弊端存在。我们经常这样鼓励自己,至少我们在一线教师行业工作,还好我们在一线工作。我们还可以慢慢的去给孩子自信,让孩子欢乐,无论是在农村学校,还是在城市学校。我们都要有我们的教育良心。用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改革我们自己的课堂。至少这节课下来,我们的教师与孩子心情是愉快的。
前两天在《读者》杂志上读了一篇文章《最好的教育》,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是却带给我极大的震撼。文章里有这样的一段话,我觉得非常有意义,“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不是给人看最好的景色,而是给人可以努力的目标。教育孩子,不管穷养富养,都不如教养。”学习知识是学生所必需,但是学习知识的前提是保存孩子的完整性,孩子的人格完整性。
在一次教师培训中,我听到这样一个故事,就是这个校长带着自己的学生去德国的一个中学参观,我的眼睛被他分享的图片,深深吸引了。不是国外的帅哥美女,而是我们的中学生和外国的中学生站在一起,少了点什么,当时的我想不起来怎么去描述这种感觉,现在的我发现,少的那种东西是一种自信。德国的中学生身上有一种精气神,你一看他们的学生,你是看不出这个孩子的学习成绩高低。他们每一个人的坐姿都很标准化,从他们的脸上看到的是更多的自信。
希望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我的孩子们可以放开去发表自己的言论,慢慢建立自己的观点。可以对权威的答案提出自己的质疑。在不断的磨练中更加的自信,与我一同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