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从脸盲到不脸盲 只需一部好电影
如果你问我,《红海行动》、《战狼2》和《湄公河行动》哪个更燃?
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红海。
不是因为这是最新看的一部国产战争大片,因为就个人喜好而言,最合我口味的反而是湄公河行动。
今天,带各位看看这部18年新春贺岁档黑马战争电影,究竟火的看点在哪。
它算是近年的三部最火的国产战争类电影里,最燃的一部(个人认为)。
格局更大
不同于前两部的格局,湄公河是和毒枭分子斗争,战狼和红海则是营救华侨人质。
湄公河各个角色凸显有致,与毒枭分子的作战亦是扣人心弦。
相较之下,战狼和红海会相似度更高。
战狼更多凸显的是英雄个人主义,冷锋这个孤胆英雄闯入敌军阵营,单枪匹马厮杀胜利,最终的结束画面也是他一人高举中国的红色旗帜,周围人瞬间成了不重要的配角。
这或许和导演本身的创造理念有所关联,但就当时看完之后,心里是没有和大家一样有觉得是国产最佳口碑爆棚的想法的。
红海则更侧重团队作战,加之背景题材的优势,以及360度无死角地展现战争,和尺度大的特点,也就更吸人眼球。
同样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来(和湄公河行动),红海的原型是2015年的也门撤侨事件。
林超贤导演把电影的拍摄地移到了摩洛哥,为的就是追求电影的质感。
从茫茫大海到无垠沙漠,从海上直升机斗智斗勇到戈壁突围敌军再到沙尘暴坦克大作战,大场景和特写镜头的切换,恰如其分。
枪林弹雨在红海里是最多的,全程下来你会被快节奏的枪战震得心跳加速,但绝不会觉得无聊。因为导演的节奏点把握得很好,至少是成功吸引了我们那一场电影院里的观众。
激情温情并重
电影是军事战争题材,更多的笔墨篇幅放在了战争细节上。
前奏就是,蛟龙队通过英勇骁战,成功捕获动乱分子,让被挟持的中国船员成功得救。
狙击手罗星的子弹慢速特写,舰长的当机立断,行动的成功完成,为正片的红海行动埋下伏笔。
但同时,狙击手罗星也因此被击穿脊柱,这一情节也与后续队员的牺牲有所呼应。
就像张涵予饰演的舰长说的那样—选择了做军人,就意味着把生命上交给了国家和人民,这样的一天谁都会面临。
这或许也是电影想要传达的主旨之一,有选择就要有承担和责任,只是有的人承担的责任更重,但收获的肯定是满满的真诚。
后来,红海解救行动正式开始。
从掩护华侨撤离,电影就采用了大尺度的表现手法。
断臂残肢,血肉模糊,尸体积堆成山,以及暴动分子残用人体炸弹,都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但也会有人相信,有多大的痛苦残忍,就会有多大的希望和坚持吧。
负责红海行动的蛟龙队的全体成员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经受训练,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实现当初心里的那个梦想—保家卫国。
但他们也不是天生完美的人,也会伤心害怕,也会落泪难忍。就像通讯员庄羽对战争和尸体的恐惧,他到最后才懂得了怎样勇敢面对和承担责任,却再也没有了机会。
张译扮演的队长杨锐,指挥有方,机智勇敢,但也是一个情感细腻,呵护队友的人。
他在面对海清饰演的女记者夏楠时,会因为助理阿布的被处决而犹豫再三,因为他不愿意打击夏楠的满心希望;听她诉说往事和如何踏上这条与恐怖分子斗争的道路时,他也只是默默倾听。
最后在坦克大战中,二人也是齐心协力击退敌军。
狙击手顾顺和狙击观察手李懂之间,也是难兄难弟。
李懂之前跟的是罗星,但一直没有自信。顾顺虽看似傲慢,但实则狙击技术高超,并且无形中帮助李懂提升了自信心,获得了正狙击手的训练机会,二人友谊更加加固。
机枪手佟莉和石头之间的情感变化,也是于细节之处见真挚。一直从小陪石头到大的止痛的糖(与平常的无异),没想到最后一颗居然是被枪弹击穿脸庞和胸膛后的临近牺牲时佟莉亲手喂给他的。
女记者
电影有一大亮点就是女性角色的着重体现。
主角里有两位,一位是女机枪手佟莉,一位是女记者夏楠。尤以夏楠饰演的女记者,串起了影片的重要线索。
借夏楠的告知,藏有关键线索的资料成为了众矢之的。
作为一名战地记者,夏楠有着她的信仰—追求真相。
当领导主编因为顾及员工性命安全而放弃真相的时候,夏楠便质问他当初的选择和信仰去哪儿了,主编哑然无声。
于是夏楠带着阿布便踏上了寻求真相、与恐怖分子斗争到底的不凡之路。
夏楠的选择也是有原因的,她的丈夫和孩子就是在这样的动乱中失去了性命。
因此她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条路,没有犹豫,没有迟疑。或许会有害怕,但她心里有光,虽然照耀不了全世界,可是能照耀周围一片,已经足够。
真实的原型
林超贤导演这次的选择,同样不失所望。
从湄公河到红海,他都展现得很专业,而且把握得游刃有余。更重要的是,电影不仅故事上有原型,就连人物和武器也有原型。
简单挑几个来说—
蛟龙突击队,是中国海军的一支特战部队,即特种兵;
张译饰演的队长杨锐的武器,是著名的“斯盖尔”(SCAR-L),比利时FN公司制造的突击步枪,外加消音器和全系瞄准镜,打人无压力;
黄景瑜饰演的顾顺的狙击步枪,是德国Blaser公司的R93狙击步枪,口径7.62mm,外号称“欧洲狙王”。(源自豆瓣、百度)
总之值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