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原生家庭”这个词成了很多妈妈的口头语。还有不少妈妈总是会担心自己的教养方式对孩子有负面影响,担心给孩子一个不好的原生家庭。因为过多担心,在教养孩子的问题上显得非常紧张,焦虑,甚至畏手畏脚。
我们首先从一个看似负面的成长故事中,看看有哪些影响吧!
有位妈妈在跟我做自我探索的过程中,提及到这样一件事:小时候,妈妈总是逼着她见了人要打招呼,甚至因为有一次不想打招呼,而被妈妈独自留在家里。
被逼着打招呼这样的事情不止一次,导致这位妈妈在成长的过程中尤其不喜欢跟人打招呼,而且与自己妈妈的关系很多年来都难以亲近。在探索的过程中,这位妈妈既能看到这些带给自己的伤害,也在努力去看到多年来带给自己的积极影响:
因为妈妈的冷漠,在遇到生命中的爱人时,才体会到了什么叫踏实安心,找到生命中那个爱她的人;成环境中长期以来形成的个性,反而能够淡定地去面对生活中突发的事情;妈妈的冷漠,也让她在与他人相处的 过程中去关注对方的感受。
那是不是看似正面的成长故事,就一定只有正面的影响呢?
后来又有一次探索的过程中,妈妈又提及到另外一件事:8岁的时候,有一次放假在家,姐姐带着她玩。姐姐又是给她化装,又是给她做饭吃,还给她洗衣服。
在这个美好的经历中,她感到无比的开心,让她感觉生活美好的一面,并且让她从内心认定了:以后呆在家里就挺好的。这件事带给她积极的影响,感受到了来自姐姐的爱,看待问题比较积极。
当然这位妈妈也坦然承认,当时的那个信念也带给她一些限制,因为认定呆在家里就挺好的,所以成长过程中社交圈不是很广泛,并且在后来养育自己的孩子过程中,内心更希望孩子多呆在家里,而孩子却恰恰是是一个精力旺盛,喜欢在外面疯玩的孩子。
从这两个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再负面的经历也有积极影响,再美好的经历也有负面影响。
所以,对于我们所经历的负面事件,如果沉浸在负面影响中,埋怨,悔恨,这样并不能改变什么。相反,如果有能力看到这件事情中蕴藏的积极面,反而会化解自己内心的伤痛,解放自己,让自己更轻盈。
而那些生命中的美好事情,让我们的心灵被滋润,让我们感受到爱,我们自然是需要感谢那些带给我们美好体验的人,或者环境。同时也需要适当地保持警醒,问问自己:我们是否也在给需要我们的人,创造美好的情感体验,或者是否在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满足她人?
看到上面的故事我们大概也就明白了,任何事件都会有积极的一面,也会有消极的一面。作为妈妈,既要工作,又要带养孩子,平衡家庭与工作已经非常不容易,不需要对自己有完美的渴求。保持学习的状态尽力就好,重要的是保持一定的关注,在孩子郁闷受伤的时候,引导他从负面影响中走出来。我们没有办法给孩子一个真空,全是积极影响的环境,但我们却可以教给孩子一种能力,能够积极地解释所经历的事情。
不少妈妈常常担心自己给孩子的原生家庭不够好,总是很用力地避免自己所经历的。但常常发现:我们所竭力避免的,往往是越想避免什么,就越会遇到什么。所以,不是强求自己避免什么,而是要先让自己从原生家庭中走出来,让自己释怀,才能知道需要给与自己的孩子什么样的原生家庭。
当然,释怀过往,看见自己,满足孩子,需要我们有勇气开启一场自我探索之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