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揭秘 | 输液的前世今生,小微粒,大危害~~您还盲目么?

揭秘 | 输液的前世今生,小微粒,大危害~~您还盲目么?

作者: cce083c1be15 | 来源:发表于2019-05-22 07:29 被阅读0次
    揭秘 | 输液的前世今生,小微粒,大危害~~您还盲目么?

    输液又叫“打点滴”、“挂吊瓶”,在现在的就诊中,输液已经司空见惯了。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输液的前世今生。

    1656年,人类第一次实现了静脉输液,伦敦的一个名叫Sr.Christopher Wren的医生,把鸦片装进一个动物的膀胱,用一根鹅毛相连,把鸦片滴进狗的血管,用于治疗它的疾病,后人把他称为输液之父。1832年,苏格兰爆发了霍乱,医生发现霍乱病人在持续腹泻和呕吐后,丢失了大量的水分和盐,经常出现脱水症状,医生们就把煮开的盐水,通过静脉输到患者体内,患者的脱水症状很快得到了改善,这是人们通过输液方式治疗疾病的大胆尝试。因为这种操作缺乏无菌技术的保障,经常出现感染事件,并没有大面积推广。

    经过漫长的发展,静脉输液逐渐被人们接受,但发展仍然很慢,直到1930年之前,静脉输液仍只能用于急症患者,并且规定护士只能协助准备静脉输液所需的耗材,而给患者扎针的操作由医生完成,所用的液体由医院自己制作。

    1931年,美国医生Dr.Baxbr与同伴合作,在改造后的汽车库里,生产出世界上第一瓶商业用的输液产品——5%葡萄糖注射液,这种工业化生产的输液产品的出现,使静脉输液的技术迅速在医院传播开来。

    静脉输液产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第一阶段是20世纪中期前后,装液体的瓶子是广口玻璃瓶,输液器是天然橡胶材料做成的,这种输液器不是一次性的,用之前要消毒,被污染的几率很大。输液产品的第一个阶段早已过去,我们只有在看上世纪的抗战剧时,偶尔能看到那种橡胶材质的输液产品。第二阶段,也是现在临床中普遍使用的输液系统,它是由玻璃或硬塑料容器与带有滤膜的一次性输液器构成的,该技术改进了输液管路,减少了污染机会。第三阶段又叫全密闭静脉输液系统,现在临床中有用的,但用得不多,它是将输液容器替换为塑料材质的软袋,在滴注过程中软袋受外界大气压力会逐渐变瘪,不必再用进气针让袋内外气体相通来产生压力,避免了溶液与外界的直接接触,具有非常好的防止污染的作用。

    揭秘 | 输液的前世今生,小微粒,大危害~~您还盲目么?

    液体里的微粒虽小,产生的危害却很大

    一直以来,输液都是一种被人们熟悉的治疗方式,并且给人留下了“快而有效”的印象。与此同时,这种给药方式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毕竟药物是直接打进血管里,要是出了问题可不是闹着玩的。

    也有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如果药品的质量、用法和护士的操作都不出一点问题,是不是输液就和吃药一样安全了呢?事实并非如此,即使药物和用药过程都万无一失,来自药液中的微粒,仍然会给患者带来潜在危害,其中最主要的微粒是“不溶性微粒”,这种微粒是一群不溶于水也不被机体代谢的家伙,在医学界有“幽灵”之称,之所以叫它幽灵,是因为它们的直径只有几微米或二三十微米,虽然肉眼看不到,但它给人体带来的伤害则是巨大的。

    输液用的液体,并不像我们肉眼看到的那样纯净,因为50微米以下的微粒,肉眼是看不到的,但它确实存在于液体中。北京某医院对“吊瓶”进行了细致的检查,发现在1毫升20%甘露醇药液中,可查出粒径4~30微米的微粒598个。在1毫升50%葡萄糖加入青霉素的药液中可检出粒径2~16微米的微粒542个。1毫升药液中含有这么多微粒,那500毫升药液中就会有20万个微粒。人体最窄处的毛细血管不超过10毫微米,如果经常打“吊瓶”,一旦输液药品微粒过多,就会在血管内造成堵塞,导致器官缺血。

    液体进入血液后,全身所有的静脉血都要回流到一个屏障器官,那就是肺,只要是直径大于毛细血管最窄处的颗粒都会停留在肺里,久而久之会出现肺动脉高压、肺栓塞等病。随着输液进入人体中的微粒,在血管里出不去时,会刺激血管生出肉芽,影响血管的通畅性。有学者对一个一生输过40升“吊瓶”的尸体进行解剖,发现仅肺部就有500多个肉芽肿及大量微血管堵塞。由于输液对血管也是一种刺激,长期输液常会导致静脉发炎,出现红肿疼痛、局部体温升高,甚至血管硬化等。

    揭秘 | 输液的前世今生,小微粒,大危害~~您还盲目么?

    (转自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揭秘 | 输液的前世今生,小微粒,大危害~~您还盲目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xie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