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基本都知道周代在走到东周时期的时候,已经不行了。诸侯做大不说,很多人也不怎么理睬周天子了。他老人家高不高兴,说了啥,很多有实力的大国根本就直接轻视过去。在这个大争大变的时代,存在即道理。所以,数百年积淀下来的尚武风气弥漫社会各处,并且伴随着士族的出现、私学的兴起、商业的繁荣、思想的开放与激烈碰撞,导致这个时代有才能的人璨如星辰,虽女子亦英豪!个人色彩在这个时代得到极力张扬,社会普遍注重气节与个人尊严的维护,以及对人才的尊重。
对于此时的文化来说,绝对是个黄金时期。华夏氏族在经过漫长的迁徙、扩张与渗透后,终于将势力扩展到了燕山以北、南岭以北的广大地区。在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面前,不同的地区与部族发展出了不同特色的文化。总的来说,有两款:
北方:崇龙、雄健庄重威严
南方:尊凤、柔美浪漫神秘
北方人在大河旁边的大山、大原野里将土地的宽广、质朴、雄健融入到作品里,赋予其矫健有力的外形;南方人在巴山楚水里喝着云梦酿的酒,舞着越人造的剑,将灵气、洒脱、柔美融汇进礼器与生活用具当中,自成体系。北侪南蛮,就这样分割开来,相互抵触着。
盘整华夏,意味着将南中国作为中华的一部分,不再作为化外之地、蛮夷之地进行治理。
秦朝虽然短暂,但作为原生文明它留下了一整套完整的制度。在经历了刘邦复辟旧制、汉七国之乱,到汉武帝时期,秦朝的制度经过变更、创新得以保留并延续下去。但介于民众在楚汉之争阶段丧失了对法制的体验,使得人治和神主概念大行其道,汉儒编造伪经符书,使得先秦重人为、少神鬼的传统断绝,迫使《论衡》这类图书出现。战乱、鬼神、灾祸与压迫使得人在自然和神灵面前,极度压抑。
接着,我们来到了魏晋时期。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是:任自然、亲玄禅。
这就跟西方文艺复兴是一个道理,一旦一个专行的事物流行了过于长的时间,产生了极度不好的影响和弊病,那么事情就要向相反的方向走。
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竹林七贤:指的是魏晋时期正始年间(240-250),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竹林七贤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不同,但其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延伸阅读
竹林七贤的不合作态度为司马氏朝廷所不容,最后分崩离析: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朝廷不合作,嵇康被杀害,阮籍佯狂避世。王戎、山涛则投靠司马朝廷,竹林七贤最后各散西东。
竹林七贤的贤与不贤,暂且不论。在其放浪形骸之时,他们继承和发扬的,是先秦时期就已经蔚然大观的个人风气,是对个人尊严和气节的尊重与肯定,并且将这种风气一直发扬下去,成为魏晋风流的一部分。
秦始皇帝是如何造就竹林七贤的呢
若非秦始皇帝一统南北,盘整华夏,竹林七贤如何在断发文身之地呼啸悲歌、嗑药酗酒呢?
青山已改不流水,故人相酬多谑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