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写作Day49
昨晚从猫妮【屏读思维导图】的分享里,收获了很多可迁跃的知识点,结合自己的经验,写了以下感想。
1.关于技能转化成职业
日常通过手机进行碎片化阅读、学习已是常态。猫妮的屏读思维导图致力于帮助移动端用户提升阅读体验和学习效率,在受众定位和运用场景上都非常清晰,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这让我联想到,在职业发展或者探索第二收入时,也应该明确知道自己某项技能的市场需求,受众是谁?运用场景如何?可以帮助受众达到什么效果?辉哥在本周语音里关于“第二收入”也提到了要重视市场需求。
2.应用起来的才是知识,否则只是信息
思维导图是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梳理知识结构,更好的吸收知识,但最终的目的是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不是做完一张图就存起来,而是需要反复拿出来复习、反思,自己对这个知识运应用的如何?是否有帮助自己解决问题?阅读、学习也是如此,温故知新,贵在实践。
3.拒绝做录音笔,尝试做说明书
职场中的两种人:一种是录音笔,信息不理解、不加工,也不决策,不拆解任务,只是起个传话筒的作用;一种是说明书,能够再解释、再设计,能拆解任务、定目标。
录音笔和说明书中间,缺少了思考的环节,层次却拉大了很多。录音笔只是单一的信息传递,信息随着记忆的流逝,雁过无痕。而说明书却是一种思维模型,帮助我们更好的做知识、技能的迁跃。多思考。
4.雕琢自我,普惠他人
猫妮谈到自己做思维导图的目的,是为了“雕琢自我,普惠他人”。帮助自己吸收和转化知识,同时也能给他人一些启发,并触发彼此的思想交流。
这一点让我联想到最近在看的一本书,谈到个人使命时说,“使命的立足点永远不是个人得失,而是一个特定群体的利益。当我们心中不仅关心自己,还关心我们切实想帮助的群体时,我们就是强大、充满动力、充实和幸福的。”“雕琢自我”与“普惠他人”可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多分享。
5.输出作品,做自己的布道师
与其刷注意力,不如提升影响力。“出成果、有作品”,用作品声音创造自己的影响力,做自己的布道师。猫妮的“作品思维”对我触动很大,把自己的每次输出当成可以分享、传播作品去打造,不知不觉就认真起来了。
上次,李超满教练也有提到,每听完一次课程,都会输出一篇可以在公众号传播的文章。这也是“作品思维”。对于写作这件事,我应该更认真一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