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天生变态狂》书评——Are you GOOD or EVIL

《天生变态狂》书评——Are you GOOD or EVIL

作者: _食梦貘_ | 来源:发表于2019-01-05 13:20 被阅读14次

    现在,放松下奔波了一天的身体,缓缓地低下头,用手掌托住额头;闭上双眼,复盘一下今天完成了的任务,给自己打个气,想想明天的大致安排;或者憧憬一下,在即将到来的2019年,有什么心愿与计划,有待努力和实现?

    在思考上面这些问题的时候,你覆盖住额头的手掌所包裹的那片大脑区域——专业叫法为前额叶皮质,它内部的神经细胞,正在产生着集中的生物电和化学反应、高效活动着以支撑你的想法。这是你大脑中十分核心的一个分区,担任“行政职能”:它与理解规则、短期计划、以及“对未来的记忆”等有关。你的复盘、安排和来年的期待,都将主要由它来掌控和决断。其他的场合下,比如下棋时,你能够判断出再有五步就能够完胜对手;比如你对象含情脉脉地看了你一眼,你连未来你俩的孩子在哪儿上幼儿园都已经有打算的,这一类在想象中对未来的认知,都由你最忠诚的合作伙伴,脑前额皮质所管辖。

    心理变态,这个听起来“阴森森”的词,也与脑前额皮质有关。

    对于心理变态,大家往往谈虎色变。你的第一反应或许是电影里的那种冷血杀人魔,狰狞的笑容和残忍到恶心的犯罪手段是他们身上经典的标签。事实上,真正的心理变态,情况要复杂得多,也“可怕”得多。尽管目前并没有能够准确检测出心理变态疾病的手段,对其无法下百分之百确切的定义,我们还是能够通过一些具体的特征来描述它、认出它:

    ·患者缺乏同理心,情绪缺乏波动,波澜不惊(意味着他无法设身处地想象你的处境,和你之间的情感交流泛于表面)

    ·患者精通操纵他人的手腕(意味着他极为能说会道、富有魅力,能够轻而易举使你放松警惕,使你成为他意志的俘虏)

    ·患者冲动、鲁莽,鲜有同情和悔意(意味着他将因一时兴起便拉你入伙去找危险的事做,而在你受伤时却表现得事不关己)

    ……

    心理变态通常比我们预想的所隐藏的更深。听起来十分不可思议,本书的作者,詹姆斯·法隆,一位资深的神经心理学家,在中年阶段,通过偶然的机遇,才意识到自己恰恰是一位他正好作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变态”。由此,他着手开始了在该领域进一步的研究,建立了关于“心理变态”的新的理论:“三腿凳理论”,十分通俗易懂。这个理论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来描述了心理变态,它的三条“腿”分别为:

    A.     眼眶部皮质以及包括杏仁核在内的前额叶皮质功能低下。在开头提到的前额叶皮质,也帮助控制冲动、痴迷和反社会行为。眼眶部皮质和杏仁核,与情绪控制有关。

    B.      基因出现多处高危病变,尤其是战斗基因,一种能使你容易产生愤怒、狂躁的情绪、并使这些情绪在长时间内维持较高活跃度的基因。

    C.     童年早期受过精神、身体或性虐待

    想要造就一个心理变态,从作者的理论出发,需要来自三方面的因素——与生俱来的脑结构异变、基因中的高危病变,以及后天在环境压力下的悲惨遭遇。本书的作者完美地具备了前两项先天条件,而幸福的童年,使他性格中的那些反社会因素凸显得不过为激烈。他称自己是个“亲社会型心理变态”,不断萌发出的犯罪动因来自他具有心理变态特征的大脑,但这些黑暗因素最终都通过来自光明面的玩笑的形式表达了出来。换句话讲,他对犯罪性行为的边界有着出色的把握能力,对社会并未造成多么恐怖的危害,尽管他的许多行为给周围的人带来了相当的不悦。

    本书是作者秉承着科学家的理念、以生物学家的专业所进行的一场颇具文学家气质的自白。关于自己,他极为坦诚地叙述了个人成长史、家族病史,毫不吝啬地剖析自身,试图带领读者穿过他的精神世界,厘清一个虽然备受关注、但缺乏理解和共识的议题:心理变态。关于心理变态,他以惊人的严谨涉及到了脑成像、基因及二者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等生物学理论基础,引发读者相对客观和全面的洞见。所以,我们究竟应该用GOOD还是EVIL来形容他呢?作者在本书的结尾两章,给出了出人意料的判断——

    “如果用非黑即白的方式思考,答案是:不。”姑且不论标准的绝对合理性,在对心理变态的判定中,我们通常以对他人造成的影响为基准。尽管作者时常给他人造成麻烦,除去量表中的变态特质,“我还会使用我的魅力、天分和享乐主义精神去做点好的事情。”“我做好事的时候可以体验到快乐,并且所有的伤害都是意外。”他显然是一位“亲社会的心理变态”。不过,我们很难用简单的“好事”和“坏事”来对周遭的事物来定论,更不能用“好人”和“坏人”来进行机械化地僵硬概括。“人类生来就是如此复杂的生物,我们不能片面看待我们的行为、动机、欲望乃至需求,任何将之简化为绝对的做法都无益于我们对真相的发掘。”就心理变态而言,从人类进化的角度来评价,若是这种变态的特质百分百于人类有害,那么心理变态者早就应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被自然淘汰了。正如作者所言,如果处理得当,“那些缺乏同理心又好胜的人,可以发挥正面的影响力”。

    例如,在战争中,心理变态者能够作为最强大的战士,对敌人不带有任何情感或偏见地冷静地杀害,返回家乡后也不容易受到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折磨;作为领导者,心理变态者具备最上乘的自信,他们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特质,使他们胜任用花言巧语心安理得地蛊惑别人的工作;同理,在金融界、投资界和银行界,心理变态者可以轻而易举地成为“金钱骗子”,最大程度地为所在的阵营攫取利益,利用机灵来做些龌龊的勾当而不留下任何痕迹……无论是作为个体,还是从面向社会的角度来看,心理变态者都有着独特的可取之处。“在和平年代里,他们可能是一帮捕食者或是投机取巧的寄生虫;但在极端情况下,他们可以扭转局面,继续繁衍。”在日常的生活中,他们能够为周围带来取之不竭的欢乐;在你想要偶尔鲁莽地冒险一下却缺乏一丝动力时,他们将作为你的助燃剂,给你达成愿望的机会,等等,诸如此类,都是心理变态者在社会中有益的有力证明。

    当然,上面所有的正面作用,全部基于一个大前提:心理变态者缺乏“三腿凳”理论中的第三条腿,即在成长阶段,他们周围形成过有意营造出来的适合培育孩子的环境。和作者相反,在先天和后天究竟谁主导了人格的形成的问题中,我曾经更加倾向于后天环境和经历的影响;而作者在对心理变态进行系统化研究之前,曾秉持“先天因素决定了个性的80%,而后天因素决定20%”的理论,这来自于一位专注于大脑神经解剖学的神经学家的科学信仰。读完本书后,我在昔日十二年的基础教育之上,拓宽了对于生物学中人类脑部研究和基因的认知,对上述问题的想法有了极大的改观。作者更是透露出贯穿全书的悔意与观念革新的激动、欣喜。“真正优良的教养可以战胜先天不足的基因。”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潜藏的黑暗面,随时随刻,我们都有可能被它所裹挟,陷入无穷无尽的精神渊薮之中。然而,爱与陪伴永远是我们重拾光明的力量源泉。让生命焕发光彩,使社会运行稳定,发自内心也好,策略性施展也罢,为了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少付出一些不值得的代价,人的善意不应当被吝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天生变态狂》书评——Are you GOOD or EVIL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xmr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