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化随意挥鬼斧,天崩地裂生幽谷
*************
栏目简介
遥忆在英国做博士研究的岁月,我囊中羞涩,却没有丢弃寻奇觅胜、访古探今之心。凭着自己精心设计的旅游线路和一双韧腿,我穷游了英国的许多地儿。后来我认识了史蒂文。这个原本只爱户外攀岩和摩托赛车的大小伙儿愿意背上沉沉的行囊陪我走世界。有了壮汉的陪伴,我的胆子也就长毛了,设计的旅游线路越发蔓延。走出了英国,从欧洲到美洲,都留下了印记韶华的足迹。
然而,两个娃娃的诞生中断了我俩那种挑战体能极限式的漫游。尿布和奶瓶毕竟难以成为这种旅途的惬意伴侣。弹指间,两个娃儿已长成活蹦乱跳的大姑娘。妈妈见她俩腿脚强健,掂度她们能跟上父母的步伐,便心生重拾往昔风流之意。今年暑假,妈妈没有带她们去悠闲度假,而是设计了一条挑战她们体能的线路。
这样的旅途对两个娃娃来说并非易事,然而她们却在这初次尝试中获得了挑战自我的乐趣。妈妈因此将会设计更多类似的旅游线路,带上两娃儿寻幽探秘。同时,我们也在“英国文化园”公众号开设新栏目“寻幽探秘走英国”,跟读者们分享我们旅途的点滴。我和史蒂文向来不喜欢往人堆里挤,因此我们所走之地可能是一些大家未曾听说过的非旅游热点。
英国一直不是国人出国游的热门目的地,主要是因为英国签证难办且在英消费高。自英镑贬值以及英国政府放宽对华的旅游签证政策,到英国旅游的国人大幅增加。英国交通部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就有11.5万中国游客抵英,较2016同期增长47%;旅游开销增长2.31亿英镑,较2016同期增长54%。多数中国游客选择跟团游,约占42%。
英国的确是一个值得游览的国度。从富含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堡与庄园,到风光迤逦、未经玷污的自然景观,都散发着迷人的风采。英国的各大名胜古迹就不需我多言了,大家可以在互联网中一网打尽。在大家尝遍网络上的旅游大餐后,“寻幽探秘走英国”系列给大家提供几碟特色小菜,以供茶余饭后消遣之用。
“寻幽探秘走英国”的第一个系列是记述我们刚刚结束的北上苏格兰自驾游的五篇文章:
(1)地裂 – Gordale Scar:造化随意挥鬼斧,天崩地裂生幽谷
(2)英国北部及苏格兰自驾旅途:牧草莽莽蹊径盘旋,客路匆匆山水自闲
(3)山中小村 – Ettrickbridge:山林古村别样绮,养在深闺人未识
(4)灰马尾瀑布与西藏宝刹 – Grey Mare’s Tail Waterfall & Samye Ling:翩盈玉带青嶂上,静谧宝刹溪涧旁
(5)苏格兰女王被囚禁地 - Lochleven Castle:身陷囹圄志不贫,秀色难留帝王心
**********
寻幽探秘走英国:(1)地裂 – Gordale Scar
造化随意挥鬼斧,天崩地裂生幽谷
诺丁汉地处英国中部,属于平原地带。两个娃娃小的时候,我们带她俩到路途不太远的地方悠闲度假。离我们最近的是在德比郡内风景柔美的峰区(Peak District),远一点的就是东部海岸和威尔士。每次出游,两个小家伙都欢天喜地的。可是漫长旅途中,每隔15、20分钟,小家伙就问:“到了吗?”爸妈道:“没呢。”姐妹俩继续发问:“还有多久?”真有点儿度日如年的感觉。因此,我选取的都是旅途不超过3小时驾驶时间的地方。
(从我家到德比郡峰区)
随着年龄的增长,姐妹俩的耐性也提高了。出游时询问何时到达的频率明显减少,从以前的15-20分钟问一次,到起码45分钟才问。这一回出游,妈妈干脆把计算时间的任务交托给可鑫。妈妈指着导航上预计的到达目的地时间,告诉可鑫这个预计时间会因路况随时改变。妈妈说:“你用这个预计到达时间减去汽车时钟上显示的时间,就可以知道还有多久到达了。”平日做算术题对于可鑫来说并非赏心乐事,可是她却十分热衷于在旅途上计算何时到达目的地。隔三岔五,我们就听到车后座的报告:“还有多少多少时间到达......”看来,在旅途中做做心算也能成为一项消遣活动。
北上苏格兰游的头两晚,我们将在苏格兰西南部一个叫 Troon 的小镇住宿。考虑到此程至少要花5个多小时,我决定中途在约克郡河谷(Yorkshire Dales)国家公园停留。一来我们可以舒展一下四肢,二来可以让两个娃儿在此地玩赏。约克郡河谷国家公园位于北约克郡,地貌多样:有广袤无垠的高原牧场,有郁郁葱葱的低谷原野;有嶙峋的峭壁,还有窈深的峡谷;既有潺潺溪流,也有磅礴飞瀑。可谓旷奥兼备,刚柔并济。
(从我家到苏格兰的第一个落脚点,小镇Troon)
约克郡河谷国家公园的景点众多。我们这次游览的是 Gordale Scar 峡谷和瀑布。Gordale Scar是一个石灰岩深谷,由冰川融雪的急流经过几千年冲刷切割岩石的断层而形成。地理学家认为峡谷周边的几个山洞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陆续崩塌造成峡谷有150米之深。此峡谷仿佛是巨斧劈砍峭壁后留下了一道疤痕。Scar 一名也许就是因此而来的,而我则疑其为当初盘古开天辟地时在此地所造的裂痕,便戏称其为“地裂”。
(从高处望向峡谷)
Gordale Scar的奇美景致引来古今大批英国人到此徒步远足。徒步远足(英国人简单称之为walking, 或具体一点称 rambling)是英国人的一大喜好。英国户外产业协会(BritishOutdoor Industry Association)曾调查1万名户外运动参与者,91%的受访者表示在所有户外运动中最喜欢徒步远足这项。由于进行徒步远足的英国人众多,而且徒步运动历史悠久,英国很多景色优美的地点都有完善的徒步运动设施,还有详细的徒步远足线路图(很多还含有详尽的文字描述)。徒步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体能选择不同的地点以及决定徒步路线的长短难易,因此徒步运动是一项老少咸宜的户外运动。
(徒步远足运动 - 照片来自网络)
Gordale Scar 峡谷徒步远足的相关资料显示徒步路线来回约8公里左右,最高处为288米。从谷歌地图和徒步客拍摄的照片看,这条路线不难,而且灵活度较大,到时可根据两娃的状态决定如何行走。
(英国著名画家 James Ward <1769 – 1859> 画笔下的 Gordale Scar)
Gordale Scar 的徒步路线以小村 Malham 为起点,走到峡谷瀑布再返回小村。大多数徒步客把车子停在村里,然后步行前往峡谷。由于一路有不少道路施工,从我们家驱车前往Malham花了3个多小时。当小车在蜿蜒的乡间小路向Malham 逐渐靠近,两个娃儿喜不自禁。快到了!
可是当车子接近小村,看见路旁停放的连绵车龙,我的心就开始下沉了。一心想来享受大自然的一份清静,却眼见要一头扎入人堆。我们费了一番功夫才驶进村子。村子很别致,带着浓郁的英国古老村落气息。村中路旁也停满了车子,到处可见背包客。酒馆和咖啡屋外都坐满悠闲的游客。我们缓慢驾驶着,抱着找车位的一线希望。
很快,我们就知道找车位是痴心妄想。我叹了口气对丈夫说:“我们驶出村子直接去峡谷吧。根据资料,出了村子朝峡谷去,有可以停车的地方,但非常有限。我们去碰碰运气。”村中街道狭窄,丈夫小心翼翼地向峡谷方向驶去。
我们离村子中心渐远,游人渐稀。我们向山上驶去。离村子尽头的屋子几百米处,我们见到路旁有一片能停几辆车的空地。我估计这是让车路(英国的许多乡村小路和山野小径通常只能容一辆汽车驾驶,因此每隔一段路会在路旁辟出一小片空地作为让车道,称为:passing place)。一般来说,这种让车道都很小,不能停车。可是这一片空地挺大,不仅能停几辆车,还有充足的活动空间。我们停在这里不会造成其他车辆行驶的不便。丈夫把车子尽量停在杂草上,腾出大量空间,便于其他车辆过往和停放。
此时已是午时12点多,两个娃娃跳出车子,舒展了一下筋骨就直嚷要野餐了。小家伙特别喜欢野餐,野餐食品吃起来总比在家里吃的要香许多。山路是环山而建的,我们虽是在山脚,但村子却比我们所在地低,犹如在山谷里。停车空地的一边是低地里的村子,而另一边是一片山坡。孩子爸建议爬上山坡吃野餐,可以一览低地风景。姐妹俩一身短打,见要经过一片过膝高的杂草,有点儿犹豫。可是爸爸已背上食物,提着两张折叠椅噌噌往山坡走去。眼看食物越去越远,她俩也顾不上野草扰人,赶紧拎起自己的折叠椅朝爸爸追去。
两个小家伙没有后悔上了山坡!此地虽地处山脚,从停车处看过去也并不起眼,可是站在这儿,竟能产生“一览众山小”的错觉:仰首但见碧落寥廓,浮云曼舞;低头则见芳甸连绵,曲径错落。我们曾野餐无数,可在这样的景观下野餐还是头一回。
野餐过后,我们就朝山上走去。山路狭窄延绵,沥青路面平整洁净。沥青路面只能容一辆车子通过,但两旁各有一条草带,可供行人避车之用。山路两旁有石头堆砌的矮墙,把山路与漫山的草场分割开。从高处往回看,蜿蜒山路的石墙特别显眼。《广雅·释螭》云:“有鳞曰蛟龙”。远看这山路两旁的石墙就恰如蛟龙身上的鳞,而山路宛如蛟龙盘踞山野,回环而遒劲。
走了近30分钟的上坡路,可燊开始喃喃叫苦了;而可鑫要看峡谷和瀑布心切,拉着爸爸的手,义无反顾地往前奔。再走了一会儿,可燊牵我的那只小手变得越来越沉。我低头看她,只见她弯腰曲腿,双唇撅得老长。一不留神,嘴唇就要碰到地面了。小鬼一个劲儿地把我的手往下拽,似乎把她一半的体重都转移到我的手臂上了。可燊一步一哼哼地向前缓慢挪动。我俩与前面那对父女的距离越拉越远。
我喊停前面的父女,说:“可燊好像走不动了。”
可鑫急切地对着妹妹喊:“我们要去看峡谷和瀑布呀!”
可燊终于爆发了:“我不看峡谷!也不看瀑布了!”接着没好气地说:“我要回车子里。太累了!”
可鑫一脸无奈,怏怏道:“可是我想看峡谷和瀑布......”
我忽然灵机一动,小声对可燊说:“你爸和姐腿长,欺负你腿短。妈妈给你的腿上装一个马达,他们就走不过你了!”可燊咯咯直笑。我装腔作势在她腿上捆绑马达,随后嘴里一边发出她爸爸摩托车的那种轰鸣,一边扯着她向前冲。可燊脸上阴霾尽散,两腿生烟,竟松开牵着我的手,径自朝爸爸和姐姐冲去。姐姐一看不对劲儿,撒腿就跑。两姐妹嘻嘻哈哈一路追逐,笑声打破了山谷的寂静。
我们一路沉浸于沿途美景之中,竟错过了通往 Gordale Scar 那条路与所走之路的交汇点。两条路的交汇点有刻着 Gordale Scar 的指向路牌。路牌的箭头指引人们向右转,但我们没留意到路牌上写的字,径直往前走了。英国郊外景点的许多路牌都是用木头做的。经风吹雨打、日晒雨淋,日久天长字迹就模糊了。再加上路牌上的字本身就小,很容易错过。当我觉得我们走了太久,可能错过了交汇处时,丈夫才看看手中的地图,说:“从地图上看,此路走到尽头有与另一条路的交汇点,从那条路往回走,应该也能到达 Gordale Scar。”可是,前面的交汇处离我们还很远,这样走的话,路程长度将是原路程的3、4倍。两个娃儿不可能走这么长的路,而且我们的的时间也不够,还得前往苏格兰呢。
(指向 Gordale Scar 的路牌字迹难辨)
我们面临两个选择:一是由原路往回走到错过了的交汇点,再沿着为通往Gordale Scar 修建的那条路走;二是离开这条平整易行的沥青路,穿越野地朝峡谷方向走。第二个选择是最快捷的。两个孩子见漫山遍野的羊粪,很不情愿走进野地。我笑笑说:“你们都有眼睛呀,绕过去就行了。”
两个小家伙很快就忘掉了羊粪这回事。也不知道她们有否绕开那些羊粪,反正在这野地上,她俩可以肆无忌惮地奔跑,解除了在沥青路上要留意过往车辆的束缚。可燊一路采摘野花,而可鑫就决意要与羊儿亲密接触。原本对我们不屑一顾的羊儿却总能在可鑫触碰到它们之前及时跑开。可鑫追逐了半天,却一只羊都没能摸着,气得直跺脚。
(可燊送给妈妈一朵 buttercup)
走着走着,我们眼前出现了奇石阵: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石头既集中又凌乱。两个娃娃发现了奇石乐园,马上有了主意。她们走进石头阵中,一会儿在石间穿梭;一会儿站上一块石头,然后跨到另一块石头,不断转移所站位置。可鑫有了新玩意儿,无心再追逐羊群。没有可鑫的骚扰,羊儿也可以在石上悠然休憩。
(大石上休憩的羊儿)
放眼前方,只见叠嶂中石壁崭露,与先前绿绒严实包裹下的山丘相比,增添了几分雄浑。翻过一堵石墙(英国人常用石墙或木栏栅围绕或分隔草场,但每隔一段就建有木级或石级便于人们翻越石墙和木栏栅。这些木、石级称为stile),我不禁惊叹了一声:一道峡谷横于眼前,谷壁怪石峭立。走近峡谷,环顾四周,也是岩阵群立。我们在峡谷边缓缓前行。说来奇怪,自我们踏上山路,一路所见的人寥若晨星;走进野地后,更是人迹稀罕,全程也只见了4人。刚才小村里的拥挤景象恍如隔世。想必人们都赶在早上较清凉时徒步远足。当我们到达小村时,大多数人都已结束行程,在小村里休憩了。
(父女们在翻石墙)
(这张来源于网络的攀岩照片中的峭壁就耸立在我们眼前)
沿峡谷边走了一段,前方有一并不太陡峭的斜坡,似能通向谷底。我们试探着往下走。这样的路两个娃儿还是头一回走。可鑫毫无怨言,跟在我身后手脚并用往下爬。可燊见了这斜坡很害怕。我就让她爸爸扶着她慢慢下行,并告诉她爸爸是攀岩高手,可以保护她。我们半路碰上两个身材魁梧的青年男女正往上走。我打听道:“请问这路通向 Gordale Scar吗?”女青年说:“对”,然后指指身后山腰的平地继续说:“但过了这个平台后就非常陡峭,还很湿滑。不适宜儿童行走。”
(从山腰平台往回拍下坡路)
(爸爸一路引领小可燊往下走)
我们在山腰平台饱览这峡谷的雄奇阳刚之美,久久不愿离去。我忽然想起网络上的瀑布照片。对呀,我们不是想来看瀑布的吗?我左顾右盼,却没能看到石壁上的银练;我洗耳静听,也没能听到飞瀑之音。我想,可能只有按那错过了的路牌所指的方向走才能见到峭壁飞瀑了。我们沿这路线到的也许是峡谷的另一边,无法见到瀑布,不觉心生遗憾。
由于听了那位女士的忠告,我们打消了前往谷底的念头。丈夫带着可燊准备返回高处。我临动身瞟了一眼通往谷底的路。此路比来路陡峭,也更长,但依稀可见顺山势凿岩而修的石阶。尽管这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阶梯,但凹凸不平、近乎天然形成的石阶大大降低了攀爬的难度。下谷仅需要的仅是勇气而已。
(可鑫俯身探望深谷)
由于山谷窈深,从山腰平台处难以看清通往谷底之路的深处。此时,丈夫和可燊已踪影全无,只有可鑫在平台上流连忘返。我不甘心,决定下谷探幽,便吩咐可鑫在平台等待,不要随意走动。我拾级而下,这一路流泉清音隐约可闻。石阶尽处,我向下探望,却因山路回转无法看到谷底。
(从这里绕过右方就能见到峭壁上的清流)
前路顽石杂陈,巍巍乎而陡峻,我不禁心生一丝畏意。我一路小心翼翼只留意脚下石阶,此时才扶岩而立,仰首四顾。崚嶒峥嵘石壁挡住了望眼,而泉鸣更显清晰,空谷也隐隐有人声回荡。我难耐好奇,决定再往下走。走下石阶,我不得不以双手协助攀爬而下。至一较为平坦处,我转身环视,此时方见山路回转处的另一边。这里又一巍峨石壁耸立,与我方才下谷的石壁相对。定睛远眺,巨石下的一股纤纤细流依稀能辨。我赶紧坐下,拍下这峭壁潺湲。我估计这股细水与其他流水相会,汇集而下,形成 Gordale Scar 的瀑布(下面有网络上的瀑布图)。挂好相机,我又向下攀爬了几步,终于绕过壁障,可见谷底。谷底人若蝼蚁,依稀能辨。
(上面两幅照片是我拍的细流)
(上面两张照片就是 Gordale Scar 瀑布, 来自网络)
我很想拍几张谷底景象,但在这陡峭的乱石坡上却不敢松开紧抓岩石的双手,只好作罢。想到继续下爬将要转到峭壁另一边,无法看到山腰的可鑫,我便决定先爬回石阶,喊她下来。等待多时的可鑫听我喊她,大喜,立马拾级而下。尽管心切,她却不无谨慎,步步小心。她似乎不太信任自己的双腿,后来干脆爬阶而下。她一边爬还一边喊:“妈妈,我这样爬像猴子吗?”
(从石阶往上拍站在山腰平台等待的可鑫)
我大笑道:“你本来就是一只猴子,何谓像不像?”
当可鑫下了一半石阶,丈夫突然出现在山腰平台,朝着我们大喊:“你俩搞什么鬼?这么久还不跟上来!我和可燊等了大半天,我还以为你们掉下悬崖了。你们赶快上来!”
可鑫不知如何是好,我朝丈夫喊:“让可鑫看看这里的景观就上去!”
可鑫爬到石阶尽处,再跟我一起爬至能看到流水的地方。小家伙非常赞叹眼前的景致,而且很以攀爬了这一段山路而自豪。
回程的路比较坎坷,草密且石多,我们走起来一扭一拐的。可是丈夫从我口中刚了解到还有近4小时车程才到达苏格兰的旅店,便大步流星往停车处赶。我和两个娃儿只好跟在他后面一路小跑追赶。也不知我给可燊安装的马达为何如此管用,她这一路小跑竟没抱怨一声。当我们离车子还有一小段距离,可燊才显得体力不支。
(上面几张照片是回程景观)
3个多小时的徒步远足把两个小家伙累坏了,因此她们非常开心能坐回车子里。丈夫对还得驾驶近4小时才到目的地颇有微词,说不应太晚入住旅店。尽管我说旅店前台开到晚上11点呢,他还是以策马扬鞭之势直奔苏格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