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也曾在某个时候,发现了自己不是被偏爱的那一个,然后伤心的暗自神伤,感叹一下其实但是,能怎么样呢?最后还不是就默默的算了,只能在深夜为自己舔舐伤口,抑或是隐匿地用文字控诉下父母,来发泄一下压抑在自己心中多年的不甘心。
该怎么说呢?作为子女的我们,不必奢求父母百分之百公平,因为父母的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是所有的偏心都是赤裸裸的,都是显而易见的,都是以小见大的,都是有取有舍的。并且每次被舍弃、被忽视、被冷落的那个永远都是你。
最最可悲的莫过于那些变相的“偏心”更伤人,父母的套路也总是有无数的套路,让不被宠溺的孩子,根本逃离不了。所以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总是想不明白,为什么明明每一个孩子都是带着爱与期盼,才降临到这世间的,明明每一个孩子都无法选择自己是否来到这世上的,为何要被区别对待?为何父母对懂事孝顺的孩子视而不见,偏偏宠爱嚣张跋扈的孩子,还觉得他们可爱。
明明自己是身边照顾父母的那一个,父母却总惦记着一年不会来几次的孩子的好。为啥明明付出挺多,但是在父母家里,连个“好”字都得不到?而父母的那些偏心之所以杀人诛心,也真的只是因为不仅仅需要体会,从爱到不爱的忽视,更需要亲眼见证所有的爱都流向别处的辛酸。
就像有人曾说的那样:“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宠爱的都有恃无恐。那些费力讨好的,反而被辜负;那些主动付出的,最后也是一场空。”可是父母不明白的是,那个被偏心的孩子,时间久了往往会感到愉悦和自豪。而那个被忽视的孩子,这种偏心往往会让他们失落和受伤,长此以往,就会寒心。
并且父母"明目张胆"的偏心与不公平,真的会成为那个不被偏爱的孩子的有怨却不能言的痛苦,即便时间过去,也仍像把刺入心脏的尖刀,只要一经想起,就会蔓起疼痛。因为不爱尚且可以认为他们生来如此,安慰自己并非例外。可若是偏心,那就只能在成长的过程中,悲哀地意识到:原来是只不爱自己而已。
况且,从本质上讲,失宠其实就是一种情感的背叛和抛弃,这种突如其来的情感变故,威力足以击垮任何一个人。因为爱虽然不会消失,但是爱会转移,当一个人在心理状态上没有了爱的加持,那么在他们的心里,也就仿佛再也没有了包容、理解和接纳。
还好,我们终于长大了,也最终成功的熬过了那些艰难的岁月。虽然,那些年父母的偏心,对我们来说是一段艰难的经历,但终于我们等到了重生的机会,也有了足够的能力可以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
我们可以很郑重地告诉自己,不能因为他们的忽略而放弃,也不能长期沉迷于痛苦之中。相反,我们应该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因为父母偏心并不代表我们有任何的错。所以无论父母的言行对我们带来怎样的伤害,我们都不应该自责。我们应该明白,每个人都有不尽人意之处,包括父母。
相信自己的价值,不要因为父母的偏爱就贬低自己。很多事情想明白了,其实就是一点通的东西。就比如说从人的心理上看,每个人对某件事都有一个适应性的阶段。当这个阶段过后,他们就会有习惯性的心理,认为别人所做的一切,都是和平常一样的,也就习以为常了。
就像父母,当他们对我们的给予孝顺“习以为常”到了一定的阶段后,他们就会挑刺,认为这个出力出钱的孩子,不是这里不好,就是那里不好。他们会对孝顺的孩子打开屏蔽模式,对他们的优点屏蔽,对他们的付出屏蔽。但是却会对他们所谓的不好,也就是他们看不惯的地方,打开放大模式,就算优点,父母也能看成是缺点。
还有就是,很多父母的偏心到最后其实就往往只是一种执念。俗话说千金难治偏心病,就是因为偏心的原因往往都是根深蒂固,无法改变的。而这期间有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对于那些比较骄纵或者叛逆的孩子,让父母头疼也让他们怜爱,虽然他们总惹是生非,但自己也因此付出的教育精力比较大。
因为对他们付出精力越多,所以就越容易偏爱那一个孩子。之所以父母会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爱闹腾孩子身上,这也是一种人之本性,类似在恋爱中投入多的一方,用情更深也难以放下。父母认为这类孩子,小时候不省心,将来也不会省心,生存能力差,自然更偏爱和照顾一些。
最后一点就是父母会根据每个孩子带给自己的感受,去决定对待他们的方式。说到底,父母的偏心,归根到底源于自我的需求。如果一个孩子的外貌,性格,能力,或者某种行为,更像自己的父母,他就更容易受到宠爱。这可能与人们与生俱来的“自恋情结”有关,那就是无论是谁,都不可能复制自己,可是当看到一个行为举止与自己很相似的孩子时,就自然容易产生好感,那么情感的天平自然就会向他倾斜。
当我们了解了父母偏心的原因以后,就要明白,父母偏心,多半是命中注定的。父母也不过是成年男女而已,又不是圣人,怎么不会犯错呢?在面对子女的时候,父母就是很难端平一碗水,他们也有自己的喜好,而偏心是常有的事情。
只是在而后在与他们相处的时候,真的大可不必一直怨恨,也不要一直迎合,要学会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过多地介入他们的生活,也不要过多地让他们介入自己的生活。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争吵,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和委屈,让自己和父母都有自己的空间和尊严。
我们要学会的事情就是接受父母的偏心,并且在以后的日子里懂得如何孝顺有度,有原则。不要再无条件地满足父母的要求,也不要无理由地拒绝父母的期待,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情况,给父母一些适当的关怀和帮助,但也要保留自己的立场和底线。
因为在极度偏心的家庭里纠缠,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那些曾经和父母的抗议和争执,都是无用的,也是很难说服父母的。倒不如不妨甩开这些包袱,当处理不好这些的时候,就不去纠缠,抽离开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用希望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来好好宠爱自己。
是非对错,以后自有分晓。我知道自己从小不被重视,也明白自己的内心深处永远会有一个缺口,更知道和原生家庭和解很不容易,可是放下,不是为了别人,而是放过了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