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025||顾建新:微型小说的矛盾律

025||顾建新:微型小说的矛盾律

作者: 土土是土土 | 来源:发表于2020-08-23 14:49 被阅读0次

    顾建新:微型小说的矛盾律

    微型小说的作家、评论家,经过了四十年的风雨兼程,用全部的心血,把这种文体推向了高峰。其沧海桑田的变化表现在:一,作者由第一代的十几人发展到现在的博大群体;作品由当初的几十篇,到今天每年发表在万篇以上;每年出版的小说集更是难以统计。二,在微型小说发轫初期,人们对这种文体究竟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基本处于茫然无所知的状态;今天,对它独特的构思、结构、人物塑造、美学特征等等,都有了明晰的本质的规范。三,由当初一些人的轻视,到今天的刮目相看;由曾不承认这是一种独立的文体,一些杂志只把它放在“短篇小说”的栏目,作为附属品发表,到今天专登的杂志、报纸处处可见、在“文学概论”教科书、辞海、字典里都有专章介绍。四。中国作协的鲁迅文学奖,2020年的年度排行榜,都把它列入了评选范围。标志着微型小说已经高昂起头、挺着胸膛,大步跨进了文学殿堂、已为全社会所认可!

    我们所做的全部工作,概言之,给历史留下了两个印迹:一,使微型小说由昔日的星星之火,形成今日的燎原之势;把往日的幼苗,抚育成了参天大树。二,终于把微型小说从“短篇小说”中“剥离”出来,让人们承认它是一种独立的文体。这是功不可没,功在千秋的!

    当前,微型小说发展的态势很好,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数量多而精品少;创作与迅速发展的时代及大众的需求不适应。青年作者在成长,但不甘寂寞,潜下心来坐冷板凳写作的少;一些人浮躁心重,急功近利,把发表作为写作的唯一目标;偶发一篇小说,获一个小奖就沾沾自喜,在各个群里与朋友圈重复宣扬;一些平庸的一般化的小说,被戴上年度“最佳”的桂冠推出,有的其实就是段子和浅显的小故事,细节、人物经不起推敲,主题更是浅薄,读后即忘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涌现出一大批的好作品如《立正》、《剃头阿六》、《小站歌声》《走出沙漠》《红绣鞋》《永远的门》《永远的蝴蝶》……那么多年了,直到今天人们还津津乐道,在讲课中还作为标志性的例证。而现在这样的作品太少了,就是获“大奖”“特等奖”的作品,有的刚评出来,人们就有质疑;能流传一年的,都很难。

    造成这种不正常状况的原因很多,其中一点,是一些年轻的作者对这种文体还缺乏真正的、深入的了解。

    只有无写作经验的,才觉得这种一千多字的小说很好写:字少,提笔就可以写,讲个现成的故事,就成功了。有的甚至一个晚上可以写好几篇。

    实际,它的写作,比中、长篇并不容易。

    要写好微型小说必须知道这种小说文体的特点、难点,懂得它必须遵循的创作原则。

    这种文体,要写得好,一定要真正理解它的机制与规律,充分发扬它的长处,克服它的短板。微型小说与中、短篇小说都属小说文体,但绝不相同:正如猫科,有猫属,还有猞猁属、豹属、猎豹属、云豹属等,情况比较复杂。

    那么,微型小说与短篇小说在写法上,究竟有哪些区别?

    微型小说,是有着矛盾律的一种特殊的文体。表现如下:

    一事小与意深

    微型小说是一种“以小见大”的文体。

    “微型”,是指它的外型与容量的限度。1500字,不可能写风云变幻的大事件、写一个人复杂的经历、写长时间发生的故事。但另一方面,它又必须有深广的内涵,就是这点,使它与故事、段子、小品文、小笑话,有本质的区别。作者写的是一滴水,读者看到的是一个大海;写的是一粒沙,让人看到的是大千的世界。一件很小的事,让人懂得了一个哲理(如《客厅里的爆炸》);一个很微小的人物,让人看到的是民族的劣根性(如《奴才》)或人性的伟大(如《丰碑》);一个很小的事情,让我们对现实、对历史、对未来产生联想和思考(如《立正》);一个场景,让我们受到心灵的冲击、情感的激荡、精神的升华(如《红绣鞋》);一个超乎寻常的行为,让我们看到了作为大写的人应该有的博大的胸襟、超越世俗的作为(如《爱的阅读》)……写动物的小说,实质是写人性;写科幻,旨在揭露社会的复杂;写历史,意在教育现实。当我们拿到一个素材,即使再新鲜、再有趣,让你眼睛一亮、甚至让你激动不已,这时,你就需要冷静、需要思考、需要沉淀,看看这个材料背后有没有什么。没有,就坚决不去写。微型小说写作的第一个难点,就是对素材的准确鉴别:它是一块普通的矿石,没有开掘的价值;还是浮土的下面有金矿、有珍珠。所谓“慧眼识珠”,就是。真正的作家应该目光远大、思想大于读者,这样,他写出的作品,才能如鲁迅所说,成为引导国民前行的明灯。年轻的微型小说作者,应该读些哲学的书、读名人传记,使自己的思想深沉起来,对时事、对人生,有正确的、深刻的理解。而现在写的多,读书的太少!须知,作品的深度,取决于作者思想的高度。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读一些大家如王蒙、莫言、汪曾祺、冯骥才、刘心武、沙叶新……的微型小说,虽然他们不是专事而是客串,写的也都是日常小事,但其启发性、其份量与一般作者的作品绝不一样!他们的小说让我们感到的是深沉!因为,其间蕴含着历史的积淀,一个极小的切口,喷发的是作家几十年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

    篇幅极短,而包容需大,是这种文体的特点,也正是写作的难点!

    二正面与反向

    微型小说须有奇妙的构思。

    王蒙曾提出一个很新颖的理论:亏你想得出。微型小说的作者,要想别人之未想,不能想、不愿想,不敢想,才能写出非同一般的作品。同样是我们常见的生活场景,但反映在写作的高手手里,出现的故事和影像完全不同,让我们感到新鲜、幽默、有趣。段子不是微型小说,它的目的就是博人一笑,不要求高深与回味无穷。但我们的小说创作,却可以从好的段子里吸取营养,学习它不寻常的逻辑方式、出人意料的结局。如一个段子写,为什么一个蟑螂死了,会引来一堆蟑螂。我们正常的思维是,引起了蟑螂的恐慌,或活着的蟑螂要吃死蟑螂的尸体等,但这个段子却这样写:谁家死了人,没有一堆的亲戚朋友来啊!这个回答,真让我们叫绝!它的妙处是,超出我们的想象,用人的感情来比喻动物——谈的完全不是一件事;同时,前后没有一点点的因果关系——这,就是特别,就是超常,就是不平凡!现在,大众化、大路货,看了开头就可以予料结尾的作品太多。以因果关系组成的小说已成常态。如果作者拿到一个材料,自己都不感到惊喜,没有让人眼睛一亮的故事,最好不要去写。而现在,事件雷同,似曾相见的故事和人物,在我们的小说中层出不穷;长期以往,读者对这种文体产生腻烦心理,是不足为怪的。

    反常规、反逻辑、反思维,反因果……这样写出的小说,就会与众不同,因陌生化,打破固定的模式而吸人眼球。(当然,胡编乱造、失真的作品,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

    其例子很多,其中之一,是反向——即与现实、与人之常情、与社会的风气、与人们正常的思维完全相反!

    反逻辑。警察抓歹徒的故事司空见惯,很难写出什么新意——即使你写的再惊心动魄,情节再复杂,也不会引起人们的兴趣。同样的题材,(日本)星新一的《走钢丝》写一个歹徒假意与一个富婆搞对象,目的是掐死她获财。这时警察突然神降,他歹徒仓惶逃走。(看到这里,我们感到实在没有什么新鲜的。但接下来,奇迹发生了!)警察追上他说,他们来是为了抓这个富婆的——她经常靠假搞对像,掐死男子获利。男子杀死弱女子劫财劫色的事件屡有报道,作者却反过来写,写女子劫男人,这样的处理,世上鲜见,就使一个很俗的“歹徒犯罪”的故事,让我们震惊不已!反过来写,这是非常成功的一例,给我们开了新的思路。

    反历史。最近,在网上盛传的一个故事:二战期间,在一个风雪夜,一个老妈妈,同时接待了视为死敌的美国和德国的士兵,共度了一个欢乐、祥和的夜晚——第二天,又各自走向了自己的部队,继续开战。这件事,给我们已经熟知的二战血腥的历史,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

    反世俗。唯利是图,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普遍现实,人们已经没有异议了。假药、死猪、假化肥、假饮料……满天飞,就是这种风气的最好明证!而一对老年夫妇,急于出国,把房子贱价出售。一对年轻夫妇,趁机把房价压得很低。(压价的事很正常,如果小说写到这里结束,当然是淡而无味。)下面出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一幕:年轻夫妇住进了刚买的房子,突然看到:院子里的花剪得整整齐齐,冰箱里塞满了食品——为了是让新住进来的人有东西吃。(后面的事,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很难看见,也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这样的事,虽不大,但写出来,就感人肺腑,就震撼人心!就鼓舞民众!事微,却让我们感到这个民族还有希望!

    微型小说,要出精品,必须放开大路,专走崎岖的山路,那里有望不尽的奇山异水;必须打破惯常的思维方式,有出奇制胜的奇思妙想!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为什么会成为古今盛传不衰的名句。因为“飞流”、“三千尺”、“银河”、“落九天”,都是我们不能想象的!

    三直接与侧写

    微型小说,有特殊的叙事方式。

    一般说来,我们的小说,多从头到尾,正面写一个完整的事件。但这类小说写好不易。为此。我们就要另辟蹊径,寻找新的途径,采用不同的叙事方式和策略,以制造陌生化,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这就是清代著名文论家刘熙载在《艺概》中提出的,山之精神写不出,写草木;天之神韵写不出,以云霞烘托。他别出心裁地提出了“睹影知竿”的方法,即“竿”不直接写,用写它在河里的影子表现出。所以,微型小说一个极佳的叙事策略,是不正面写,写侧面、写旁面,甚至写反面。

    如打仗,不打消耗力量的阵地战——那样吃力不讨好,而打麻雀战、地道战、游击战,往往出奇制胜。微型小说不像长篇小说那样是重炮,正面轰击力量不够;它是匕首、是投枪,不能打硬仗,要制胜需有自己特殊的战法:扬长避短,声东击西、旁敲侧击、正话反说,方能收到奇效。

    最有代表性的,当数司玉笙的《书法家》,不直接写局长只知道唯唯诺诺的照上级指示办事,而写这个人最擅长写的字是“同意”——这样写,远比直接揭露给人的印象深刻得多,给人的联想更深广!再如卖假货,我们在新闻联播中,不知道看见了多少,如果直接写,不会超过新闻里给人带来的更警醒。魏金树的《牛讼》巧妙地绕开人们熟知的事件,写一群牛去控诉人类虐待牛的罪行:喝牛奶、用牛皮制成皮鞋。结果败诉,因为在法庭上展示的,却是奶粉里没有奶,“皮鞋”是纸做的。作品想象的丰富,设计事件的奇崛,所造成的令人(也是令牛)啼笑皆非的效果、强烈的打击力、穿透力,促人猛醒的张力,都是空前的!

    再如(前苏联)h.杜娜巴泽的《予演》写“我”到十五年前的一个老同学的家里,想了解一下老同学生活的现状,结果看见的是他八、九岁的女儿和六岁的儿子,在演“爸爸和妈妈的游戏”,他们两个都是恶语相加!“老同学”的生活一个字都不写,而通过两个孩子的“游戏”侧面的透露了出来。侧写比正写,更含蓄,也让人感到新颖,深思。

    中、长篇小说,多用直接描写法;微型小说,也可以用,但使用侧写法、出奇兵,更易出佳作。

    四单一与曲折

    微型小说的结构别致。

    微型小说的构架,是单一的:即从头到尾,应该只写一件事、一个人,不宜旁逸斜出;不宜有更多的插叙、倒叙。长篇小说所用的网络式、复调式、双线式等等,不太适应微型小说。微型小说应该有一条主线,而且脉络分明;这样,就可以避免驳杂而多义。多事件的交集、缠绵;多种人物的复杂争斗,是短、中、长篇小说的写法。我们的一些小说,把本来应该单一的结构复杂化,事件叙述了一大堆,结果,不知所云,像一丛乱草杂生,不清楚作者究竟要表达什么。

    但,单一并非简单。微型小说虽短,也不能是“竹筒倒豆子”、“胡同里赶猪——直来直去”(老舍语)。它要在极短的篇幅里,极尽腾挪迭宕之能事,池水掀波,以达到尺幅千里的艺术效果。孙方友提出的“翻三番”,触及了这种文体的要害、核心问题,是创造精品的一个极好途径。

    在1000多字这么短的篇幅里,多波澜。多转折,并非易事。我们的小说,多是一折;或只是结尾的突然陡转,简易化、浅尝辄止,使本来很好的材料,因为没有很细微的打磨和深入的思考、反复的修改而没有达到满意的效果,非常可惜。

    有人认为,篇幅短小,不可能有多少弯。蒲松龄的《狼》,只200多字,却有五道弯:开篇写两狼尾随屠户,扔给他们骨头,暂缓危机,但骨尽而狼紧追不舍,此为一折;屠户找到一个草垛,情节趋于平缓,此二折。一狼假寐,引起屠户警觉,他突然暴起,杀死一狼,情节突转,此三折。又杀死另一狼,事件延续,此四折。最后,猛悟其中真相,给予画龙点睛的补叙。此为五折。

    获吴承恩大奖的徐慧芬的《文玩核桃》,围绕一个核桃的辗转失落,及失而复得,设计了六重风波,让人读了,心潮起伏。

    篇幅短小而复杂,情节单一而多曲,微型小说把难容的矛盾统一在了一起。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微型小说的写作,就是“戴着镣铐的起舞”。

    五特殊与丰富

    微型小说的人物有特别性。

    微型小说人物的塑造是这种文体写作中最难的。难在它篇幅极短,不能像中、长篇小说那样详尽地描画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介绍人物的历史,写他的经历、展示他丰富的内心世界等等。不宜并写两面、写复杂的个性。他的性格应该是显豁的,多为扁平型的人物。。

    其方法甚多,只举一种,偏执是一个事半功倍的极佳策略。所谓“偏执”,是这个人物的个性的反大众、行为的反常理,这样写,就使人物有“鹤立鸡群”之感,一下就突显了出来。如冯骥才的《苏七块》,医生是“救死扶伤”的天使,他偏偏“见钱眼开”,有病没病,先拿钱来。《陈小手》中的匪连长,恩将仇报,已属大逆不道;而且居然把医生杀死,人伦丧尽、天理难容。凌鼎年的《剃头阿六》,在飞机轰炸,要死人的时刻,还不顾生命一心只管剃头,都是让人无法想象、常人做不出来的。

    这些小说刻画人物的成功,就在抓准人物的独特性、超常性!

    综上所述,微型小说写人的特殊在于:注重的是鲜活;抓关键时刻人物的特别表现,画龙点睛;不是中、长篇小说那样全景式的写法,不求繁复、细腻、全面,而是只写局部,只抓一点,以不全显完全;以特殊展丰富。

    六简约与细致

    微型小说有自己的话语特点。

    首先,是精练。

    微型小说只有1500字,比不起短、中篇小说,更不能与长篇小说比肩,因此,它的语言必须惜墨如金、一字千钧。

    其简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小说的开头,不能如其他小说文体,详尽地写环境、背景,介绍人物的来龙去脉,要一开始就插入核心的故事,最好用引人瞩目的警句,把读者一下就钩住;或用一两句话,画出一个活生生的人,让读者睁大眼睛,去追寻。如这样的开头“玛利娅。朱丽叶突然醒来,心要跳出胸膛,额上冷汗淋漓,嘴里一股血腥味”她遇到了今晚那么不期而遇的男人(《那双手》葡萄牙儒利奥)。我曾提出,微型小说要如“爆竹”,一点就要炸开!

    第二,结尾,要一点出真相、揭出谜底马上煞尾,让读者震惊、感慨就结束,这样才有回味的神韵。把话说满,说透,读者早明白了,还在喋喋不休的补叙、解释、说明,不是微型小说的写法。好的小说,言已止,却意不尽、味无穷、情不已。

    第三,事件过程的叙述,用省略、跳跃、概述、空白、暗示来写。

    微型小说文字的精练,应该向古文学习,向《史记》学习,特别应该好好学习《世说新语》。

    其次,是细致。我们提细致,而不提细腻,是因为微型小说的写人的外貌、动作、神态;写环境,写场景,叙事件,可以稍微写一点,但不能像短篇小说那样放开笔墨,应该注意控制、注意内敛,点到即可,不能恣肆。短、中、长篇小说用文字,是做加法。而微型小说限于篇幅,只能做减法。

    沙叶新的《饱学之士》,写三十年女人婚恋观的变化:五十年代“不爱金、不爱银、最爱肩上有颗星”;文革“只要成分好,别的不计较”;八十年代,“姑娘找老公,专找海陆空”;现在的“华籍美人”,专找“美籍华人”。这种用最有代表性的话语,点中了穴位;在戏谑中,把时代的沧桑变化写活了,写尽了。是典型的微型小说的叙述语言的方式。

    总之,微型小说,不在小,是个说不尽的话题,还有许多我们未探索到的奥秘、未开发的领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25||顾建新:微型小说的矛盾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xni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