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161809/bc324058561728cf.jpg)
行文脉络:作者以中日两国对于地震报道的不同风格,引出了两种思维的阐述——文人思维和理工科思维。我感觉作者更加偏向于看好理工科思维在当今世界的发展前景,因而,文章中在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是文人思维,而在现代社会则是相反。
亮点:
- 煽情是文人的膝跳反射。
- 据英国人类学家邓巴估计,我们至今能够维持紧密人际关系的人数上限,也只有150个而已。
- 进化的本能使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通过观察人脸和对方的情绪对一个人作出判断。
- 也许这就是文人思维的起源:针对每个特定动作的美学评价。有时候他们管这种评价叫“价值观”,但所谓价值观无非就是给人和事贴或好或坏的标签。文人把弘扬真善美和鞭挞假恶丑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 低端文人研究道德,高端文人研究美感。
- 美学不可能是客观的,每个人都在鄙视别人的审美观和被别人鄙视,我们在审美观的鄙视链上不断移动。
- 他们有时候把自己的价值判断称为“常识”,因为这些判断本来就是从人的原始思维而来的,然而现代社会产生了另一种思维,却是“反常识”的。
- 面对这种复杂的局面,最基本的一个结果是好东西虽然多,你却不能都要。
- 取舍思维“tradeoff”。两个好东西我不可能都要,那么我愿意牺牲(off)这个,来换取(trade)那个。“Tradeoff”是“理工科思维”的起源。
- 讨价还价一番后达成交易,这对文人来说是一个非常无语的情境!既不美也不丑,既不值得歌颂也不值得唾弃。斤斤计较地得到一个既谈不上实现了梦想也谈不上是悲剧的结果,完全不文艺。所以文人不研究这个。
- 可是文人思维仍然停留在有点好东西就高兴得不得了的时代,习惯于无限夸大自己的情感,一边说金钱如粪土,一边说朋友值千金,一边说生命无价,一边说爱情价更高。做过利弊分析,理工科思维要求妥协,而文人总爱不管不顾,喜欢说不惜一切代价,喜欢看动不动就把全部筹码都押上去的剧情。理工科思维要求随时根据新情况调整策略。
- “Tradeoff”要求量化输入和预计输出,这也是理工科思维的最根本方法。但人脑天生不适应抽象数字。
- 在大多数公共问题上,常识是不好使的。资源调配即使做不到完全依赖市场,也不应该谁声音大就听谁的。
- 从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至今我们喊了近百年赛先生却仍然没搞清楚赛先生是干什么的。赛先生远不止是“鬼火是磷火”之类的少儿科普。他是常常违反常识,甚至可能变来变去,可是你却不得不依靠他来做出决策的硬知识。他更是有时候简单到tradeoff的一种并不“自然”的思维方式。
同时,这又使得世界之间的各种联系可以如此紧密或是疏远。就如你在不知道“蝴蝶效应”之前,永远也无法想象,一只蝴蝶在世界的一边煽动翅膀,竟引得世界的另一边产生了飓风,甚至是灾难性的影响!这便是超脱具体思维而运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的认知,其所带来的巨大变化。所以说,从陈独秀在中国提出“赛先生”至今,我们应该明白“赛先生”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一种思维模式。古代中国人民它主要靠的是是具体的文人思维来生存,而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则主要是依靠理工科思维过活。至于未来是什么思维呢?我不知道,也许有人能预测,但那不是我,我只想用现代的思维方式过好当下的每一天。
![](https://img.haomeiwen.com/i5161809/9c6d11fcfa8c14dd.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