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今年回归老家就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往年这个不过节不是新年的时点,在老家很少碰到年轻人。
今年不一样了,有的人是受疫情影响,不得不选择回家,因为打工的工厂生意惨淡,减工资减员工成了大多数工厂的优化策略。
对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高额的房租,加上还有房贷的中年人来说,减工资是最大的压力。
按照原本工资,可以免强生活,如果工资减掉20%,在一线城市生活,压力会非常大。
所以选择回归家乡就业或做点小生意,降低生活成本,是一个择中选择吧。
这种压力,这两年很多职场人都面临,你甚至看到很多人,因为收入与支出失去平衡,选择卖房降低生活标准来应对。
从整理上来看,今年最流行的,莫过于去杠杆了。我最近经常收到一些推文,是关于降低杠杆的文章。
比如以下这四种状况,就是在去除杠杆:
1-提前还房贷
现在的房贷利率是4%-6%之间,看你是首套房还是多套房,利率会有差异。
前段时间一位读者说,他的房贷利率是5.8%。他已经把房贷全部提前还清了。
主要是因为今年的投资收益很低迷,这笔钱留在手上,也创造不到很大的收益,与其去寻找风险低而且收益率达6%以上的投资品,还不如先还贷,去除杠杆。
毕竟无债一身轻嘛。
但是,如果你的房贷利率低于4%,还是不建议提前还清的。因为你可以选择,拿手上这笔钱创造大于4%的收益,比如银行大额存单和银行中低理财产品,长期来看,还是有机会达到高出4%的收益的。
2-卖房
今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卖房,主要是因为疫情影响,收入不稳定,而且每月要支付高额的房贷,短期内又找不到更稳定的工作,支出只要大于收入,一旦时间久,就会失去平衡。
眼下,只有停止房贷这个杠杆,才能让生活稍微平稳一些。
这时候选择去杠杆,也是不得己而为之。
3-大佬清仓万科
今年股市行情低迷,让不少人对投资股票、基金失去了不少信心,年前的时候,有的人说为了不闹心,已经关账户静坐平躺好几个月了。
但最终也没能耐住寂寞,一口气清仓万科。
万科从去年开始,因为对房地产的调控,它的股价就一路低迷,从20多一路跌到了10多元。很多机构对万科也失去了信心,甚至有的人,越来越看不懂万科的生意模式了,不明白他们未来靠什么盈利。
其实能不能拿得住一只股票,最大的原因还在于,自己能不能看得懂它,人家看懂5分,你要看懂8分,才会有很大的信心,在下跌的路上一直坚持。
我想大佬割肉卖出万科,最大的原因,可能也是跌得太多了,对它未来的发展方向迷失了,没有把握。
甚至有的人之前加杠杆投资万科,在一路下跌几个月的状况下,加杠杆投资的人,体验将会很糟糕。
自己持有的股票,如果失去了信心,减仓卖股。其实是一种正确的投资心态,从另一种层面上来讲,也 是去除杠杆的一种表现,因为未来它的涨跌,你心中已经没有把握了。
投资没有把握的投资品,这样一来,投资就变成了一种赌博,意义就改变了。
4-谨慎创业。
今年是我见过最多企业倒闭的一年,我工作的那个园区,就有4家工厂依次在4月份关门倒闭了。
这些企业都是重资产企业,疫情时期,停工停产,对他们的影响是最大的。停工的时间越久,工厂面临的困难越大。
所以,现在出来创业,特别是开工厂,投资做重资产企业的人,越来越谨慎了。因为市场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不确定,让人们不敢去尝试,除非你的资产很厚重,要不然真的不敢轻易开始。
但是,轻创企业还是很值得考察的,近两年,越来越多的轻创企业“横空出世”。甚至有的轻创企业,资本给出的估值高达40多亿。
轻创企业,对人的要求是极高的。你得有能力,你得价值,如果你自己都没有价值,也很难带出有价值的团队。
所以,提升认知是每个人必需要重视的一个课程。认知跟不上,很难在大环境中赚到钱。
当下这几种去杠杆的现象,不知道在你身边有没有发生。
在投资中,我们很早谈到去杠杆,更多的人会去谈加杠杆。因为人们大多时间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认为加杠杆能短期回本。
对我来说,在投资中,加杠杆是一件极危险的事,我也从未在投资中使用过杠杆,估计我是比较保守的投资者吧。
我还是建议,在当下这种不确定极强的环境中,还是要谨慎使用杠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