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社会热点教育
网红范雨素:命运投我以哀,我要报之以爱

网红范雨素:命运投我以哀,我要报之以爱

作者: 林雪哲 | 来源:发表于2017-04-29 11:34 被阅读265次

    还有人不知道范雨素吗?我也是刚了解到这个新晋的网红。

    几天前,一个故事类的公众号,发了一篇名为《我是范雨素》的朴实自传体散文。几分钟之内,阅读量便蹿升到了10万+。两三天后,当此文的阅读量飙至385万时,却被有关部门强制和谐了。但在网上仍然能够搜得此文。

    一夜之间,这位在北京东五环外的城中村,为富豪家当育儿嫂的44岁农妇,成了炙手可热的大红人。

    范雨素

    不论是该公众号的编辑,还是范雨素本人,都没有料到这篇貌似平常的文字,竟似一个冲天炮仗般迅速爆红。

    原因何在?为什么一篇质朴的纪实文学,能够让一个普通的村妇一夜成名?我将《我是范雨素》这篇文章,仔细读了三遍后,发现了其中缘由。

    一、《我是范雨素》是一篇质朴入心、异常动人的自传体散文,具有鲜明的文学性。

    著名自媒体人“三表”,这么评价范雨素的文章:“我读完绝无拔群惊艳的感觉,不过中人之姿罢了。” 我只同意一部分。

    讲实话,范雨素的文笔的确并未很突出。但是对文学有深刻理解的人都明白:文笔只是衡量一篇文学作品好坏的准绳之一。几条准绳糅合起来判断,才能得出一篇作品的整体水准。更何况,范雨素的文笔真的并不差。对于一篇文章来说,比才华高不高更重要的是,看它动不动人。

    曹植的“顾盼生华采,长啸气若兰”,多么有才气、多么华美!然而,这句诗能感动你的心吗?在我看来,未若陶潜的一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更何况,白描也须过硬的功力,不修辞可能就是最好的修辞。正好比,一个满身名牌的美女,往往倒不如一位一丝不挂的美人,更令人心醉。才,有时也是炫出来的,不炫,不代表没有。

    试看下面这些出自《我是范雨素》的句子。

    1.“我并不怨恨大哥哥,但我已明白,我是生我养我的村庄的过客。我的两个孩子更是无根的水中飘萍。”

    2.“大哥哥还在村里种地,锄头、镢头、铁锨,把大哥哥要当文学家的理想打碎了。大哥哥现在只种地了,过着苦巴巴的日子。再也不搔首问天,感叹命运多舛。”

    3.“在我们襄阳农村,儿娃子(男孩)离家出走几天,再回来,是稀松平常的事。而一个娘娃子(女孩)只要离家出走,就相当于古典小说的私奔罪。在我们村里,从来没有女孩这么做,我离家出走,成了德有伤、贻亲羞的人。”


    这样的句子,是具有鲜明的文学性的。虽说并不是什么高才,但当你知道如此之句,竟出于只有初中毕业的40多岁的农妇笔下时,定会感到格外地别致动人吧。

    比这些质朴动人的文字更难得的是,范雨素的文章流露出的一些调侃色彩。例如:

    1.“那个男人(范雨素丈夫)没有找我们。后来听说他从满洲里去了俄罗斯,现在大概醉倒在莫斯科街头了。”

    2.“我的房东是皮村的前村委书记,相当于皮村下野的总统。房东是政治家,不屑养狗部队……最聪明的狗和最勇猛的狗组成联盟,他们是天下无敌。我的孩子,住在皮村下野总统的府邸,享受着天下无敌手的安保。”

    我不想溢美范雨素文章的境界——其思维与视野,确实有点捉襟见肘,并且缺少足够的文学自觉。但这并不妨碍我说:《我是范雨素》是一篇很能打动人心且带着些调侃味道的好文章。而且,此文的动人,不仅是源于一种同情,更是出于作者的可敬可爱的人格魅力。她的心中藏着许多才华横溢的文人都不具备的单纯和大爱。例如,她在文末所写的两段话:

    “我在北京的街头,拥抱每一个身体有残疾的流浪者;拥抱每一个精神有问题的病患者。我用拥抱传递母亲的爱,回报母亲的爱。”

    “我的大女儿告诉我,她上班的文化公司,每天发一瓶汇源果汁。大女儿没有喝饮料的习惯,每天下班后,她双手捧着饮料,送给公司门口、在垃圾桶里拾废品的流浪奶奶。”

    多么纯朴,多么难得!命运投之以哀,她却要报之以爱。一个只会卖弄才情和学问的文人或学者,读到这样的文字时,应该感到羞愧。

    二、《我是范雨素》讲述了一些奇特罕见的人事,并触及到某些敏感话题,具有强烈的新闻性。

    全国公众号有两千多万个,我想每天至少也会发布几十篇所谓“质朴入心、异常动人”的文章。为什么唯独《我是范雨素》能刷爆朋友圈,让范雨素极速出名?登载此文的公众号的大流量和影响力,无疑是其不可或缺的助推因素——如果此文发布于一个粉丝只有几百几千或几万的公众号上,顶多能在小范围内引起一些波澜和叹赏。

    除了这个公众号的平台作用,《我是范雨素》的窜红,也绝对离不开范雨素其人与其文的强烈新闻性——这些能够满足大众的猎奇心理。

    范雨素本人真的非常独特。一个相貌极为普通的农妇,遭受着令人同情的命运,却能说出这样的话↓

    1.“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

    2.“我们生活中能看见摸着的人,我最服气的是我的母亲。小哥哥无非就是个神童罢了。”

    3.“人活着不能只有吃饭,我还要满足我的精神欲望。”

    她尚年幼时,就自作主张把自己的名字由“范菊人”改为“范雨素”,表现出难得的审美自觉。范雨素12岁时,因为深受浪漫小说影响,曾乘火车一路逃票,独自到海南,流浪了三个月。

    草草嫁人之后,经常酗酒的丈夫屡屡对她进行家暴。于是范雨素毅然带着孩子彻底离开她,远走高飞。即使如今她已年届44岁,当着育儿嫂,她仍利用空闲写下了1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全中国几千万农村妇女,能出几个如范雨素这般的异人?

    另外,此文的爆火,也离不开范雨素在文中对某些敏感点的触及,比如留守儿童、阶层固化、两极分化等相对敏感的政治话题和社会话题。

    1.“这倒霉催的××部,谁定的这摧残农民工娃子的政策呢?”

    2.“维权队伍里,队长六十岁,是队伍里年龄最小的,被维稳的年轻娃子们打断了四根肋骨。”

    3.“一亩地,二万二就全部买断。人均地本来就很少,少数不会打工的人,怎么活下去?没有当权者愿意想这些,没有人愿意想灵魂。神州大地的每个旮旮旯旯都是这样,都认命了。”

    范雨素在北京城中村皮村,学习、读书、写作的地方。

    鲁迅、沈从文、萧红……这些都是范雨素熟知的作家,对他们的作品都很了解。这些阅读经验,滋养出了她的文学性笔调和她的精神世界,也潜移默化培养出她对中国旧传统的审视心理和敢讲真话的态度。

    1.“母亲是政治强者,但她不敢和中国五千年的三纲五常对抗……”

    2.“我的女雇主的身材比模特曼妙,脸比那个叫范冰冰的影星漂亮。可她仍像宫斗剧里的娘娘一样,刻意地奉承男雇主,不要尊严,伏地求食。”


    现在,范雨素为了拒绝接待媒体,自己跑到了北京的深山老庙里,甚至声称自己的“社交恐惧症已转成抑郁症”,这恐怕和她在文中的某些爆料,不无关系——比如像上面那样略讽刺地写她的女雇主,如今此文和皮村都火了。女雇主很可能会读到这篇文章,知道之后,她这个育儿嫂还怎么做下去?

    范雨素拒见媒体,但她绝对不会拒绝出版自己的长篇小说——只要她将小说手稿修改得较为满意之后,国内的诸多出版社,一定会排着队恳请她允许他们帮其出书。

    两三年前的苦难诗人余秀华,在经过媒体疯狂报道之后,其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热销了数十万册,成为近几十年来销量最大的诗集。

    范雨素在成为“网红”之后,她手头上那部名叫《久别重逢》的长篇小说的出版,也必会变得轻而易举。而长篇小说这种文体,远比诗歌更容易被大众理解并被广泛传播。

    老话说:学习改变命运。而这次,文学必将大大改善范雨素这位平凡而不普通的劳动者的生存状态。没有意外的话,范雨素后半辈子肯定不必再为自己的生计发愁了。

    结语

    民国老课本里,曾有过这么一句诗:“三只牛吃草,一只羊也吃草,一只羊不吃草,它看着花。”

    范雨素和余秀华,正是这样具有奇异气质的人间生灵。她们在当下这个物欲依然泛滥的时代,不愿辜负自己心中的精神之梦,并恳恳切切地为之努力。实为难得可佩。

    如今她们都火了——令人欣慰地火了,我们从她们身上看到了,熠熠闪烁着的人性的光辉。于我而言,她们在低到尘埃里的处境中,仍忠于所爱的样子,真的比很多穿金戴银、走红毯的女明星们,更美。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网红范雨素:命运投我以哀,我要报之以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xsz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