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喜欢在书海里畅游,寻找每个时代的代名词,欲想用一本书解释不同的时代。然而,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不同,不同的时代,真的需要不同的好多本书才能做出合理的阐释吗?
世界上的书无非就分两种:我愿意读的和我不愿意读的。你读《十日谈》读的津津有味,但在我看来,《十日谈》用今天的话说,不就一部肉文嘛。但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这本书就影响了人们的思维,强调人性,让人代替神,触发启蒙思想的诞生。现代社会,不需要一本“肉文”来变革,但不得不说,社会上多多少少也存在着一些的问题,有些人觉得只需要用《世说新语》这样的古籍来阐释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也有些人,比如说我,就认为完全用不着这么“高端”的书,一本《皮皮鲁总动员》说不定就能解决大半问题。
说一千道一万,这其实就是“喜欢”与“不喜欢”之间的区别,人们爱好不同,解决方式的选择也就不尽相同。不同的时代,可以用同一本书开解答,这本书,仅仅是个人的爱好,只要它劝人向善,教人学好,这就是足够了,甭管它是《资治通鉴》还是《平易近人》,只要它积极向上,而且你喜欢它,那它就是属于你的对这个时代和这个世界最好的阐述以及构想。
著名相声演员苗阜和王声曾说过一段相声《满腹经纶》,里面对于《山海经》有着一段全新解释——“精卫填海”,精卫为什么要填海?因为他是大汉奸,抓住就填海。这是把精卫当成汪精卫了。相声作为艺术形式,可以对文学有所搞怪,但嬉笑过后,我们也要反思,我们看书是不是也这样“想当然”。是的,只有仔细阅读,才能读出每本书中特有的韵味,这样这本属于你的阐述社会的书才有意义,细嚼慢咽,品味人生,生活才会有甜蜜,有惊喜。
——转自我在QQ兴趣部落 精读读友会部落 2016年8月13日发布的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