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喜欢瞎想,想到人生的意义这个话题,就会心疼我的父母,他们一生都是为子女而活,当然其中也包括我。首先我可绝不是白眼狼,所以我也会把人生的一部分拿出来为他们而活。这说起来有点像借债还钱,但我敢打包票感情色彩是完全不同的,是发自我心底的感恩,说明我的人性和父母的教育都还算不错。
但假如,在我出生以前,他们有机会跟我商量一下,我会双目直视爸爸妈妈的四目,认真的告诉他们:你们这一生,绝不要为了别人而活。
如果以后我有了女儿,我就希望她过的开心,有人爱她,假如她不稀罕爱,能得到她想要的就够了。假如我有一个儿子,我希望他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最好也能爱到他爱的人。所以,我希望在他们未成年时,带给他们快乐,但绝不为他们而活,给他们自己的人生去过。
就我而言,人到青年,世事经验还不算丰富,但我对自己余生的意义,已经有了大概的认识,那就是:爱和工作。爱让我体验到人类才能体验到的高级情感,幸福感也好,心酸感也好,都是那样丰富。工作让我创造价值,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就像齿轮和履带,社会这条履带在不停运转,不要做对履带无用的齿轮。但要说明的是,有人愿意去做的话,我也绝不会产生除了“理解但不支持”之外的想法。
借用王小波的话说:“从宏观的角度讲,人活着毫无意义可言,但从微观的角度讲,我们可以自赋意义”。目前为止我对余生是这么决定的,以后若有改变,那肯定是发生了我也没有办法的事。
瞎想有个坏处,容易越想越多,除了人生的意义,还会想到,如何实现人生的意义。
目前就方法论,我还没有找到,比“知行合一”这个办法更好的了。感谢我们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据说当年王阳明“格竹子”生生格吐了血才找到这四个字,况且当年还没有那么好的医疗条件,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可以说王老师是非常有“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了。
所谓的知行合一,我的解释是,你所知道的,能做到就行了。这句解释听着像废话,但其实没有,可以说是对于帮助理解上迈出了一大步。
信息时代,随便谁都能拽出一堆人生道理来,所以对于我们这个时代及以后的人来讲,大概终其一生也难以做到“知行合一”(当然这不能怪知道的太多),但之所以要去爬那座山,不就是因为,山就在那里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