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我会无聊翻看故人的一些社交平台。
小学、初中非主流式的QQ,高中特别个性的新浪微博(有一阵子大家经常喜欢起的微博名含有个人全名,例如“陈小明励志好好读书”),大学是各种晒的朋友圈。
三个阶段,三种社交平台,显然我觉得微博最好玩了。
如今有一部分人在疯狂地玩了一阵子微信之后,重新回归微博,把它当做一个树洞寄托“最本真的自己”。当然,也有很大一部分人不发任何动态,只用来刷热搜、刷喜欢的爱豆、还有其他喜欢的大V,或者看看曾经熟悉并且现在不是微信好友的人的动态。
微博个人全名命名的风气过去好久了,很多人改了微博名。有时我完全不知道对方是谁,就翻看对方的相册,还有个人资料,一些勉强确定的人我给他们添上了新的备注。小部分人,看了他的样子,而我却忘了人家的名字。原来,时间真的可以磨灭很多东西。
前阵子无聊,我把粉丝里的黑粉、不认识的、清空微博的、可能曾经认识而如今无法辨别的人都移除粉丝了。曾经让我的虚荣心小小引以为傲的粉丝数量,如今我也不在乎了。关注的人那一栏,我也取关了很多再无意义和停止更新的微博。
春芳奶奶说微博使个人社交前所未有得到最为开放地释放,扩大了人际圈。微信反倒退步了,把人限定在熟悉的人的圈子里。所以,微信朋友圈好像有千千万万双眼睛盯着你,像有些懒得设分组的人,“朋友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是最为合适了。但随之而来的也是对于想关心你的人的拒绝。
但为了生活、工作和隐私等问题,我也成为流行大众之一,设置了三天可见,还开了个微信小号有时叽叽歪歪,但我还是喜欢微博。
回到我翻看微博的一些感触的话题。✨
那些曾经淡薄的关系,时间已经证明了太多人只是擦肩而过。而很多故人依然和故人在一起,看着曾经我那么熟悉的脸庞,现今我与他们好像永远天各一方、少有交集,心中也是有些感慨。
我也在幻想,以后工作生活,也许也会遇见熟人,那我们又是各自如何一番景象?大家会本着曾经的缘分互帮互助吗?但愿,还是美好的遇见吧。自己还是努力优秀,别让以后的遇见使自己心理落差太大。
在别人看来,他们也许也有和我同样的一番感受。生活和自我已经帮我们筛选了固定的圈子,谁也不必太过遗憾谁的谁不是谁,谁没有谁,谁拥有谁。
另外,即使曾经自己认为坚不可摧的感情。也会因为生活的筛选和淘汰,让我们形同陌路。我希望往后我认定的朋友,他们都可以一直在。如果有意外,一定要自我痛彻心扉地反思。想清楚,为何付出的感情付诸东流。
那些不常联系,却宽容、自信地认定我们凑一起还彼此信任、不觉得尴尬的人,我当依然诚信对你,不辜负你的好意,惺惺相惜。
曾经我们怀疑过的情感,时间也可以证明,很多人无论怎样他们都在。
这实在是令人可喜。感恩。
这个话题其实我都说烂了,但每次有感触我都想重申一遍。
万物皆有情,“情感”这种东西那么复杂,每次思考和剖析,有点新见解也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