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亡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𫓧也;颜色,窃𫓧也;言语,窃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𫓧也。 俄而掘其谷而得其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𫓧者。”
《吕氏春秋》里的这个小故事是描述了从前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他看到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脸上的神色,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像是偷斧子的;一举一动,没有一样不像偷斧子的人。不久,他在山谷挖掘时却找到了自己的斧子。过些天又看见他邻居的儿子,就觉得他行为、表情、动作,都不像偷斧子的人。
这一故事揭示的一个理论就是:自证预言。
其中最著名的实验出自1968年[罗伯特·罗森塔尔]士与Jacobson博士所完成。首先,他们给一所中学的所有学生进行智商测试,然后告诉老师一些学生的智商非常高,让老师相信这些学生在来年的学习成绩中将会飞跃成长。但事实上这些所谓的“高智商”的学生非真的高智商,而是随机抽取。因此,他们智商不见得比其余学生还高。随后的实验结果惊人:那些被老师认为“高智商”的学生(事实跟其余学生的智商一样)在来年的学习成绩确实突飞猛进。
从后面的心理学家归纳的原因有可能是:
- 老师的期望值在不知不觉中给了这些“高智商”学生更多的感情投入
- 给了更多学习资料和让他们研究艰深的学习内容
- 对于所谓高智商学生的学习,老师在不自觉中给了更多的反馈,如更挑战性的问题4. 老师在不自觉中给了这些学生在课堂中活跃的机会
关于自证预言还有一个经典的故事是关于美国经济的。
“一战”结束之后,美国迎来了“咆哮的20年代”(Roaring Twenties),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繁荣发展的时代。美国人纷纷向城市地区迁移,每个人心中都洋溢着乐观情绪。经济机遇似乎无穷无尽,许多美国人为了追逐更多的财富,纷纷投身于炒股事业。有好几年,股价只涨不跌,这些人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但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黄金时代迅速终结。1929年10月底,股票市场在两天之内蒸发了大约1/4的市值,一贯乐观的美国大众对金融机构丧失了信心。
正是在这一股市大幅下跌的背景下,布朗克斯区的一名商人去当地一家银行要求把部分股票变现。美国银行于1913年由纽约的一名制衣厂厂主、金融家创建,到1930年,其在纽约已经开设了62家分行,拥有现金储备约30亿美元(按当前美元价值计算)。这名商人要求美国银行的员工兑现自己的股票,但银行员工劝他不要兑现,理由是该银行的投资一直很稳妥。结果这个人一气之下出去制造谣言,说银行拒绝了他出售股票的要求。
几个小时的时间,忧心忡忡的储户在美国银行布朗克斯分行门口排起了长队。有一位客户排了两个小时的队,只为取出自己两美元的账户余额。由于银行不会全部以现金的形式保管客户的存款,这么大规模的取款要求给银行的流动资产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压力。
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排队取钱,其他客户也开始怀疑这家机构的生命力,于是纷纷加入,这就导致了更多的人排队取钱。围观的人也让现场变得一片混乱。最后,估计有20000到25000人聚集在银行门口的大街上,这些人取走了该银行大约10%的存款。有关该银行“遇到麻烦”的新闻散播开来,其他分行的取款也不断增多。
就在那名商人散播谣言的一天之后,美国银行彻底倒闭了。而在此之前,该银行拥有40万名储户,超过了美国其他任何一家银行,而它的倒闭也成了美国经济史上的一次巨大的失败。这次著名的挤兑风波也是自证预言的一个完美展现。
当然自证预言里面也有好的方面,比如有名的吸引力法则,或者是佛教中所说,心念一动,八方震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