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年纪不小了,最近朋友圈里每隔一阵,就能多出一个娃的照片。
但还有一个细节:随着朋友圈多出一个孩子,一定会同时少掉点什么。
我有个同学,特别热爱跑步。
他每天晚上都会在朋友圈晒一张记录夜跑轨迹的地图,只要没下雨,无论寒暑从无例外。
除了日复一日的轨迹图和隔三差五的跑友合照之外,每年省内马拉松比赛的时候,他必定会晒出几张穿着比赛服的参赛照,脸上笑嘻嘻的。
坚持锻炼当然有明显的好处。毕业这些年所有人都多少发福,只有他一个人还是精瘦精瘦的。聚会的时候一群胖子交口称赞他的毅力,这位仁兄摆摆手笑道:嗨哪有什么毅力,就是喜欢跑步嘛。
直到有一天,他晒了个刚出生的娃。抱着娃的他也还是笑嘻嘻的,自然也收获了一连串的恭喜。
下一次同学聚会,每个人见到他,都不由自主地张大了嘴。
他的身材已经完全走形了,挺着个啤酒肚,脸也胖得让人觉得有些陌生。不过他倒是没有愁眉苦脸,还是一样乐呵呵的,还拿出小孩的视频给我们看。
我这才想起,似乎从那张娃的照片之后,他再也没有晒过夜跑的截图了。
“对了,你最近怎么都不跑步啦?”
“有了小孩晚上手忙脚乱的,哪有时间跑步啊。”
我的这位朋友,不喜欢打游戏,对电影电视剧书籍之类的也没有特别的渴求。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跑步,也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这份喜欢,直到今天,一个小孩夺走了他的生活里,最宝贵的部分。
这种事情并不是少数。
随着朋友圈多出一个娃,一定会同时少掉点什么。
有时候会少了旅行的照片,有时候会少了阅读的打卡,有时候少了电影的票根或者游戏的截图。以如今年轻人的生活压力之大,无休止的加班之外能保有最后的热爱,已然很是艰难。
而生一个孩子,足够把在生存的夹缝中勉强维持的爱好,彻底抹杀。
成年人的生活里还剩下多少彩色?
小时候,我们有梦想,有自由,有一路走来无数的朋友。可后来,我们为了生存放弃了梦想,为了婚姻放弃了自由,我们选择了不同的城市,和从前的朋友沉默地告别。
无聊的工作日复一日地重复,看不见希望也看不见尽头,我们曾拥有过一切,转眼都消散如烟。
我们的生活里还剩下什么?成为大人之后唯一残存的彩色,不就只有那些年少热爱过的东西?
喜欢旅游的孩子,长大后的周末还能背上背包。喜欢写作的孩子,下班回家还能敲敲键盘。喜欢电影的孩子,加班后的凌晨钻进了首映的影厅。
我们从生活中硬生生挤出时间,试图在生存的夹缝里留住一点点自我。
可是一个小孩,足以毁掉忙碌的生活里,所有喘息的机会。
看《绿皮书》的时候,后两排有个小孩一直哭闹。他的母亲一直在呵斥自己的孩子,可是小孩不仅不听,反而变本加厉。
我回头看去,母亲在低头呵斥自己孩子之余,依然不断地地抬头,不想错过大段的剧情。
她是真的喜欢这个电影。可最终,她只能带着那个哭闹的小孩离场。走到门口的时候,那位母亲还在恋恋不舍地回头。
连看个喜欢的电影都是奢望。我不敢想象那样窒息的人生。
我和一些长辈讨论过这个担忧,他们都嗤之以鼻。他们说,等你有了小孩就懂了。
我理解他们的意思,过来人的经验是,那时候你只会喜欢孩子,而不会再想起之前那些喜欢的东西了,所以你不会有失去的痛苦。
可是比起失去,完全忘记从前的自己,只能更让人毛骨悚然。
单位里的中年妇女们不喜欢干活,喜欢聚在一起兴致勃勃地晒自己的孩子,然后互相吹捧对方的孩子。
是,就像那些大人说的那样,她们看起来并不痛苦。
可是当一个人开口的内容只有“我家小孩”的时候,“我”呢?
当一个人全部的生活只有小孩的时候,“我”呢?
“我”到哪里去了?
如果所有的热爱都被剥夺,所有的时间都被侵占,如果一个人能完全忘了自己从前的样子,那么,“我”还算是活着吗?
不愿生小孩的原因有很多,今天只提到了其中一个。
在996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并没有多少属于自己的时间。
而生一个孩子,足够摧毁左支右绌的生活里,仅存的“我还活着”的证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