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书学习总是沉浸于细节中,忙于背书,抄写单词,刷题,恨不得自己能想照相机一样把书本上的文字直接拍进脑子里。
学完之后就考试,考完之后就忘记,下次再考试时继续背书,抄写,刷题,接着考试又忘记。
这样循环往复,完全不知道这样做是为了什么,既无意义,又无热情,连带地觉得书籍味如嚼蜡。
一次,遇到一位朋友,她说最近发现一种好的看书方式,就是把厚书读薄,把薄书读厚。
听得我一脸懵,不知所云。
她详细地解释到,看一本书就是看它的框架,就像写一篇文章要先写提纲,确定自己写文的大致目的。
看书也是一样,先确定本书的主题,然后看目录,找到主题与目录的关联。
可以自行拆解书籍,了解作者是用一个什么框架来展开讨论这个主题。
框架就是细化主题的块状构成,就像积木搭建城堡,也类似几千块拼图有组织有系统地构成一整幅图。
这才是一本书的核心部分,也是真正值得学习的地方。
看小说也是一样,经典小说都有着环环相扣的逻辑。
虽然以前看小说时从不带脑,只顾嘻嘻哈哈,笑完了事,现在用框架思维拆分就会发现作者做了多少设计和伏笔。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总是有很多值得玩味的地方。
《鬼吹灯》为什么能一直经久不衰,不断的被拿来拍成电视剧,电影?
就是因为作者构建了一个新的世界,且是一个逻辑严谨的世界。
要想搭建这样的世界,就一定要有一个因果关系的框架。
为什么框架结构一定是因果关系呢?
这是由人脑的思维方式所决定的。
唯有因果关系能够说服我们这个事情为什么会这样子发展?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虽然在真实世界里,有些事情没有道理可言,说不明白也道不清楚。
但是在虚构的世界里是需要有前因后果的。
最后介绍一本关于框架结构的书《金字塔原理》,可以帮助自己梳理思维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