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周,而自己却“颗粒未收”——一文未成。想拿各种借口开脱,却发现,同你一样工作、一样忙碌的同仁早已“颗粒满仓”且“馨香满苑”。
怪谁呢?计划不明,工作欠条理;意志不坚,写作“未养成”。
而昨天的“线上沙龙”——如何面对心理有问题的孩子,更是让我看到了“井底之蛙”、“黔驴技穷”的自己。
听完他人的现状分析与问题解决,我顿觉自己的教育措施多么的“空洞”、“老套”与“无力”。
当我听到其他同仁谈到“利用班会,借助集体的舆论一起去感化、教育”时,我才突然想起“班会”这个思想教育的阵地。这不也正反应出自己平时工作中的不足与失败吗?
当我听到“如果课堂睡觉的他,执意辩解自己没有睡觉时,老师不要和他当面引起冲突,可以温柔地回应一句:哦,可能是老师看错了。然后问他:刚才这个知识点老师不知道有没有给同学们讲清楚,你现在能给老师再讲一遍”时,我脑海里闪出一道光,多么巧妙呀,如果能讲出来,就及时表扬、鼓励他,不管之前他睡还是没睡,接下来他肯定是会认真听讲的;如果他没有讲出来,他“说谎的防线”就会不攻自破,我们无需挑明,就再给他一次听讲的机会,告诉他:下课后重新讲给老师听。而这种“以退为进”的处理方式,远比用摄像头硬让“事实说话”要智慧,要充满爱的艺术。
当我听到:“可以开设家长课堂,可以给孩子送一些有关性格塑造、人格交往方面的书”时,我再一次沉默了。这些方法自己从来没有真正尝试过,所以当工作中遇到棘手的问题时,也常常将这些实用的“招数”抛之脑后、空自抓狂。
当我听到“魏书生老师曾经说…著名心理学家认为…美国教育学之父…”等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的发言时,我面红耳赤、心惊胆战,为自己的孤陋寡闻,为自己的才疏学浅,自己做教育这么多年,可否记得过、品味过某一个教育专家的言论,更谈不上引用、谈不上理论指导实践了…
面对现实,我落伍了,我“后进”了,但我决不会因此而自卑、而沉沦、而止步不前。因为,德国古典文学家海涅曾说:“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不足)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既然已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接下来针对不足认真改正,不就是进步、成功吗?
接下来,自己除了坚持列计划清单、有条不紊、主次分明地工作外,还要有计划地阅读、有引用地写作,让理论照亮我的实践工作。同时,要克服一切困难地参与工作室开展的各项学习及沙龙活动,继续向优秀们看齐,开拓思维,启迪智慧,创新教育教学。
歌德有句话说得好:“最大的幸福,在于我们的缺点得到纠正,我们的错误(不足)得到补救。”而知不足而后进的我,望山远岐而前行的我,面对现实,及时行动,一定能赢得最大的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