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重新读潇洒姐的《女人明白要趁早之三观易碎》,其中有一个故事叫做《三种生活》。文章中,朋友问了潇洒姐三个问题,”最近,世俗生活怎么样?职业生活怎么样?灵魂生活怎么样?“
哈哈,这是很“讨厌”的三个问题,不像是回答最近去了哪儿,晚饭吃了什么这样的问题那么简单。不过,这三个问题却一直在我脑海中盘旋,索性就写下来。
世俗生活怎么样?
我所理解的世俗生活中有家人,有爱人,有朋友。这段时间,从我自身的变化中,最大的改变是理解,理解家人的想法,理解家人的担忧。现在的生活中还没有很强烈的生活气息,嗅到的更多的是自由,洒脱的味道。因为我们还依附在有父母的大家庭中,还没有去建立属于自己的家。
有时候觉得世俗生活就等于现世安好,最近才觉得有时候保持现在的安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前几天九寨沟地震了,正好那天我在加班,关上电脑叫车回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打开微信才看到群里有人说四川地震了,再看微博时,关于九寨沟地震的那个词条已经变成了”爆“。
今年4月份领略到的九寨沟美景大脑迅速搜索出跟四川相关的几位同学,一位我的挚友,和我一起做课程的搭档,一位我的高中同学,还有一位小学同学。一一确认了他们的平安后,在楼下等车时,头皮竟一阵发麻,不知道是因为太紧张还是因为加班有些累。
世俗生活大抵分两类,一类是你想要的,另一类是你的长辈想让你要的。这两类可能会是同一个选择,也有可能是完全相反的选择,不过,你都有权利去选择,当然更有权利将你所选的生活打理的有滋有味。
希望家人平安,自己有能力为他们做更多的事情,这是我对世俗生活的期待。
职业生活怎么样?
在为期两年的职业生涯中,有过迷茫,有过绝望,也有过无助的时刻。我抱怨过工作上的事情太多,担心过领导看不到我的努力,也因为不知道该怎样处理与同事与领导的关系而无措过。但是走到现在,大抵体验到了这个阶段的”守得云开见明月“,之前所有的疑虑都消失了,或者说,通过之前两年的实践,经过反复的否定和尝试,我大抵知道了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擅长的是什么,需要再强化的是什么,也知道了下一步该怎样走。我当然知道,区区两年不足以大谈职场经验,但是跟我自己比,确实是进步了很多。
我认为工作上的同事分为两类人,即专业的人和不专业的人。明确了这样的划分,其实就很容易辨别出哪些做法是专业的,哪些做法是不专业的。比如即便之前明确了提交工作的deadline,但还是逾期才交,比如明明需要做到5分,但是看到领导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索性就做到3分……有时候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我反而觉得“专业”是一个很好的标尺,我也把“专业”作为自己目前以及之后的职场关键词。
PS:最近一段时间会在上海工作,如果有小伙伴对如何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课程感兴趣,可以线下约我哈~
刚刚外出吃饭,猝不及防的大雨灵魂生活怎么样?
这是我最喜欢的部分,我喜欢钻研各种问题,喜欢研发课程,喜欢和不同的人交流,通过思考和反思,一点点提升自己的思想深度。
最近在准备自我管理的课程,将内容重新解构然后在知乎Live上进行分享。也是因为做课程,今年在灵魂生活方面更加丰富了一些,在探索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上又迈了一大步——当我与别人分享经验,分享建议时,我内心是特别愉悦的,也是因为分享,与几个并不熟悉的朋友成为了可以一起探讨问题的好友。
我一直觉得灵魂生活是特别重要的,甚至想把灵魂生活当作全部。直到有一次跟一个聊得来的朋友吃饭,我说生活中不能只有远方,还需要知道当下的苟且,朋友说,是啊,不然每年春节回老家,你指望家里的每一个人都跟你聊梦想,聊远方吗?
有时候世俗生活和精神生活并不能分离的很明晰,它们反而更像是相互滋养的关系。饱有自己的一份精神世界是好的,但是不能完全活动精神世界中,要学会更有生活气息地生活。就比如这个周末我去了南京,和大大一起去朋友家里吃饭,朋友亲自下厨做了好几个特别好吃的菜,满足了我的胃口。
朋友做的美食前天去看了最近上映的一部纪录片《神奇的一天》,这部纪录片以时间为主线,介绍了来自地球不同区域的,不同物种的动物们的一天。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蜉蝣,根据纪录片中的介绍,我才知道蜉蝣的生命只有一天,它们要在一天内完成寻找配偶,交配,生产,死亡的全部过程,转瞬即逝的生命,就像是地球的匆匆过客。
神奇的一天回到世俗,职业以及灵魂生活的话题,这样思考其实就是能够更明晰每天都做了哪些事情以及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而不是稀里糊涂地过每一天。有时候跳脱出现在的状态,我们就好比是一只只蜉蝣,人生的几十年要完成的事情与蜉蝣在一天内完成的事情大体上并无二致,只是,因为我们多了那么一点点的智慧,可以更多元化地去体味人生,要紧紧抓住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