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每次遭遇重大的精神危机,都会带来一个连锁反应,就是生病。
王阳明每次进行人生探索的时候投入的精力之大,以至于每次要被迫调整人生方向的时候,除了内心需要承受剧烈的冲突,身体还会表现出极度的疲惫。
因此,对于王阳明年轻时候的这些探索,我们不能轻飘飘地理解为,他只是上了一个又一个兴趣班,不喜欢就换一个,不喜欢再换一个。
王阳明的人生其实最后走到了当年他跟他老师对话的时候,老师给他设定的目标——读书做官。
同样也是他的父亲,他的亲朋好友们希望看到的结果。
王阳明不到30岁就已经是正六品的官员了,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他不仅有光明的前程,而且还能让他的家人感到放心和欣慰。
但是31岁那年,王阳明辞职了,他辞职的理由,就是他要回家养病。
王阳明又生病了,这一次生病,意味着他的内心又迎来了一次巨大的精神危机。
为官三年,王阳明过得一点也不快乐。
唯一让他感到有价值的事情,恐怕就是他刚刚入职的时候,为一位叫王越的将军修建坟墓。
在修完坟墓后,王越将军的家人给王阳明赠送礼物,王阳明一概不收。
最后,王越家人拿出了王越生前征战沙场所佩戴的宝剑,王阳明才最终收下。
王阳明自小就有驰骋沙场的情怀,所以对王阳明来说,这把宝剑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它不只是礼物,更意味着一种使命。
在王阳明的日常工作当中,占据主流的是那些千篇一律的文案工作,这让王阳明感到煎熬。
他感受不到工作带给他的意义,相反,他更乐于去跟一些道士和尚聊天,因为每每跟这些人交流,他总能收获意外的认知和喜悦。
可以想象,这个时段的王阳明,其实一直都处在一个心绪不宁的状态。
他对他当下的选择并没有发自内心的认可,但他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做,这个时候,他就会去学习一些道家佛家的东西,并很热衷于去跟一些奇人异士打交道。
其实这种心态在我们当代人当中也并不少见。
在你迷茫到极致的时候,人也会极致地焦虑。
很像一种溺水的状态,就是会让你感到恐慌、难受,而且拼命地想抓住些什么。
这个时候,你就很可能会去求助于身边任何有可能求助的对象,有人会求助于文学,有人会求助于哲学,有人会求助于心理学,诸如此类。
总之,就是去寻找一切可能解答自己内心疑惑的东西来看看。
王阳明那个年代,如果儒家的路走不通了,对读书人来说,佛道两家就是现成的资源。
当王阳明看到那些道士和尚能够过得悠游自在、无拘无束的时候,他也会心生羡慕。
迷茫的他也希望能从佛道两家身上获得一些能平静自己内心的启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