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与博学
【原文引述】托尼和尼罗都实现了财富独立……尼罗认为再赚钱就是浪费时间,书中写到“博学更重要,等到年老时,博学就会成为智慧”。如果你不需要的话。多于的财富,无异于沉重的负担。p132
【概念转述】一定量的财富是根基,具有反脆弱性,多出来的财富是负担,可能形成脆弱性。拥有更多学问,则成为智慧,具有反脆弱性。
【个人体验】有一天,我对儿子说,我读了一本书关于沟通的,有点意思,说一种情况,你看你该怎么沟通,“你作为部门经理,准备开一个部门完成季度任务总结会,你想邀请老总到场,你该怎么说?”孩子想了想,说了一种情况,又补充了一下。我说了书里怎么怎么讲的,问孩子是否很智慧,这本脱不花讲沟通的书不错,你有时间可以翻翻。孩子说,“我不看,这些是软技能,我这个时候需要学习硬技能。”我心想书到用时方恨少,多学习点怎么也比游戏有价值。但我没说,经验告诉我,孩子不会听,还会烦。
阅读《反脆弱》这一段内容,我忽然明白了孩子的需要。大学快要毕业,学业需要继续,赖以糊口的业还没建立,他的核心需求是建立自己的立身之技能,找自己的饭碗。根基没建好,哪有心思谋划精美布局与亮眼装修。还没成为职场人,怎想谈职场沟通。生存是硬道理。
我走到讲台边缘,工作稳定从容,家庭稳定幸福,余出来时间和精力学习,乐此不疲。原来这也是自己的杠铃配置,“生存+梦想”或“脚踩地+手触云”模式。而20多年前,我努力教书与育儿,根本无暇读书思考。
忽然明白,父母与孩子最大的龃龉来自哪里?父母站在当下,跨越二三十年对孩子要求与期待,父母认为重要的,多是孩子不关心的。父母认为游戏就是浪费时间,孩子除了做正事就是玩游戏。父母认为应该多读书长智慧,而孩子认为首要的是生存技能。其实父母与孩子都努力进行着不同的反脆弱。
父母所能做的是,对孩子的反脆弱努力,不袖手旁观,也不指手画脚。立足于孩子的当下,支持他做好基础配置,有未来眼界,留出进行高端配置的可能空间。
【行动指引】知道自己怎么走自己的人生下半场,也知道怎么支持孩子人生上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