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伯乐飞鸟集课堂作业
听完了啄木鸟伯乐的第5堂课,才领悟了什么叫精读与分析小说,说实话对于我这粗线条又没什么耐心的人来说,精读有点难。
但听完了卓老师对《露天电影》字斟句酌的分析,感觉像开启了读书的新境界一样。大概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我这种举例子才能听得懂的学生。
对照老师的讲解,我也来拆解一下《如果大雪封门》这篇,如果最后拆稀碎应该不会扣分吧!(注:我又重听了两遍课,才开始的哦!)
《如果大雪封门》 作者:徐则臣
记得我写这篇读后感的时候就有读者留评说感觉冷,这也是标题想表达的一种意境吧!就是很冷!冷是这篇文章的基调!在异乡漂泊的人对这种冷是深入骨髓的吧!而且冷的不仅是外在感受,这种冷是来自异乡人灵魂深处的孤独与迷茫。
作者用一个假设句子做标题,引出了无限的想象,假设没有“如果”这两个字,只用“大雪封门”,就会显得过于直白,缺少了那种异乡人在外打拼所遭遇不同境遇的可能性,所以“如果”这词运用的很是精妙,也暗含了几个外乡人在北京这座大城市的无限可能。
如果大雪封门这句也可以算是整篇故事的暗线,因为做为南方人的林慧聪是为了高考作文时写一场大雪封门而落榜的,所以他想来北京看一场大雪封门是什么景象,又因为他一直在等一场大雪,可大雪一直没有下,所以他选择了等待,等到大雪封门,他就要结束漂泊回到南方去了,所以这个标题我觉得很美,含义深刻!
其实整篇故事还有一条明线是鸽子,如果要给文章换一个标题的话,或者是不是也可以用“鸽子又少了两只”,或者“鸽子越来越少了”。当然这两个都不如“如果大雪封门”的意境那么美。
接着来看开头一句:“宝来被打成傻子回了花街,北京的冬天就来了。”
最近鸟伯乐推荐的几篇小说的开头,好像都是这样类似的开头,用一句话很快速地进入主题,比如《断魂枪》的第一句“沙子龙的镖局改成客栈了!”
用一句话快狠准地把读者直接带进故事,给人很利落的感觉,然后这一句话的精妙之处还在于仅仅一句话就勾起了让人读下去的欲望,镖局为什么改成客栈?宝来是谁?他为什么被打成了傻子?花街又是什么地方?为什么宝来被打,北京的冬天就来了?
看似很简单的一句话,却为后面的故事展开做了足够的铺垫,也延伸出了无限的可能性,很喜欢这种开头方式,不磨叽又引人入胜,干脆利落又精准简洁,对于快阅读时代,这样的开头方式无疑是完美的。
接着作者用不小的篇幅描写冷风的情景奠定了整篇故事的基调——冷,来突出几个外乡人在北京的冬天里那种艰难与对未来的未知那种迷茫。
我比较喜欢文中对细节的描写和处理,每一处都很精确恰到好处,非要挑两处还有点难,因为每一处都很精妙。
比如这一句:“冷风扒住门框往屋里吹,门后挡风的塑料布裂开细长的口子,像只冻僵的口哨,屁大的风都能把它吹响。”
“扒”这个动词用得很精确,带着拟人化的写法更显生动,好像是专挑这些外乡人欺负似的,有故意的成分在里面,像只“冻僵的口哨”这个比喻就更贴切啦!
如果亲历过北方西北风的人一定会感同身受,那种吹得呜呜作响的风像带着旋律一样,经久不散,旋转而下,时高时低,大有余音绕梁之势,一点都不单调,所以这个冻僵的口哨的比喻用得尤为贴切。
再下一处,文中“我闭上眼睛”,“看见”这里,明明闭上眼睛了,如何还能看见,显然这是因为听到风声而出的想象,西北风会有颜色吗?当然没有!那为什么文中要写是“黑色”的,一是因为在夜里,二是因为他们几人在异乡的漂泊,因为宝来被打,让“我”看不到未来和希望所以是黑色的,“如同洪水卷过屋顶”这个比喻也表达了他们几人的境遇是有很多的无奈和心酸。漂泊如浮萍,梦想被裹挟着找不到方向,或许有一天就会被洪水淹没或者吞噬掉。
读着就感觉好的小说里没有一处是多余的废话,每一句都在不断增强突出主题,学到了不少,希望以后自己写的时候也可以运用自如吧!
时间关系,先把作业交了,今天先到这里了,下次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