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协助孩子科学安排寒假生活,可以让我们真正体验到养育的快乐,让孩子体验成长的快乐和家庭的幸福呢?
一、父母需要在自己这里有两点确认
第一个确认是“孩子都有自我教育的能力”
我们说完整的教育就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岂不知,真正完整的教育中还有“自然教育”和“自我教育”。
顾名思义,自然教育就是大自然对人的教育,也就是人作为一种高等生物身上的那种自然属性的部分,如果缺失,就会成为一个冰冷机器一样的存在,可能很有才却不能成为人才。
而自我教育,简单说就是自己对自己的教育。真正对孩子起作用的并不是我们对孩子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他就能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而是他自己在面对我们的言辞和行为的时候,他对自己说了什么,进行了怎样的教育,这个过程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
而在当下,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我们都把这一点忽略掉了,甚至是直接省掉了孩子的这个过程,只是粗暴地认为一个好老师就能教育出好学生,好学校就能培养一个有成就的孩子,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孩子通过厌学来告诉教育者,我很重要,我才是学习的主体,我的学习我做主!
如果我们能够理解到这一点,我们就会发现假期其实是孩子进行自我教育的一个最黄金时期,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从教学到自学的转型机会。我们也终于有机会把孩子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去对待。
第二个确认是“寒假归根结底都是孩子的寒假”
每当寒假到来的时候,孩子们却会说“假期是家长的”,原因就是我们因为不相信孩子有自我教育的能力,于是我们纵向通过一切我们能想到、能用到的方式去教育他,填充他的时间、抢占他们的精力……,导致的结果就是孩子总是在充满防御的状态下进行了我们想要的学习,结果是可能钱花了不少,孩子却什么也没有学到,而且学习状态越来越糟糕,也可能成绩也会因此越来越差。
所以,如果我们确认假期是孩子的假期,那么我们就要给孩子的成长留白,我们把自己退到一个协助者的位置,遵循假期的一个总原则:让孩子的生活内容比平时上学期间丰富一些,自由一些。也许只有这样,他才能慢慢长出自主、责任和自我胜任。
二、关于时间安排
“块状计划”就是将一个假期的时间分成几个时间块儿(或者时间段),将每天的时间也分成几个时间块儿。
先拿假期总时间举例来说,可以把假期的时间分别分成:自由活动时段、强化复习时段、社会参与时段、自学预习时段。这种分法就是把假期时间按照“四个大事”来进行区分,每个时段以这个主要大事为主,其他为辅来进行执行,这样如果按照一个月的时间来算,每个时间块儿就是一周时间。
接下来,再拿每天时间举例,可以把假期时间分成:上午时段、下午时段和晚上时段。直接可以根据自己的任务可以分成上午为学习时段,下午为爱好特长时段,晚上为休闲娱乐时段。
这样安排有几个好处:首先是抓大放小,主次分明。不和孩子在细节处纠缠。其次是寓学于玩,可行性强,提升孩子对自己和任务的胜任感和成就感。第三是时间宽松,任务轻松,不至于把孩子逼得太紧。最后,建议大家用好这种块状计划的方式,给孩子提供一个玩学结合、宽严有度、爱而有格、知行合一的丰富的寒假。
三、寒假生活中四种亮红灯的生活方式
第一个是:作息混乱。
第二个是:沉迷手机。
第三个是:疯狂玩乐。
第四个是:一味报班。
虽然假期是孩子的,但是作为监护人协助孩子在假期保持“正常”也是我们家庭教育的范畴,所以,我的建议是在孩子放假之初就召开一次“科学安排寒假生活”的家庭会,摆好红灯,划好红线,这样彼此心中有数,做好各自需要做的事情也就有了心理和行为的基本遵循。
当然,作为父母,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孩子偶有违反,必须及时提出,切忌六亲不认,死板执行,更要忌讳情绪宣泄,陷入对抗,越是这个时候越能彰显家长的情商和智慧。
四、寒假五件必须要做的事情
第一件事是:好好放松,让孩子每天都能睡到自然醒。
我们知道,睡眠对于一个孩子的身心健康健全的重要意义,一般情况下小学生的睡眠时间是10个小时,初中生的睡眠时间是9个小时,高中生的睡眠时间是8个小时,但是,现实是我们现在孩子的睡眠普遍不足,尤其是高中生。
而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似乎并不太相信“休息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学习”。我们家孩子有一次生病,一周没有上课,我的理念是生病就好好地生病,所以他在家是很安心的,当返校的时候突然发现他的字写的更端正了,听课的状态也更认真了,这就是休息带出来的学习感,休息过后他对笔有了更强的驾驭感,对自己和学习状态有了更强的胜任感,这就是休息的力量!这是比逼着孩子带病持续学习更多知识、完成更多作业,更有效的一种学习。
同时,让孩子有机会做一些自己日常想做但是没有时间做的事情,满足一下他所有的思考和渴望,让他每天都能睡到自然醒,体验一次慢的生活和完整的自己,让他在自然而然里发自内内心长大。
当然,放松的方式有很多,我们也可以带着孩子,也可以是孩子带着我们一起旅行,让孩子有机会走进更大的世界去寻找清晰的自己。
第二件事是:参与劳动,让孩子体验家庭责任与价值。
孩子放假,活动的重心自然会转向家庭,那么家务劳动就是孩子参与家庭的一种重要且必要的方式。否则,家对于孩子就只是一个宾馆,孩子对于家也只是一个宾客,父母也就自然只是一个提款机或者服务员。
大家要明白劳动与学习都是由孩子这个主体承载和体验的,当一个孩子在劳动中有了更多的专注和投入的体验,那么他就很容易讲这种体验带入到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他才能有机会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否则,我们只是在培养一个学习的机器,一个局部的人。
所以,我经常说:家务劳动才是家庭教育真正的起跑线,通过家务劳动让孩子接受到感统训练、责任训练、人际训练、职场训练,甚至是一种幸福能力的训练。
可以尝试着将家务劳动做一次分解,选择孩子可以胜任的项目,以承包的方式交给他们,让他们有机会成为这个家庭的主人,将来成为这个国家的主人。
第三件事是:发展爱好,让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曾经有一项研究结论,说:“一个有自己兴趣和爱好的人,晚年的时候会更加安详、幸福,也会更加的长寿”。其实兴趣爱好对一个人保持良好的生命状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寒假里,是一个孩子有机会走进自己和社会的最好时机。作为父母,可以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的魅力;可以走进艺术馆,体验艺术的真谛;可以参加科学营,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参加文学社,体验语言文字的意境;走进运动场,感受体育锻炼的节律……。
总之,让孩子在这个假期里可以在自己的心灵世界里拓宽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蓝天,享受心灵的独立与宽广。
第四件事是:学会自学,让孩子体验学习本质的快乐。
随着高考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学习方式越来越趋向于情境化、实践化和个性化,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仅让孩子只是跟随学校教学进行学习这一种学习方式,我们要主动培养孩子主动自学的能力,鼓励孩子充分利用前知识、前经验、前概念进行原始思考,推动孩子学会建立问题链条,进行深度的、系统的学习,同时还要让孩子学会刻意复盘和练习,建立对知识的整体认知。
学习两件事:复习和预习。培养孩子自学的时候,首先是确定自学意识,做好心理建设;其次是自学基础知识,建立原始理解;第三是利用学习资源,检索重点难点;最后是利用复习练习,完成完整学习。
一个会自学的孩子,是会体验到真学习的,是能够享受学习本质的快乐的,本质的学习是自带奖赏的,也会让孩子从此走上终身学习的道路。
第五件事是:走进社会,培养孩子的社会兴趣与价值。
孩子最终都要以一个职业人的身份走进社会,那么,我们的孩子到底了解这个社会有多少,现在我们有多少孩子都是走出大学的围墙以后才发现这个世界不是自己所想、所知的,他们又要经历怎样的心路历程来适应这个熟悉却陌生的社会?记得,上大学的时候,一个老师曾经跟我说“大学就是一只脚在学校,一只脚在社会的时候”,今天看来更是如此,我们更需要让孩子从小就需要参与家庭,参与社会,拥有家庭兴趣和社会兴趣,而不是把自己活成一个边缘人。
那么究竟怎么做?首先建议让孩子利用假期参与社会志愿者服务,可以是社区里的劳动,也可以科学馆、博物馆的解说,也可以是公共区域的指引等等。
其次,也可以让孩子和同伴同学一起进行社会职业调查,完成调研课题,通过走访、职业体验等方式让孩子能够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人和事。
第三,也可以陪着孩子来一次“跟随课本的旅行”,也可以是一次有意义的徒步或骑行,老祖宗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这对于孩子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更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希望大家都能从这个寒假开始,与孩子在真里相遇,在善里生活,在美里慢慢地生长,让他们都借助我们,借助寒假,从此开始拥有“闪闪发光的人生经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烟火气足的生活达人,共同成长的学习之家,向上向善的人性光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