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9882852/91d15d9464f18720.jpg)
今天陪妈妈回乡。乡下还有姑父、姨姨、堂兄堂姐们。姑父姨姨他们这一辈人,都是陪妈妈在村子里住过几十年的亲人。
“人不亲土也亲”,这是所有离开家乡的人嘴边的话。思乡,未必是思某些人,而是思包括人在内的所有情所有景,连同山间的风、村边的树以及田地里泥土的气息。
“这是哪里的亲戚?”门外进来一个人,问姑父。
“我是小珍。”我自以为我在村里长到十几岁,他们应该都能记得我。
而我,也不知道该怎么称呼进来的人。
“好多年没见了,你能认出我是谁不?”
我们村子不大,一共不到200户人家,基本一般以上都沾亲带故。
不是家人父子,就是婶子大娘姑父姨夫他们那边的亲戚,也得按辈分称呼。
我悄悄看向从姨姨家回来的妈妈,一脸茫然。
妈妈说,“那是你姐夫。你老姨姨那边的亲戚。”
幸亏我没嘴甜,叫出“大叔”。
回到村里,总觉得自己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他们都应该是我的长辈,没想到自己也已经是“奶奶辈”的人了。
“孩子们都这么大了,怪不得让咱们老呢!”姐夫感叹到。
我依稀记得小时候在村子里跑来跑去的情景,那时候。村子里的路哪有现在这么宽敞干净了!
几乎都是羊肠小土道,东家连着西家,房前挨着房后。从这家的窗户就能看到那家的里屋,东家偶尔吵架,西家总会第一时间出现,不为八卦,只为劝架。
在这样一个村亲浓郁的氛围中长大的我,虽然记不得儿时具体的事情,但回乡心切的感觉,也很浓。
看见村里的人,不管认识不认识,都觉得很亲切。
我这个年龄都有这样的感觉,妈妈肯定心中更有感触。毕竟是她生活了很多很多年的地方。
妈妈去看过她90高龄的堂姐,返回的路上一直唉声叹气。因为八个儿子也没有一个呆在身边,一个人住在一个大炕的土窑洞里,凄凄凉凉,一点生活烟火气都没有。
想当年妈妈的堂姐一生一个儿子,在村里很虎气,比一生一个女儿的我妈妈,生活顺畅如意多了,生产队里的工分也数她家的多。
人生真是无常啊!
都说长辈长寿一点是晚辈的福气,可长寿的人得经历多少生活的磨炼啊!
看到生活在村里的人们,依然踏踏实实地过着自己的日子,没有抱怨,没有攀比,还是淳朴地与人礼尚往来,真的是一种心灵的洗涤!
只是每次离开家乡的时候,总会在心里悄悄地说,如果有人能够带动乡村建设,让村亲们都富裕起来,多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