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海量的资讯,标题党、或者低质内容的文案,纯粹是浪费时间。
如果没有创意,极有可能事半功倍,乃至收效甚微。
而创意这个东西,又是一个比较玄乎的事儿,对于大家来说总会觉得有点神秘。
大师詹姆斯﹒韦伯﹒杨这个直击本质的洞察,也为我们指出了一条学习的道路。
创意,就是旧元素的新组合。
如何组合旧元素,来打造产品和内容创作上的新创意,我们来看第三招,和新闻事件的组合。
和新闻事件组合
蹭热点大师杜蕾斯
相信一看到这方面,所有人都会想起蹭热点大师杜蕾斯。
譬如那年,范冰冰和李晨在一起官宣9分钟后,便发出“冰冰有李”的微博。
确实几乎每一个突发事件的最快反应的群体中,都会有杜蕾斯的身影。
虽然不是每一次都能引起巨量传播且出彩,但经典文案和互动也不少,还有人不时总结与学习。
总的来说已是高手中的高手。
科罗娜玩转垃圾分类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例子。
近期,「垃圾分类」一出,引发了热议。
因为科罗娜与青柠有着超越友谊的默契,于是也成了话题。
一张写着「从今天起,上海的科罗娜再也不能塞柠檬了。」的微信截图引起了传播,而科罗娜的回应亦是教科书级的。
首先,科罗娜将前一天网络上各种取青柠的调侃段子集合到了一起,还衍生创造出更多新姿势,将恶搞进行到底,在不同平台供广大吃瓜群众无缝享用。
然后,科罗娜通过官微发出一篇长图文官宣自己的改变宣言。文章回顾了科罗娜与青柠这对灵魂CP的前世今生,并正式给出“1/16青柠”这样一个简单且合理的官方解决方案。让前一天的吃瓜群众,瞬间集体变身为科罗娜的自来粉。
这套传播在各个社交媒体上产生了新一轮的自然刷屏,其中官微推文上线2小时即冲破10W+,最终在24小时内攀升到了42W+,形成了比前两天更大一波的舆论声量,完成了一次真实的逆转。
虽然解决方案已经公布,但要把青柠分成16瓣听上去依然是个精细活。在官宣次日,科罗娜又火速放出了蓄谋已久的实战利器——1/16青柠切割器。
最后,科罗娜成功地从茫茫人海中找到了那位首先吐槽的普通网友,还给他带去了一份意想不到的惊喜,再度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黑洞照片引起的群体营销
我们再来看一下今年4月10日的黑洞照片事件。
今年我们有幸的看到了人类首张正式公布的黑洞照片,它位于室女座一个巨椭圆星系M87的中心,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核心区域存在一个阴影,周围环绕一个新月状光环。黑洞照片也使得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被证明在极端条件下仍然成立。
在大众纷纷感叹黑洞终于揭开它神秘面纱的同时,诸多品牌都纷纷参与了一场创意比拼的营销盛宴。
总是少不了杜蕾斯的身影。 杜蕾斯文案 华为荣耀30也加入。 华为荣耀文案 来伊份也不甘落后的调侃式发声。 来伊份文案类似的,还有借助许多网络段子进行改编的文案。
譬如借“我们是甲方”的网络段子,闪送就在24小时内出了真人版并进行了投放,神速蹭上热点并圈粉。
闪送文案
不过在这种创意中,要落地到自己的品牌、产品,否则就空有注意而对品牌无甚么益处。
总的来说,和新闻事件组合,是创意营销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方式,也比较容易上手,值得我们适当的采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