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再读《把时间当做朋友》,感觉我读不完这本书了

再读《把时间当做朋友》,感觉我读不完这本书了

作者: maple_leaf | 来源:发表于2016-07-14 01:35 被阅读150次

    1、如何知道的这本书

    2015年通过罗辑思维了解了李笑来老师的书《把时间当做朋友》,当时的我觉得我不是爱读书的人,不用买这本书,网上下载看看好了,当时因为没有关注李笑来老师的公众号,不知道他的书在网上都公开了所有的电子档,就网上下载了第一版的(后来在知笔墨上下载了第三版),在手机和ipad上读。

    2、初读时的体验

    刚看这本书的时候了解到了很多的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还有很多跟自己原有的思维不一样的观点,对我来说很多内容不是很好理解,但是觉得很好奇,所以整个阅读的过程就是放一段时间,想起了再拿起看看,也许还是从第一页看起,也许不是。

    3、重读的契机

    今年7月因为参加一个读书笔记的训练营,老师要求从《把时间当做朋友》、《暗时间》、《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选择一本来读,最终的作业应该是写选读的书的读书笔记,我想肯定要买一本纸质书,比较方便写读书笔记,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纠结我选择了《把时间当做朋友》(因为刚买过好几本书还没看,所以不想再买太多的书)。

    这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我没有翻过《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了,而且之前断断续续的读,我都不确定自己有没有读完了。

    4、训练营第一周作业——阅读序言及第一章

    拿到纸质的书后,我看了新版的序言(发现是我之前在公众号上读过的),然后又看了书的目录,发现看着标题,很多内容我还能想到一些,这本书的大部分我都读过。我开始思考这本书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却找不到答案,但是基于老师的要求,我还是开始读书了(我一般喜欢找到书的各章节的关系再读,比较有条例)。

    因为觉得自己之前都读过,即使我这种读书速度跟蜗牛爬行一样的人,也很快的将序言、第0章、第一章读完了,完成了一周的作业。

    这次的阅读中我的感受:

    回顾了之前就记得很清楚的一个观点:时间无法被管理,能管理的只有自己;(一直都知道,但觉得行动不足)

    依旧不懂心智的内涵;(很多书中都提到,每次都会特意的关注,但依旧不能真正的体会)

    对“人们很难接受与已有知识和经验相左的信息或者观念”多了些关注;(因为想到了万维钢的文章《别想说服我!》中的“确认偏误”:如果你开始相信一个东西了,那么你就会主动寻找能够增强这种信息,乃至不顾事实。一旦我们有了某种偏见,我们就无法改变主意了)

    因为最近在别的地方看到,才发现原来这里也有的:一切靠积累。(易仁永澄老师在个人成长和产品研发群做第二次研发的时候为了更好的让我们理解价值的本质做的拓展。)

    价值就是个人无差别时间内的行为积累的总和。

    时间积累和行为积累这两个词来自于陈虎平的书《破自我的标签》,当时看的时候就特别震撼,这就是我内心中无法说出的价值的概念。

    每个人的价值来源只有:积累,而积累的方式有多种,比如说上一代传给自己的、自己去攒的。比如上一代传的, 其实是把他们的积累传递给了自己。

    所以,我想价值是积累的结果。应该是时间积累和行为积累的结果,而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刚性的一致,差别就是在行为和他人给与的积累。

    所以,一个人的价值是无差别时间内的行为积累的总和。这个行为积累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

    并指出一切靠积累。@易仁永澄

    5、今晚再读的感受——为什么觉得读不完了

    读书笔记训练营本周作业

    因为这周的作业要求抽出一次两小时以上的专注读书时间,我想今晚的时间还算充足,就想用两个小时的时间来阅读,将上周读过的内容又浏览了一遍,又读了第三章的内容。

    两个小时按照我上次的读书速度肯定不止读这么一点,这次在读的过程中,我一直想到最近看过的文章,读过的书,上过的课程,有的记得不是很清楚了,我就回去查看那些内容,所以读的比较慢。

    在今晚读书的过程中,我联想到的一些知识:

    1、我多次查看了易仁永澄老师分享的“问题解决方法论综合体系”的内容,第三章的内容一直能让我想到成长精进的心智模式,同时觉得自己也处在浮躁的状态,也可以使用问题解决方法论去分步骤解决。

    2、读《交换才是硬道理》的时候我想到了易仁永澄老师在个人成长和产品研发群做第一次研发的时候提出的价值的意义(为什么价值这么重要?)

    李笑来老师要讲的其实也是通过积累提升个人的价值,只有价值提升了才能用“我有”交换“我要”

    另外我觉得李笑来老师提到的投机取巧,并不是真正的投机取巧,在个人成长中我们可以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使用一些科学的方法,更快速、更有效的学习。

    【价值的意义】

    1. 人是什么: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 如何成为更好的人:拥有更好的、更多的社会关系

    3. 如何拥有更多社会关系:交换

    4. 交换的标的物:价值

    推导:更好的价值可以实现更好的交换,带来更好的社会关系,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2、重读了彭小六的文章《为什么你学什么都牛X,我学什么都是渣?! - 简书》读到《未知永远存在》这一小节的“第一章的内容需要在掌握后面某一章的知识之后才能深入了解,这几乎是所有高难知识体系的普遍特征”的时候,我就想到之前在朋友圈看到的一个朋友分享的彭小六的这篇文章,我记得里面提到了你对新的知识没有基础承载,你需要先把基础知识建立起来才能很好的理解新知识。

    3、读到《未知永远存在》这一小节的“当有问题解决不了时,可以先把它记下来,然后继续前行”我想到了之前一个牛人在群里分享的时候说,很多人读书会陷入“执”的状态,还说其实我们不应该这样,因为人在不同的时候处在不同的能量级,到了一定的能量级问题自然就会理解了。

    同时我还想到看《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时候的一点体会,只有读在自己理解力之上的书的时候,才能真正的获得理解力,所以当你是为了增进理解而读书的时候,一定要死磕一些书

    我觉得我有点矛盾了,不过接着看到了李笑来老师的提醒“一定要把问题记下来,很多人没有记录的习惯,一直出现曾经因为思考(疑问就是思考的起点)后“忘了”而失去获得答案机会的情况。继续前行,并不意味着忽略这些问题——把它们记录在案,由此获得了被重新审视的机会。”我意识到这两个观点并不矛盾。

    我之所以觉得“放下一些问题”跟“为增进理解力而读书”不矛盾,并不仅仅是因为作者让我们不要忽略这些问题,更在于李笑来老师说的“疑问是思考的起点”,思考是为了增进理解而读书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而且你的问题本身就已经思考过了,但是思考了仍不能够解决,才记录下来的。

    4、在读《现状无法马上摆脱》的时候,我想到了《小狗钱钱》,记得书中有提到过集中精力做一件事,当时还在想一本理财的启蒙书,怎么还讲这样的内容;还有冯仑写的文章《怎么跟时间做交易》时间既是资本也是消费品,必须做好时间的投资。

    很多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不满意,拥有梦想的工作,但是他们已经在现在的工作上投入了时间和精力,也许还具备了很多圈外人不具备的能力。但是你的梦想中的工作呢,你最初找工作的时候没有选择,也许就是因为你某方面不符合,现在你又没有积累,就更无可能进入这样的一个领域了。持续的在一个方面投入时间和精力不断的精进,每天不断的积累。

    在读这部分的时候还想到了古典老师的《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的时候想到的是感兴趣与不感兴趣的问题,后来看了一下目录,觉得相关的内容应该更多(明天读读再来补上);

    另外非常喜欢李笑来的说的,有什么做什么,有什么用什么,做什么都做好,用什么都用好。

    这样不停的能扩展到各种知识,不停地补充知识,这本书真的不是很容易读完了,不过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读书",而是在于能从书中获得知识,或者通过读书获得知识,提升自我的价值,我并不用追求读书的速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读《把时间当做朋友》,感觉我读不完这本书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yke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