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庖丁解文

庖丁解文

作者: 何思源 | 来源:发表于2020-02-05 22:52 被阅读0次

(居然取了一个这么大的标题,感觉自己飘了.jpg)

有一句话叫“像作者一样读,像读者一样写。” 让我觉得十(不)分(明)精(觉)辟(厉)。然后我发现,达到这种境界并不容易。

身兼作者与读者两种身份,就好像在电影里分饰两角,面对虚无演戏。读文、写文都无从下手,眼前混沌一团。

最近看了@李砍柴和@邓叔介绍的拆文方法,我受了启发: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分别拆解两次,或许会有身兼作者、读者的体验。

从微观入手的拆解,是以读者身份观察,线性、直观、重体验;而宏观视角则是用作者身份来拆解,立体、宏观、重逻辑。

记录下我的操作过程和体验,欢迎批评指正。

【1】

微观拆解的过程,和读者看文章的过程很像。只是读的时候,我们袖管暗藏一把解剖刀。

按照@邓叔的方法,把整篇文章按照章节切开,再把章节切成段落,段落切成句子。然后在阅读过程中,给每个句子的属性,按照案例、细节、提炼、议论等分类,给每个句子加上不同颜色的标签(我自己根据习惯又添加了细节、数据、反差、类比等其他标签)。

经过这番折腾,整篇文章就像被拆碎的乐高积木一样,从一幅画变成颗粒度更小的像素——句子。

于是,一篇好端端的文章就被糟蹋成了这样:

文章《17年前阿里全员隔离,马云是怎么熬过非典的》作者@何加盐

这样做带来几个好处:

1、给好文去魅:

我突然发现,再好的文章也是句子构成。当你有信心写好句子,就有信心写好文章。一篇2000字的文章在眼前变成60个句子,突然让我看到了可及性。

2、数据化:

邓叔方法基础上,我有一个强迫症爱好——把每个章节、意群的字数、句子数量都统计出来。这种看似魔障的玩法常有惊喜:比如我前天一目了然地发现,一个生动、充满细节又信息量庞大的篇章,只用400字就够了——关键在于素材的呈现次序与逻辑。

3、色彩直观:

某些段落,标签颜色异彩纷呈,这说明作者的笔墨和花招都很多。只看颜色我就知道,何加盐写2003年非典时的马云,在淘宝诞生那部分肯定使了坏......

这个过程很有趣,沿着一条线性的轨迹,跟着文章走下去。

我感受到自己作为读者情绪的变化:哪里感动了,哪里出乎意料,哪个部分我最想分享出去讲给别人听,哪个素材可以作为未来饭桌上的谈资,哪个案例让我想到了自己从前的某段经历......

这种微观层面的体验,因为一字一句的拆解变成了电影中的慢动作,细致,从容,溜不走。

牛肉干的味道,似乎总比牛肉更好。封禁的味道被牙齿、津液、力道齐心协力释放出来,调动了所有感官。

微观层面的文章拆解,或许同理。

【2】

微观拆解就像吸星大法,让我们把文章全部素材吞纳进去,了然于胸。But,好像我们走的有点远,和成为一个好作者不怎么搭边啊?

怀里摸一个锦囊,@李砍柴的方法,正好有用。

@李砍柴的拆文方法,从宏观入手,与微观拆解“无脑”分解句子不同,入门即强调思考和逻辑,引导我们体会文章作者如何思考:

  • 为什么他会选择了这样一个选题?

  • 他如何在浩瀚文章当中,吸引到读者注意?

  • 读者为什么会持续读完这篇文章?

  • 这篇文章的传播链条是怎样被打通的?

  • 最先呈现给读者的是什么?

如果我们没经过微观拆解,直接接到这些问题,就像丈二和尚撞上南墙,一句也答不上来。

现在,我们不怕了。

我们已经做了一回目不转睛的读者,做了一回吹毛求疵的食客。我们充分咀嚼过这篇文章中的酸甜苦辣,知道那些素材怎样调动过自己的味蕾。

在其他答题者冥思苦想的时候,我们能看到 “具体的火,具体的锅,具体的食材,怎样具体地发生着变化。” (这“四个具体” 来自 @和菜头,吃货实锤了......)

我们要做的只是,抹一把口水,顺着自己的回忆,归纳出那条来时的路。

我们拆解的文章越多,经验越丰富,和作者的想法就越近,直至以假乱真。

【3】

心法之外,刀法也要学起来。

微观层面与宏观拆解做的多了,我们发现某些句子总是按照某种模式成群出现,就像某些食材总是搭配在一起。

这些句子的搭配有规律吗?他们整体上构成了什么逻辑结构?这种结构能达成什么目的?

文章是线性呈现的文字符号,顺序太重要了。

如果你依次写枪、棺材、眼泪,读者感受到的是悲伤;如果你把顺序调换成棺材、眼泪、枪,读者感受到的是仇恨。

表面上看,这是上菜的工序,实际考验的是你内心的逻辑。

文章目的决定了我们如何安排逻辑关系和章节顺序;章节目的决定了我们如何安排素材顺序;素材的展示目的又决定了我们如何安排句子的顺序......

随着拆文数量增加,你的刀用得越来越熟练,时不时自己也能端出一盘好菜。

【4】

就这样,由微观支撑宏观,又由宏观串联微观。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经历了读者体验和作者体验两个完整的过程。

微观工作与宏观工作相辅相成。

如果微观拆解做得好,你是一个有观察力、有感受力的读者,那么宏观拆解工作量也相对容易;如果宏观拆解做多,当你以读者身份阅读时,慢慢就知道该在哪些细节上多花眼力。

曾国藩说,“孔子必用墨子,墨子必用孔子。不相用,不足为孔墨。”
微观拆解与宏观拆解,竟是相互融合,又彼此解缚的过程。

感谢@李砍柴和@邓叔,让我不用写文就有可能身兼作者与读者。

握好庖丁的刀,自己与自己演一出对手戏。

相关文章

  • 庖丁解文

    (居然取了一个这么大的标题,感觉自己飘了.jpg) 有一句话叫“像作者一样读,像读者一样写。” 让我觉得十(不)...

  • 那个解牛的庖丁,他真的很优秀

    那个替文惠君解牛的庖丁,那个出神入化般地解牛惊呆了文惠君的庖丁,他真的一点都不平凡,他是技术高超的解牛人也望尘莫及...

  • 从庖丁解牛论竞品分析

    假如你是庖丁,如何像解牛一样去剖析竞争对手的竞品呢? 我们先回顾一下庖丁解牛的故事,有一天,庖丁被请到文惠君的府上...

  • 【南怀瑾老师】庖丁为文惠君解牛说法(上)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说法(上) 本文摘录自 《庄子諵哗》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 吃的政治(三)

    文/乐德小老儿 庖丁解牛的故事是大家非常熟悉的。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

  • 基层中药饮片业务人员,未来的路到底有多宽?还能走有多远?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庖丁解牛...

  • 阳 | 图卡19:洞悉庖丁解牛的真谛(20200527)

    从庖丁解牛说起 庖丁解牛,游刃有余,为何?脚骨了然于胸而已 正常人杀牛,怎么杀,按部就班,局部肢解。 庖丁呢?看到...

  • Git 之术与道 -- 对象

    庖丁为文惠公解牛,游刃有余。文惠公曰:“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庄子...

  • 2018-11-28

    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 庖丁解牛:巨匠的7大品质

    《庖丁解牛》的故事早已为普罗大众喜闻乐见,如今细细读来颇有一番新意。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每一个动作,都有一个节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庖丁解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yme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