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佳句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荀子
杂感
一个实用工具--幕布
这周由于学习需要,尝试用起来一款应用,叫幕布。
我在听任何事情时比较在意内在的逻辑性,因而一度很喜欢思维导图,把内在逻辑联系很可视化的表现出来,曾经也很认真的画过。
但是,却经常画着画着觉得力不从心。
最主要的原因是要画要写的东西经常排布的结构和位置没那么合适,画到后来发现要不就是纸没地儿往下画了,要不就是画得越来越多,到后来庞杂到心生疲惫。
后来用幕布,发现有一个一键生成思维导图的功能,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越研究越觉得这个软件真的是设计的太机巧。
太多的表达,都可以用一点下分几小点来总结,之后几小点再往下细分,再细分,最后变成一张完善的大的思维导图。
而幕布相当于就是省却设计思维导图,将每点铺陈开来去画线组合的过程,让精力更好的集中在记录内容。之后根据自己记录的各点,把这些一键可视化导图。
这种感觉非常适合自己在做笔记时快速梳理记录,而每一步仅仅需要确定你记录的内容是并列关系还是递进或因果关系就好。
我目前用它做了一次读书笔记,一次会议记录,一次音频听课笔记,都极为方便快捷,一键生成导图后也非常方便自己再次回忆和复习。
接下来还会继续使用,也希望自己解锁更多的幕布新技能。
生活
今天大半的时间,几乎是在火车上度过的,之后连续四周的周末,基本也都会在火车上,或在外地。可能周记的写作也不会像往常那样规律的周六上午交了。
不过我会尽量排布好一切,在可能会折腾的情况下,调节好我俩的身体和状态。
要接受生活中的不确定,这些不确定也组成了生活中的美好。
关于育儿
现在工作的单位,部门同事已当妈妈的比例将近50%,大大高于我以前单位约10%的比率。因而也常常工作空余听他们聊起自己孩子的一些话题。
周五跟我同处一个项目的S,因为她家玥姐(大伙都叫她家女儿为玥姐),跟我边抹眼泪边倾诉了快50分钟。
其中的矛盾纠结痛苦让我听了也十分感同身受。
在此之前我的周记里也曾提过这母女俩。因而很欣赏S养玥姐的方式。
S情况是老公长年在外做项目,完全不管孩子,相当于是她一个人在带玥姐。
每天早上起大早送孩子上学,然后来上班,下午孩子放学先去托管班,她下班饿着肚子就坐地铁去接玥姐,接到回到家大概七点半,然后大概八点钟俩人能吃上饭,再监督孩子写作业到十点十一点,每天都过得紧凑忙碌。
周末除了孩子的常规辅导班,S拼着挤出时间也一定会带玥姐去郊外玩玩,春看花,夏戏水,秋赏叶,冬玩雪,样样不落。
在我看来,一位母亲能做到这样,已经非常极致了。
S会尽力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给玥姐创造很多玩的机会,在各种情况下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和表达。玥姐也因此十分灵动活泼有主见,是我很喜欢的孩子类型。
然而周五这天S的爆发也让我始料未及。
导火索是因为玥姐因为课间十分钟自己给自己放松了,没有完成老师课间留的作业,这也是这周第二次发生这样的情况。因而老师放学把她留下来,让她把这些给补上。
S从接玥姐的托管老师口中得知了这件事,生气的不行,事实上,因为玥姐课间十分钟不愿意写作业,S已经被班主任和老师“教导”过好几次。S跟玥姐也聊过,软的硬的都试过,但玥姐就是不配合这件事。
长久的一个人奔波,独自带孩子的孤独感,玥姐的不配合,S自己对应试教育不认同又不得不逼着玥姐服从的矛盾,导致周四再次出现这样的事时,她整个人都崩溃了。
在这种情绪下,她跟我说起她甚至开始质疑自己为什么要生孩子。同时也质疑婚姻中另一半存在的意义。因为这一切,她觉得让自己被绑架到没了自我。
我并未经历过这样的情况,唯一能做的,只能是耐心倾听,让她有一个倾诉的通道,给一点可能让她好受一点的建议。
而这也让我开始思考生孩子的意义。
在我看来,孩子是两个人爱的最美好的结晶,是这份感情在世间最美的传承。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要做的,是在孩子能独立生存于社会之前,陪伴她,和她一起进步。让她有更多的能力,能在独立之后,自己有足够的能量去享受生命的美好。
而父亲或母亲仅仅一方的发力,不论是对孩子,还是对另一半都不足以造就美好的伴侣和亲子关系。
因而孩子不论克服多大的困难,我也一定要两个人一同养育。
而应试教育和孩子真正需要的教育该如何平衡,我却也没想出来有哪些更好的办法。
如果未来我们在国内,我或许也会像S那样吧,尽力给孩子创造更多机会,让她感知世界的美,激发她独立思考。同时也去实践我内心的教育原则。
摄影美食
这周尝试了之前没有试过的夜景拍摄,和老公还有闺蜜去拍了银河soho的漂亮建筑灯光。





日常小确幸
炖的老妈蹄花,老公非常爱吃,猪蹄吃光,汤也一滴没剩~超满足~
送给闺蜜M的圣诞惊喜礼物十分合她心意,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烤了蜂蜜罐地瓜送给S吃,她特别感动。自己的小善意得到了别人的正面反馈~
下周小改变
尝试用幕布做日复盘
每日朗读一段the wind in the willows
开始准备周记组长事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