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国家有一种双重性:它们虽然是社会解体的征兆,但它们本身也体现了人民遏制这种解体的努力。大一统国家的历史告诉我们,它们机会都着魔似地追求不朽;它们的国民不仅希望而且热烈地相信这种组织会永存于世。
据说在几十年前,先女帝远野皇还在的时候,在她殿下有位不出名的更衣忽的发迹了起来,不仅深受女帝宠幸,受了许多赏赐,甚至还升了爵位,跳过两级做了宽衣。其他宫人虽有不少比他出身高贵,但却寂寂无名地埋没在宫中,不免心生怨恨之情,更有种种风言风语如夏雨般浸淫在首都中。不过女先帝终是识大体,未有杨贵妃祸乱朝政之害。有好事者寻访此红人籍贯,除其人曾做过医官,父考刘氏曾做过袍哥外一概不知;刘氏虽年龄三十,但是美艳不变,身形婀娜,见者无不为之侧目,言她的光辉连太阳鸟都比不过。论及先女帝宠幸刘氏前后,其中有许多事可讲,虽记得不少,但笔者只是一女子,谈天下事未免出格,在此只说一两事。
某日在宫中时,女先帝与刘氏及一两侍女泛舟泸沽湖,时值盛夏近晚,湖面波光粼粼,似有万千金羽跳动,女帝唱起古歌,刘氏击掌合拍;不几时,几人竟忘记疲惫,任凭小舟顺流而去。小舟到一岸边停下,侍女看到陆上有一石碑,均镌刻古文字。几人上岸涉水而过,却发现石碑不同于国内凡物:虽久经风霜,但其上图案与字样仍是色彩鲜丽;碑面不见工匠雕琢痕迹,摸起来却像平头百姓所用麻织锦。女帝与同行人知道这是古人遗迹,遂单膝跪地行礼。回到舟上,女帝古兴顿起,谈及古人往事,刘氏在一旁作答应和,令女帝叹服不已。女帝方才得知刘氏天生聪慧,曾阅读古籍图书数万,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无人可比,但遗憾其文章行文诡秘,世人眼拙不能识才,刘氏才落得个变性入宫的结局。女帝听后感慨自己不识人才,回宫后赏赐刘氏许多财物,又命他做殿前陪侍,俸禄五百石盐。
是日晚秋,正是大西国检点兵马,征召各方领主之时。大西国十二位领主领兵到兵马场,各个内穿锁子甲,外披牦牛大氅,头戴圆顶绿色钢盔,下着麻布马裤,脚蹬牛皮筒靴,左右手戴精金扳指,脖颈绕黑色蕾丝带,下缀金色流苏与精金项链,他们举起佩刺刀的战前步枪,好不威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