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886488/e0c9b0814fc84d2b.jpg)
既然这生活在我还只能是理想,那自然在现实中就很不如意,而立之年都已经过去,成家立业却还遥遥无期。不要说什么年龄相仿的同学同事了,就是比我小很多的亲戚邻里,也都个个混得有模有样,至少步上了人家眼中的正轨,唯独我是十年如一日的一成不变,依旧一无所有一事无成。而且更为可悲的是,所有人——甚至包括我自己——对此似乎习以为常了,好像结婚——哪怕是恋爱——这样的好事永远都轮不上我,而至于什么成功的事业就更是天方夜谭。这是很可以悲哀甚至于绝望的。然而我竟对这生活还抱有理想,并矢志要去实现,自不量力大概是有的吧,但绝非自欺欺人。
只是要这成真的前提,是起码要有块立足之地,对于一直居无定所的人来说,除非是武侠世界里的浪迹江湖,或许还能羡煞旁人并且引以为傲,否则,如果生存尚且艰难,比如我这样不得不工作的上班族,那就只能遭受颠沛流离之苦了。因此,能有个属于自己的房子,于我就相当迫切。然而,鸽子笼式的公寓楼,我是深恶痛绝,依山傍水的小别墅呢,我又求之不得。那就干脆自己来盖吧。可是远在异地他乡,宅基地买了没有保障,其上若有房子,据说还只能进行修缮,而不能推倒重建的。这可真是无路可走了,也罢,那就索性另辟蹊径,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想出一栋房子来再说。
这房子的周围即便不能山清水秀,也至少不能乌烟瘴气,独栋的当然最好,连体的也可以接受,是小区里的洋楼之一,有左邻右舍相伴的同时又能独门独院。院子必须要大,里面栽满树木花草,不必名贵,但求林木茂密、繁花盛开,徜徉其间能够鸟语悦耳、花香扑鼻。只是不能因此而挡住窗子,门前就更要敞亮,得有足够的场地来运动。整个房子除了地下室和隔热层之外(没有也没关系,有的话,地下室分为三间,一间做车库,一间做储藏室,一间用来做进行冥想的暗房,隔热层的顶端可以装个避雷针),中间主体部分要有三层。
一楼的门头上挂上一幅‘诗意栖居’的匾额,进去后中间是客厅,东边是厨房与餐厅,西边是卫生间。客厅东边墙上挂上一台八九十寸的液晶电视,坐在对面沙发上观看时要有宛如置身影院的效果。这沙发要一长两短搭配,长的足以两人对脚而躺,短的至少能躺一人,全家一起看电视时想怎么躺就怎么躺,来了客人也不至于坐不下。西边墙上用来做照片墙,中堂自然是放牌匾,而其余空出的位置则贴上一些图画和地图。厨房不能太小,不能一起做饭就转不开身子,墙上要开扇大大的窗户,这样在阳光明媚的清晨,做早餐就成了享受。餐厅中间是张可方可圆的餐桌,平时家里方桌吃饭,来了客人就将四周拉起变成圆桌用餐。卫生间可以稍微狭长一点,但宽度不能两手一伸就能触到两边墙壁,因为是公共使用,必须是便池,位置要在最里边,最外边的洗手台要大一点,水龙头是那种可以缓冲水速的弯管,这样不至于洗不到手臂还会溅上一身水。另外如果没有地下室,就要有间储藏室,如果这个也没有,那就让通往二楼的楼梯间来替代,这楼梯从餐厅那边上去为好。
二楼卧室最好是一个主卧三个次卧,主卧当然是我们夫妻用(有独立浴室),紧接着的次卧给儿女(儿子或者女儿,最好是女儿),然后是父母,最后的卧室用来做客房。在这些相连卧室的对角处是卫生间和浴室,卫生间在里边,用抽水马桶,浴室里除了喷洒还要有浴霸,外边的洗手台与一楼一样,但墙上要有用来放置洗漱用品的壁橱。客房里除了基本的床、沙发、茶几等之外,再配置台五六十寸液晶显示屏的电脑,这样无论玩游戏(我不玩)还是当电视来看都会很享受,在大夏天和大冬天的晚上,开着空调,一家人窝在一起,该是很温馨的吧。有了这样一个公共空间在,我们夫妻和父母的卧室只要有床就行了,而至于儿女的卧室——在他(她)们还小的时候——则连床都不要有。我要将其打造成一个斑驳陆离的小世界,里面都是小天使们的小玩具,墙上全是各种意境优美而又充满童趣的图画,有一面墙的整个下方都是画板,兴之所至时我们可以在上面肆意涂鸦,累了就在铺着泡沫地垫的地板上随意翻滚,给小家伙们当牛做马。如果不是为了录下来分享以及非得接打的电话,那就绝不允许在这样地方低头玩手机,小孩是最喜欢模仿大人的,你一天到晚都对着屏幕,周遭的环境里除了电视就是手机,从小这样耳濡目染,及至长大后变本加厉,你再来斥责,是不仅没用,而且没有资格的。
这一楼二楼都是一家人的集体生活,是当然应该热热闹闹得充满烟火气,但如果仅仅只有这样,终日湮没在这一片嘈杂中,完全没有自己的私人空间,那在我是决然不能忍受的。所以就必须有这样一个三楼是全为自己一个人留着的。它的名字叫‘心斋’,分成两个房间,外边做书房,里边做禅房。
书房要足够大,至少是禅房的两倍,并且要有面墙全是镜子,镜子对面是成排的书架,上面的书伸手就能触及,下面的书不用弯腰就能拿到。所有书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除了自己钟爱的以及公认的经典之外,也要包罗万象齐聚各种类别。排列的顺序从上到下分为三个等级。最上面第一等级的都是些直指人心教人去过灵魂生活类的书,像流传千年的佛经和《圣经》等宗教经典,以及流行多年的身心灵类书籍,当然有些诗歌也有这个作用;中间第二等级的多是要耗神费力才能一窥堂奥的严肃著作,像那些哲学类科学类的皇皇巨著,以及一些文学类的,比如意识流等,而无须多费心神也能引起思想和情感上共鸣的书就更多,尤以文学类的为主;最后第三等级的只是些实用类的工具书,像辞典、养生秘笈和算命卜卦类以及百科全书等都在此列。如此陈设已经有些庄严了,但整体风格是要做到既简约又厚重,这样书架书桌椅子就以原木色的为好。椅子不能是老板椅一坐上就昏昏欲睡,那种硬板的两边有扶手的就不错。桌子要稍微宽大些,其上放台专门用来写作的笔记本电脑(不联网),旁边摆盆防辐射的绿萝。文房四宝也要摆上,但绝不是为了摆看,作为工具的它诚然早已淘汰,在工具之上的精神价值却是历久弥新,只要真的用心书写,对修身养性不无裨益。然而再充沛的精力也会有读得累了写得倦了的时候,那就干脆停下这一切,在这个相对广阔的空间里来回踱步,或伫立窗前遐想、或来到阳台远眺,都该是很惬意的吧。
有了这书房大概已经让人觉得多余,再要禅房怕就更是令人不解了,固有的印象中这样地方是该和尚或者居士才会待的。这种由来已久的偏见我不作过多解释,只是简单表明一点,我是不单只对佛有兴趣,对基督也同样深爱,所以这禅房里是不但只有佛像而且还有十字架的。其实这都是受了身心灵类书籍的影响,是它们告诉我真理只有一个,佛陀也好基督也罢,还有其他的无论谁,不管用的什么法子,目的地是一样,最终都殊途同归。它们的修行机构称为工作坊,实际就是我所谓的禅房,只是它是对大众,而我只对自己个人。但是能够参禅打坐不就行了,干嘛多此一举要什么佛像和十字架,给不知道的人落下口实来嘲讽,但这又能怎么样呢?!如果嘲讽就能影响到我,那我要这个禅房就没有意义,之所以要佛像和十字架,不是因为偶像崇拜,而只是为了有仪式感,能方便更快进入状态。这佛像要跟寺庙里一样,金色高大,最好是成道时的释迦牟尼佛,以督促我时时精进,对面的十字架也跟教堂里一般,银色的,有耶稣受难,以警示我痛苦常在。这样我背倚基督面对佛陀,是无论什么苦难,就算不能化解却也可以承担的,绝不至于被彻底压垮而一蹶不振。
好了,这房子算是在自己的臆想中有了基本轮廓,下面就来简单勾勒一下生活于其中的人吧。
首先是妻子,这个房子的女主人,家里的半边天。她不必非得身材妖娆、脸蛋甜美或者清新脱俗、朴素无华,她只须能够内心丰富的同时却不复杂、心思单纯的同时却不简单,无论我是心烦意乱还是怒火中烧,只要她的一个拥抱,就能让那沸腾的思绪渐渐息止,喧嚣的世界慢慢安静。她之所以从众多追求者当中最终选择了我,很少是因为我的什么外在条件,更多的是由于我们志趣相投、性情相宜,而根底却在三观的一致上。于是我们在一起时总是十分舒适自在,永远都有聊不完的话题,而暂时分开后又有各自独处的空间,不会因此觉得落寞。家里的门户开支主体上她主内我主外,在各管各钱的的同时共办一张银行卡,每月向里面存储各自工资的一半,一人持卡的话,一人就设置密码。这不是不信任对方,而是对彼此的尊重,以表明我们是对等的两个人,有同等的权利和责任。而有了这样一张公共卡,是遇到任何急需要钱的情况,只要双方许可,都能动用这笔预留资金,而不至于钱由一个人来管后,要去做什么事还要看对方脸色,似乎这钱是他(她)一个人赚来的。我要的是我们两个人的相互依靠而不是相互依赖,我们彼此需要而又各自独立,谁也不能离开谁,但谁也不是谁的附庸。
如此这般绝配,所生出的儿女自然不会太差,儿子淘气而不讨厌,女儿活泼而不泼辣,从小就在我们刻意营造的良好氛围里受着熏陶,逐渐形成自己的主见,对无论怎样理所当然的事情,都持有自己的看法而不盲从。那种耳提面命的教导和苦口婆心的规劝,在我们这里绝不会有,正如纪伯伦所说的他(她)们只是借由我们而来,而不是来自于我们,是有完全独立的灵魂,不是任由我们支配的产物,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反倒是我们这些好为人师者的老师,华兹华斯就有说过孩子是大人的父亲这类的话,因而如何平等地参与到他(她)们的生命成长中,给予及时地关爱和引导,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为完整的人,才是我们为人父母的要务。这正如树的长成是除了必要的水土和阳光之外,也少不了种植者的悉心照料,但这只止于以防遭到践踏砍伐,剩下的都必须交由自然,让其有足够的空间去自由成长,并且这成长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为将来有朝一日能成什么栋梁之材。
这在我们自己是当然可以有意识地尽力去做,但到了父母那里势必会遭遇重重困难,那种居高临下的灌输教育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于我们这种引导教育理念,是必定不能理解而且不以为然的。那结果就只能是重走老路,把对我做过的那一套再如法炮制一回,因为只有这个经验,而且用起来方便。这实在是令我痛恨而且惶恐,毁了我这一代也就罢了,绝不能让下一代再重蹈覆辙,然而我又不能因此就撇开他(她)们,且不说有无这个权利,单凭良心这道坎就过不去,毕竟在他(她)们来说这都是出于爱。于是这就两难了,怎么办呢?!沟通是必须的,但效果肯定有限,即便父母终于似懂非懂的答应了,但总免不了还是会落入固有的习惯中而不自知,造成或多或少的伤害。大概唯有能做的,就是尽量与孩子们在一起,靠着我们身体力行的表率,从言谈举止到思想情感方面发挥全方位的主导作用,而尽可能的降低父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好是让父母有乐意的事情去做,不能整天守着家里看着孩子,他(她)们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真正的去为自己而活,而不是永远重复为下代而活的悲剧。
倘若真都做到了以上这些,一家子人的相处就算不能总是其乐融融,也至少不会经常剑拔弩张了吧。但凡有点时间,大家都为各自的事情忙得不亦乐乎,妻子和母亲洗衣做饭,我和父亲除尘拖地,小家伙们也总要来帮上点忙,结果却常常反添了乱。待到这一切琐事都处理完了,妻子就会坐下来刺刺绣、弹弹琴,我则来到院子里浇浇花、散散步,父亲可能会看看电视、睡睡觉,母亲也许去跳跳舞、打打麻将,而两个小调皮呢,不用说,必是屋里屋外你追我赶欢声笑语不绝。基本的日常生活便是这样,但是天天如此未免过于单调,所以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有些变化。像出来了什么好的电影或者仅仅是妻子想要购物了,便正好一起去逛街;还有就是每逢春花烂漫或者秋高气爽的时候,一家人都要外出旅行一番;再就是清明、端午、中秋和过年是一定要作特别的日子来过,尤其过年,是无论将来定居在哪里,都要照老家的习俗燃放鞭炮,从三十晚上到初一早上一直灯火通明。
下一节我所理想的生活(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