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建议,有效使用基本问题
制定具有吸引力、针对预期结果和持久理解内容的基本问题可能存在难度,但这只是第一步。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需有效使用这些问题帮助学生理解重要思想和过程。虽然在实际教学中,关于基本问题可以探讨的内容和角度很多,但这里给出几条建议。
1.每个单元所使用合理数量的问题(二到五个)
使用提出高水准的问题有助于学生确定内容的优先级顺序,尤其是当类似问题贯穿于整个单元并进行反复讨论时,可以通过具体实践或个人范例让基本问题浮出水面。
例如,对于“产权”这个抽象概念的讨论可以采取易懂而有趣的方式进行,如可以通过向学生提问“谁捡到就是谁的”这种做法是否可以接受来引发讨论,或通过角色扮演练习增加体验,然后,有关产权的更重要更核心的问题就会自然产生。
比如,我们怎样获得一份财产的所有权?对于私有财产,有哪些支持及反对的论点?什么时候可以对财产进行合法转让?在不付费的情况下从网络下载音乐属于侵权吗?
2.在必要的时候,使用“学生语言”来设计基本问题,使问题更易于理解
设计并修改问题,让它们尽可能对于该年级组的学生来说具有吸引力,并能引起他们的讨论。
3.将基本问题贴在教室的显眼位置,并经常围绕它提问
这种做法会向学生传达一个信号,即他们在学习某单元时需要围绕基本问题不断思考和定期总结,让学生养成在具体阅读、体验、实践或上课过程中经常回顾基本问题的习惯。
4.将问题用于持续评估之中
也就是说,让学生在学习某个单元时定期总结自已对问题的思考,这种做法可以使师生看到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加深理解的证据以及更加细微深入思考的证据。
5.考虑将基本问题用作终结性评估的一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回答将被作为意义构建的证据来进行评估。
综上所述,教师在理解、掌握基本问题的内涵与提出路径后,还需要将其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加以练习与反馈,坚持在单元教学设计中提炼基本问题,并不断推敲,以此优化与提升单元教学的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