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生意背后往往有大财富
导读:在许多人眼里,做什么事首先是面子,有些生意尽管能挣钱,但有失体面,就宁可挨饿也不愿意去做。其实做生意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关键是能不能挣钱。
那些凭小生意赚了大钱的人,很多都是在做别人不愿意做的那些领域耕耘一生。他们有的从捡垃圾或者开小店等小生意开始,正是这种踏踏实实做事业的态度,让他们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财富。
不嫌生意小,不嫌赚钱少
一般人通常思考的是:"做小生意没多少利润,有时候甚至不如替人打工呢,这样做何时才能发财呀?"但真正懂门道的人会说:"做生意就是要挣钱,能挣一分是一分,小生意,大市场,只要市场做大了,几厘的利润照样能致富。"
靠捡垃圾起家的中国首富
1969年,黄光裕出生在广东汕头凤壶村一贫困家庭。因为家中贫穷,小时候的黄光裕经常要和哥哥黄俊钦一起出门四处捡垃圾、收破烂,卖钱补贴家用。
儿时的贫穷,让黄光裕很早便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和金钱的重要。
80年代初,潮汕各类小手表很受欢迎。
当时,镇上买卖手表的儿童,拿着一麻袋的电子手表,就能换回一麻袋的钱。
只有十几岁的黄光裕拿捡垃圾积累的钱换取了第一袋手表,小小年纪就成为了很精明的卖家,收上来的手表很快就能全部出手,并因此积累了人生第一桶金。
论时间,黄光裕可能是最早的“北漂”。
1986年,初中肄业,年仅17岁的黄光裕身揣4000元,北上内蒙古做电器贸易。
一年后,黄光裕来到北京寻找发财机会,先是搞来一批服装,但衣服却并不好卖。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每天仅做几单生意,只赚几十块钱。
眼看衣服出现积压,黄光裕果断转变策略,放弃服装,转卖电器,并打出了“国美电器”的招牌。
当时,由于电器供小于求,根本不愁卖,别的商家都是坐地起价,但黄光裕却坚持薄利多销,这为国美带来不少回头客。
1991年,黄光裕做出一项惊人之举:在《北京晚报》打出"买电器,到国美"的标语,每周刊登电器的价格。
此举让“国美电器”爆红京城,闻讯赶来的顾客将店中商品一扫而空。
随后,黄光裕“乘胜追击”,在北京加开数家连锁店,统一命名“国美电器”。
在马云还在找不到资金的时候,到处碰壁的时候,黄光裕不停开拓疆土。他在全国88个城市,开了330家国美电器门店,他在2004年这一年达到了人生的第一个巅峰。
从捡垃圾为生,到开小店做生意最后创立品牌登顶中国首富的地位,事物的发展总是由小到大,从弱到强,财富也是一个不断聚集的过程,所以不要轻视任何一个微小的“生意”。
白领美女辞职收废品一周入10000元
最近重庆有一位美女为了给孩子更多的陪伴,辞掉了月薪15000的工作,骑三轮车收废品,还开起了废品回收站,把生活过成了诗与远方~
2011年,刚满24岁的曾雪娇,刚毕业就来到重庆工作。在大学学室内设计的她选择了应聘销售行业的工作岗位。
“那个时候工资很低,也不是银行内部的编制,我只能拼命干,做业绩拿提成,不然扣掉每个月的房租生活费开销后,很难存到什么钱。”为了存到钱,曾雪娇每天出去“扫街”,推销办卡业务。她的业绩做到了部门的第一名,工资也由2000元慢慢升到8000元左右。
随后的几年里,曾雪娇从在银行销售硬件跳槽到科技公司做软件,跨行的她,再一次给了自己挑战,而这次挑战,她咬牙坚持了下来,甚至可以说是做的很出色,工资从曾经每月的8000元直线上升到每月15000元。
2012年,曾雪娇遇到现在的老公,两人于2013年结婚并有了小孩。终日在职场摸爬滚打的她,面对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觉得自己对孩子缺失陪伴,渐渐厌倦了勾心斗角的职场生活…
2017年3月,家里房子刚装修完,生活节俭的她没有选择将装修后的废料扔掉,而是联系了距离最近的一家收废品的过来收,但是对方却拒绝了上门来收,曾雪娇转念一想便自己将这些废料拉去卖,出乎意料的是,这些本来要扔进垃圾桶的垃圾,竟然卖了一百多元。随后,曾雪娇在跟收废品老板闲聊得知,这个行业的收入还算可观。
有一段时间,曾雪娇到专门收废品的地方打听收货价和出货价,跟这些收废品的老板们唠嗑。久而久之,内心有个声音跟她说“辞职,转行。”
有了辞职的想法后,她就用了一周的时间来试验,骑着三轮车,穿梭在各个小区里收集废品。凭借以前做销售的经验,一周内她净赚了10000余元。
曾雪娇跟家人商量后就递交了辞职信,租了一个即将拆迁的矮房专心做起了收废品的生意。
收废品的生意虽小却暗藏财富,一周一万多废品生意又有几个白领能够拿到这样的薪酬?
中国有句古话,叫“闷声发大财”,真说得挺对。
比如,去年红遍网络的煎饼大妈,一句“我月入三万,怎么会少你一个鸡蛋”惊炸全国。
又比如去年,我曾去过一次服装批发市场,很多年轻女孩子只身来拿货,穿着平底鞋,拖着大拖车,细聊才知道,人家靠自己的本事,盘下了几间店面,买了房、买了车。
真正在财富底层苦苦挣扎的反而是工作体面的都市白领
罗振宇说:其实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你去看一看,真正的底层已经不再是几十年前我们认为的什么扫地大妈,什么临时工,什么收破烂的,现在收破烂这个专业月收入达到3万是很正常的,这个社会活在大城市社会底层的,往往是那些5A级写字楼里、每天上班打卡中午吃盒饭的。
曾几何时,白领是一个大家心目中精英人士的代表,他们拥有着不错的学历,较好的教育水平,西装革履出入在各个高档写字楼中,虽不说是大富大贵,但也是过的相对富足的生活方式。
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白领不再是一个高端的代名词了,他们有一个个特殊的称呼:金融民工、程序猿、码农、医疗民工诸如此类的称谓,白领也真正回归了自己的英文本意:白领工人。
体面的工作人人都趋之若附,好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竞争激烈,能真正赚到钱的反而就少了,每个月领着固定的工资,有的人当着大城市体面的月光族,有的人辛辛苦苦买房按揭,一辈子可能就这样了。
而那些穿衣打扮十分朴素,手上、脸上都有因为做小生意常年劳作留下来的疲惫痕迹的人。她们走在人群里,不会有任何一个人猜到,她的收入,是一个普通白领的数十倍。
网友评论